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神曲制造机,出道原因竟为了给Sony卖小说?
你绝对想象不到,亚洲有这样一个现象级组合。
出道9个月,他们的首支单曲登顶各大榜单TOP1,MV更是在流媒体平台突破2亿播放量。
凭借这首歌,他们一夜爆火,年底就站上了日本“春晚”红白歌会的舞台上,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没发过专辑就登上红白歌会的音乐人。
此后三年,他们化身神曲制造机,疯狂涨粉吸金,被国内粉丝戏称为“日本凤凰传奇”。
他们就是红透半边天、拿奖到手软的新星——YOASOBI,一个致力于把小说音乐化的超人气组合。
或许你还不认识他们的人,但一定听过他们的歌。
《群青》、《たぶん(大概)》、《怪物》......他们的歌,首首都是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爆款BGM。
在网易云音乐,他们坐拥百万粉丝;
在某音,网红博主翻唱他们的歌,点赞量动辄几十万次;
今年4月,由他们制作的动漫主题曲《アイドル(偶像)》的MV动画视频,只用了35天就在油管突破了1亿播放。
单以日本音乐市场而论,创下了最速记录。
可以说,YOASOBI正在凭一己之力,缔造不可复制的“流量神迹”。
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堪称传奇的音乐之路,竟然是从帮人“卖小说”开始的......
成功之前,先失败999次
别看YOASOBI这个组合如今在音乐圈混的风生水起,星途璀璨,其实他们各自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
2000年,主唱Ikura出生于日本东京,本名幾田りら,是家中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
从她出生到3岁,全家因为企业高管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到美国芝加哥居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Ikura从小就受到西洋音乐的熏陶,非常喜欢迪士尼出品的各类音乐剧,尤其是《歌舞青春》系列。
小小的她常跳到沙发上,拿着妈妈的润肤霜瓶子当麦克风,听着爸爸弹的吉他当伴奏,把家里的客厅当成演唱会。
久而久之,家里人发现了她的天赋,于是在她小学三年级时就将她送去了日本YPA音乐剧团上课。
12岁,Ikura第一次尝试作曲。
起因是那年情人节,父母互相为对方作词作曲,弹吉他即兴演奏庆祝纪念日,温馨又浪漫。
这件事对她影响很深:原来把情感倾注到音乐中,再传达给所爱之人,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从那天起,Ikura就立志成为歌手,开始学习吉他,尝试创作。
像她的偶像Taylor Swift一样,Ikura会随身揣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旋律和歌词的灵感。
小学临近毕业时,Ikura又写了首歌送别班上的同学,并背着吉他到学校在全校面前唱给大家听。
那时,Ikura的血液里流淌着对音乐的爱,身体每个细胞都是为了创作和歌唱而生。
然而,纵使Ikura才华横溢又勤勉刻苦,她的追梦之路也是挫折不断。
上了国中之后,Ikura除了参加学校的交响乐社团,也常去街头路演、去各种livehouse上积攒舞台经验。可惜没有获得过什么掌声,糗事倒是不少。
比如在livehouse演出时,她紧张到忘词,磕磕巴巴地请求重来的机会,引得满堂哄笑;又比如,某次在涉谷街头演唱,被警察驱逐;再然后,她参加过各类选秀,也无一例外被淘汰。
经历过这么多次失败,Ikura也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平时在路边唱得很好的歌,在livehouse时却显得逊色很多。
针对这些问题,Ikura去上了声乐课,并开始参加各种唱片公司的甄选会。
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让IKura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她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赞赏,参加甄选会时也一路披荆斩棘,过了初试、复试,来到最后一轮。
可幸运女神不肯青睐她,Ikura收到无数“未录取”通知书,这些信件像漫天雪花般洋洋洒洒,一寸一寸地击溃了少女的心理防线。
唱片公司给出的理由,现实又残酷:“你的歌声很标准,但不够独特。”
这句话对于一个励志成为歌手的人来说,如同被宣判了“死刑”。
毕竟长得丑可以整,唱功不稳可以练,可若是问题出在“音色不出彩,没辨识度”上,一切都无解了。
好在SONY音乐公司里负责挖掘新人的山下先生联系到了她,夸赞她在拉长音时延续、高低音丝滑换声都表现的很不错,是一块可造之材。
这些话鼓舞了Ikura,她接受了山下的邀请,参加了SONY举办的“the LESSON”新人培训课程,和课上认识的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不插电音乐团体“PLUSONICA”。
都说心里全是苦味的时候,只要一丝甜也能填满。
那段时光就像照在Ikura生命里的一束光,她和伙伴们一起翻唱歌曲、创作作品、在ins上传弹唱视频,辛苦却充实。
为了让自己的表现更出色,每次演出开始后,IKura都会同步录音,之后再逐字逐句复盘矫正,打磨音准、咬字、情感表达,开发自己独特的声线。
就这样,一直到站上《今夜、诞生!音楽チャンプ》节目四强晋级赛的录制舞台时,Ikura都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她从没想过自己能走的那么远,不仅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还被节目组打上了“天才少女”的标签。
可这场梦终究还是醒了,Ikura再次落选。
就像Ikura之前参加的那些面试一样,她先是被高高地抛起,然后在最接近梦想的时刻,被狠狠打脸,重重跌落谷底。
望着台下赶来支持自己的母亲,Ikura强忍着没有落泪,心里却下起了一场暴雨。
不甘、懊恼、自责、失落......各种情绪反复冲刷,彻底淹没了这个未成年少女。
当积累足够多的失败时,幸运女神便会降临
如果将YOASOBI组合成名前的故事编成一本小说,那么有关Ikura那部分的章节可以用“白富美少女一心追梦惨遭落选”来概括;
剩下一半有关创作人Ayase的章节则更为惨烈——我愿称之为“穷困少年渴望逆袭却突遭变故如坠深渊”。
但其实,Ayase也曾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年”。
1994年,Ayase出生于日本山口,他从小就沉浸在音乐环境中,三岁时就跟着职业是钢琴老师的祖母学习钢琴演奏,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
小学以后,Ayase多次参加国际钢琴大赛并拿第一,他找来辅导自己的钢琴老师实力强悍,得意门生甚至包括世界级钢琴家小林爱实。
那时,身边的人都称赞Ayase是“神童”,也都对“Ayase会成为顶级钢琴家”的说法深信不疑。
小林爱实获18届肖赛第四名,Ayase为同门师妹发推祝贺
然而,当Ayase升入国中后,他的钢琴家之路却越走越“偏”。
原来,他被当红J-Pop热门歌手aiko、「无限开关」所启发,又迷上了日本金属团极限荷尔蒙的作品,一心想当乐队主唱。
于是在高中时代,Ayase与朋友们组成了「Davinci」乐团,又在16岁那年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歌《红月》。
那段时间,Ayase作为乐队队长兼主唱,带着乐队成员们一周开三四场演出,鲜花与掌声让Ayase有些飘飘然,他渐渐荒废了课业。
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轻狂?
