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减负也减少不了家长们的升学焦虑,中短期能做的或许便是,取消强制五五分流

【本文来自《有报告称,教育减负政策只有在没有升学竞争的情况下才能生效,如何理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论文本身内容很丰富,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建模分析,结论倒是一点也不意外,有升学竞争在,减负的效果有限。

统计学上看,学历提升、考入名校,是可以带来收入的提升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大部分家长看着孩子成绩一般都会着急,只能额外增加教育投入或者监督孩子投入学习时间,进而导致孩子学业压力的上升。

2018年前的校内减负,最常见的方法是教材和大纲的难度不断下降,大量知识点被移出中小学教育体系。知识难度下降,而升学考试还在,就会产生一些很坏的影响。为了考出区分度,只能出需要奇技淫巧才能做出的题目,学生被迫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这些将来毫无用处的初等技巧上,而不是学习更有用的高等知识。各地中考的平均分节节攀升,到了吓人的地步,考生几乎不能有一点失误和不细心,这就迫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做边际效应很低的反复练习。

考虑到教育分层还是有必要的,人人去上北大清华也不现实,而升学考试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石,“升学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能想到的应对策略也有限。

最根本还是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如果完成中等教育后,就能够以相对合理的状态生活在社会中,那通过升学考试进名校更多程度是在追求知识本身。这种情况下,升学竞争自然就减弱了。但这是相当复杂的整体问题,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税负、社会福利体系和整体分配等复杂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能想到的中短期能做的是,尽可能提升初中教育的公平性取消强制五五分流,将升学竞争尽可能地延后。

回想我自己上小学时,真的很开心,基本不会在晚饭后做作业。最大的因素是小学到初中就是按学区升学的,没什么竞争;可以去读学费更贵的(国有)民办初中,但那个也是摇号录取的(其实也有猫腻,但比例还好)。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了,我也学过点奥数,但自己那时候真不讨厌。

现在的“小升初”政策我不是特别了解,总听说竞争很激烈,感觉不可理解。根据我的理解,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政府提供的公立教育,应该尽可能的公平,公立学校就不应该有什么重点中学,经费投入要争取按学生人数加权后绝对平均。民办初中确实应该有更大的自由度,但应该限制掐尖招生。

传统工人(包括车间、汽修等)的收入相对有限,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是客观现实,这种情况下,初中升高中,搞强制“五五分流”自然会让家长分外焦虑。初中毕业生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大,这时候让他们做关乎自己未来的重大选择,也不合理。

社会分工是需要的,接受职业教育也可以有不错的前途,但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人才需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在上升的。普通高中毕业后再去接受职业教育,也完全来得及,没必要着急分流。眼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可见的未来教育资源会有一定地富余,可能是调整“五五分流”的好时机,我也看到最近教育部有相关表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