台湾“中科院”真的疯了:居然要用无人机打003航母
▲所谓攻击动画
援引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近日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对外公开了最新“反辐射系列无人机”战术短片,然该短片一经公布,引发了不少人调侃,台退役少将栗正杰甚至在做客一档节目时戏谑到,不如制作以一些攻击“外星人”UFO的视频。之所以如此嘲讽,原因之一是视频中将攻击目标对准了解放军福建舰。
台“中科院”认知出现偏差
台“中科院”公布的这份最新视频中,模拟使用大批量的“剑翔”无人机,用“蜂群”战术饱和攻击疑似解放军福建舰航母编队,同时配合“雄风三”反舰导弹进一步达成反舰目标。仅从视频角度来看,似乎台湾已拥有了攻击大陆航母能力,但如果细品攻击背景以及攻击手段,却暴露了台“中科院”在认知层面的严重偏差。
首先,解放军航母并非为台军准备。看上去“摧毁”福建舰航母编队,台“中科院”信心满满,可殊不知从解放军航母作战意图以及作战规划来看,压根就没准备与台军进行正面对抗。根据台防务部门以及日本防卫省公布的信息,近日山东舰航经台湾东南方,前出西太平洋展开本年度第二次远海训练,航行过程中一度台鹅銮鼻约60海里,部分台湾认为这是解放军威慑行动,但实际上,训练、强化远海作战能力才是山东舰此行根本目标。
▲日本防卫省公布的山东舰画面
近年来,台海局势不断复杂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威胁声称一旦台海爆发冲突,将采用武力手段进行干预,鉴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海上干预自然是不二选择,为避免外部势力对两岸统一造成的阻碍,解放军航母编队首先就要防范外部势力干涉,特别是防备美军在台海冲突爆发后,通过海上“支援”台湾,而山东舰前出西太,既能对位于关岛的美军进行战略威慑,同时也可有效阻止外部势力。山东舰如此,福建舰亦如此,压根就不是为台军准备,台军又有多少操作空间?
其次,拿啥近身航母?根据台“中科院”公布的相关参数,“剑翔”无人机最大航程只有约1000公里,而按照解放军航母编队的实战用途,作战位置距离台本岛很可能在1000公里以上,无人机航程都不够,飞都飞不到,又哪来的威胁?又哪来的“蜂群”饱和攻击?
此外,合格的航母打击群至少拥有3-4层防御圈,第一层,也就是最外层的外防区一般距离航母编队核心距离在数百公里,具体取决于舰载战斗机性能,以歼-15为例,常规挂载情况下,起飞后进行空中加油,作战半径可保证在1200-1500公里左右,结合编队舰载雷达以及舰载预警机活动侦察半径,解放军航母编队外防区距离航母约600公里。
▲1130近防炮
一旦捕获“剑翔”无人机蜂群攻击,舰载机不仅有能力摧毁发射平台,也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进行拦截,哪怕突破最外层防范区,中防区以及内防区也可以确保航母不受威胁,哪怕是全部突破,最后一道防御圈配备的3套1130近程防空炮以及3套HQ-10近防导弹也有能力摧毁“剑翔”无人机。想的挺美好,但殊不知,台“中科院”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剑翔”压根就无能力近身。
备受质疑的“剑翔”无人机
去年11月,台“中科院”航空研究所邀请部分岛内媒体进行参观,并公开部分武器装备,这其中就包括“剑翔”,不过对于台湾“中科院”航空研究所长齐立平公布的这款无人机参数,外界普遍持质疑声音,特别是对于前文所提及的1000公里最大航程,这么小的无人机有能力携带足够的燃料飞行如此长的距离吗?
▲体积不大的“剑翔”性能又能有多强?
其次,由于体积问题,高爆弹头爆炸威力也相对有限,像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仅能携带32公斤高爆炸弹头,至于“剑翔”弹头重量则会更低,由此可见其爆炸威力一般,恐怕不足以对航母造成致命威胁,哪怕是“蜂群”袭击。同时,不要忽略,“剑翔”最大飞行速度约185千米/小时,这点飞行速度,拿啥突破航母防御圈?
按照台军公布的相关计划,计划在岛内外部署4处“剑翔”无人机系统固定阵地,均靠近大陆一侧,这不仅在火箭军打击范围内,更为解放军提供了摧毁具体坐标,试问一旦两岸爆发冲突还会给“剑翔”生存空间吗?对于台湾“中科院”的谎言,如果说仅是为了骗点经费也就罢了,就怕骗着骗着,自己都信了,这才最可怕。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