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上学的目的即为择业”,真的蛮影响人,也很影响社会

网上曾有这样的问:你孩子上职高,你愿意吗?

看来,“上学的目的即为择业”,真的蛮影响人,也很影响社会一一包括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人的后续发展。

高中三年,永远只是人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阶段,而且是初级阶段,是九年制基础学习后的第一个自选择、自尝试阶段。这点,个人认为是我们应向孩子们讲清的。这样他们才易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才更容易清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实际一直在发生,只是越早好好地学习,力量可能会更早地就有所积攒,从而在以后可有更多改向发展的机会,尤其结合兴趣而改向发展的机会。

曾接触过一些高中阶段的学子,加上自己也是从高中过来的,因此知道“高中为什么要好好学”这个问题,对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并不是很清楚的,也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一除非外事外物真给了他(她)很大的触动。也因此,非兴趣性学习充溢于我们的高中,但有兴趣的课程学习成绩相对好,这又也常现于高中里的大众。高中学习的压力性远大于兴趣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高中段的学生难以自改的事实。

但很遗憾,因为多种原因,这高中三年竟就成了普遍认为最影响人的一生的三年。也因此,可见我们中国人作为人群,在这三年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这是多么不一般!呈现的状态又是多么让人感到可惜!压力型而非兴趣型生活,就这么被铸造于我们的社会和人生。

但大学毕业后,真一直从事大学所学专业的又有多少人?一直不改行不转专业的又有多少人?我们中国的从业者中,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兴趣的又有多少人?

曾经看到一个贴子,贴主说感谢父亲高中阶段帮他(她)作的选择,没让他(她)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这是已工作不少年的人后生于心的一种感谢和欣慰。这事本身就显示着高中阶段是否学习、学什么,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难选定、搞清楚的。这个父亲出于对小孩的关心,无论如何都一心让他(她)续读,造就了这一欣慰。但这样的情形,不也表明,作父母的也是处在一种选择压力之下,而且是很难基于小孩的意愿、兴趣?在不知小孩长远意愿和兴趣所在的情况下,作父母的也不好基于此,而只能基于未来生活这种考虑,而作选择吗?

此帖反映的还是一个让人欣慰的故事,又有多少小孩,因为父母不基于其心愿、兴趣所作的选择,在服从之下,而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却也处于无味无奈甚至拧巴、矛盾的状态中呢?

但即便后面这种情况,又真的能怪、能全怪父母吗?又有几个父母在孩儿的那个时段,能很好地预测什么具体选择对于这孩儿来说,肯定是好的、最好的呢?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儿不能自我作好相应选择的情况下,作父母的所能做的,也不过是作个不懒的、感觉不懒的选择而已!

因为有普高和职高之分,所以有家长对孩儿上职高较不愿,很排斥。有这样的情绪不奇怪,尤其在社会对普高和职高有某种显然的高下之分的认识的情况下,这情绪也不过是一种不正常里的正常而已。

但我们应该在知问题所在后,还不思、不试、不作改变,而延续、保持甚至加固、发展这种不正常吗?估计大家也不会愿意如此吧?!

如果孩子对职高的某个专业有兴趣,去学又何妨?任何一个专业其知识需求量实际都是很大的,也因此各个专业都有庞大的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聚焦一点在感其所需后再进一步扩展,跟先扩展再根据兴趣聚焦相比,哪个好哪个不好还真不好说!就学习力而言,对高中阶段的人,实际前者更有利一些一一只要他(她)愿意一直学习而不作停留式学习的话,因为前者更有的放矢,而普高的相关知识一直在社会、在书本里,一般不会因他(她)一时不学就不在了,就没法再学了,更不至于就学不会了。

不愿学和自我止步,才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最大障碍,当这种习惯不仅在初中及初中毕业后就养成,还在远超过高中三年的上十倍时间里,不断延续和保持的话,它才是最影响人的所在。

让我们还是不要在普高、职高上纠结太多吧,以免让孩子们误会,给他们不好的影响,形成真的限制他们的认知!

让孩子知道,不管到哪里,不放弃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好象这是我们更应该告诉他们的话,也是说了以后我们自己不会后悔的话。

祝他们的路不象我们以前那么窄!祝他们不光作为劳动者、工作者发展得比我们好,作为人也发展得比我们这辈人好!

为免误会,观览此文时,请参见另一拙作《普高、职高不管怎么分,这方面不应分》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1024291。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