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际已是一种分析性的结果,是作为经验留存于人群的
【本文来自《这是马恩理论异于资本主义理论的重大之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哲学爱好4
你认为应该遵守理论,还是追随舆论?
如果简单地讲,舆论可以说是话语的集合。作为集合本身,它是人们看法、情绪、见解甚至感受等等内容的混合型反咉,会有各种特征,所以并不容易一概而论。也因此对它,一般需要有了解、有分析才能有所判定。舆论一般因一些事情而有而生,但也有相当的间接性,所以,在了解舆论时,更应了解事情本身。这也是以往记者存在的原因,也是世间对新闻业、新闻业对自己一直有诸如客观、真实等基本要求的原因。
理论实际已是一种分析性的结果,是作为经验留存于人群的。它原本有帮人的一面,但在私性私化私有等意识存在、浓重于人间后,它帮人的意涵在实际生活中实际已容易有所偏转,从而有人们所说的骗人的理论。
理论是过往认知的总结。过往认知的过去性、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本身,也决定了理论会有局限性。所以,理论在传留经验的同时,也会有因各种原因而形成、未消的不足,也因此,知此的中华文化一一至少中华文化里历史悠久的中医学,以及马恩理论,都提出、包含并强调“经过检验”(在中华文化里就被简称为“经验”,很可惜在现在”经历”也好象等于“经验”了)、“加以辨证”等内容,并十分重视这样的内容,为此还作专门的探究,进行相应理论的总结,并还把它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发展,力图使之是更精粹、更经得住考问、更致用的总结和方法论。
中华文化愿与马恩理论结缘,而并不太看重其他,应该也有此方面的原因。如果马恩理论并没有实践检验思想、缺乏辩证法,估计中华文化在接触甚至迎纳马恩理论后,也会象历史上虽不断包容众多外来文化但并不看重它一样,对待马恩理论;如果马恩理论的实践检验思想单薄,并没有阐述精到、体系丰厚的客观检验、历史检验、人民检验这样的内容,倘若马恩理论的辨证法稀里糊涂、在唯心唯物上混淆不明,不明白、阐不明人在唯心里转就等于生活在人自己的主观世界而不在更大的世界,从而在人的发展性、在人应据什么而发展上所识有限,估计中华文化以及久经中华文化浸润的中华人,也不容易看重马恩理论;如果马恩理论没有在这两个方面有显然超越于中华文化自身之原有的内容,能弥补中华文化在此方面原有的不足、原有的弱欠,估计已延绵于历史超过五千年、久阅各种风霜变幻及传说假说的中华文化,更不会高看马恩理论。
中华文化远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相当明确提示和教导我们应从道,将从道列为中华人最应做;中华文化早已在久传的典故中埋下了“三人成虎”的故事,使大家知晓这故事里的荒唐,因此,还是让我们按中华文化早就指点并久经历史变迁而未改、已显示其巨大正确与价值性的启示去做吧!这样也才能象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样看世界。中华文化里的这些内容,可能并非巨人指出、也非巨人书就,而是平常人们的积累、汰选之品,但它终归历经检验而不失其光,久经世事而未折其哲,它远比巨人之肩更结实宽广。站巨人的肩上可能还须巨人的许可,而它呢,只要您愿站其上,它实际就让您站,而且它还担心您不站。您说,中华先人所留下的此种内容、此种指向、此种平台,是不是更能使我们这些后人少去撞大运,而直接立在有关的大运之上往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