面对着台上聚光灯的燥热和台下一尘不变的生活,Ayase只感觉胸口有股狂热汹涌而来,他鼓起勇气对家人说:我要认真玩音乐了,所以不会再去学校了。
说完他便扛起行李,背上心爱的吉他,和乐队其他成员,一路“逃”到了东京。
图源网络
2016年起,Davinci发了单曲、EP、迷你专辑,也举办了很多次巡回演出,但一直反响平平。
收入减少,乐队成员都过得捉襟见肘,甚至要依靠打工才能活下去。
就连Ayase也不得不和妹妹一起合租,交不上房租水电费,就去便利店蹭网蹭电。
当时,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Ayase的执着,总劝他回归“正道”。这些人很困惑:老老实实出国深造,做一个体面的钢琴家,难道不香吗?
但Ayase已经在自己认定的路上走了太远,又怎会甘心就此放弃?
可天不遂人愿,尽管Ayase牺牲的已经够多了,厄运还是找上了他。
长期承受的巨大压力、破败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时日夜颠倒的作息让Ayase患上了严重的出血性胃溃疡,急需住院治疗。
然而,当Ayase忍着病痛亲手解散了乐团,与他恋爱长跑多年的初恋也在这时提出了分手。
曾经的梦想、恋人都弃他而去,那一瞬间,Ayase仿佛坠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既看不到未来,也看不见自己,只能疯狂写歌,发泄着内心的痛苦。
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利用VocaLoid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利用VocaLoid(电子语音合成技术,产出如洛天依、初音未来),一年发了8首歌。
他制作的第一首歌叫『先天性アサルトガール』(《先天性突出女孩》),从音乐、歌词再到MV的插画全是一手包办,又因其动感的旋律和冲击力强烈的歌词,在油管上小火了一把。
而真正让他出名的则是一首以“自杀”为主题的,绝望又崩溃的歌,《ラストリゾート》(《最终手段》)。
诡异混乱的电子音调、突兀不和谐的血色封面,任谁第一次听,都会觉得摸不着头脑。
但就是这样一首不太正能量的歌,却意外地贴合当时的日本社会现状,引发了网友的共鸣。
《最终手段》一经发布便广受好评,播放量更是很快突破了1000万。
那些如潮的好评不仅点燃了他的希望,也将他重新托举了起来,赐予了他脱胎换骨般的新生。
Youtube《最终手段》评论区
可能是积攒了足够多的失败,幸运女神这次终于向他投来了嘉许的目光。
不久后,好运如期而至。
埋在歌里的故事
熟悉YOASOBI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们的作品一直有着“音乐化小说”的标签,从歌词到旋律,是有点东西的。
时间追溯到2019年,当Ayase的作品在网络上走红以后,SONY旗下一个小说投稿网站“monogatary.com”的策划团队找上了他,邀请他参加一项有趣的实验——创立一个以“音乐化小说”为核心理念的组合,也就是后来的YOASOBI。
原来,monogatary.com网站举办了一个比赛,承诺会将获奖的短篇小说改编成动漫、歌曲,Ayase便是这个“项目”的主导人。
不久后,Ayase又在Ins上看到了Ikura的弹唱翻唱视频,瞬间爱上了她清甜的嗓音,向她发出了成为组合主唱的邀请。
2019年7月,担任作词、作曲、编曲的Ayase与主唱Ikura以组合的形式出道。
因为白天Ayase要忙着打工Ikura要忙着上学,两人都只有晚上有空为组合努力,所以他们把组合名改成了YOASOBI(ヨアソビ / 在夜里玩耍)。
至此,两个曾经破碎的灵魂终于相遇了,他们合二为一,要携手创造一个圆满的未来。
事实证明,能够让小说音乐化,主唱Ikura的纯净清澈的嗓音帮了大忙:
她平常说话是平易近人的温柔女声,唱歌时有着琉球民谣(原话是“島唄っぽく”)的清透感,高音尖却稳定,语速快吐字依然清晰,实属难得。
这样的声音天生适合讲故事,而音乐制作人Ayase则可以把小说里的情绪和场景抽离出来,转化成旋律,两个人都有着将想法变为实物的魔法。
组合成立后,他们将“小说音乐化”的创作理念贯穿于作品,推出的第一首歌《夜に駆ける》(《奔向夜晚》)便是改编自星野舞夜的小说《タナトスの诱惑》(《塔纳托斯的诱惑》)。
这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在职场里疲惫不堪的男主,反复拯救想要跳楼轻生的女主的故事。
然而直到最后,男主才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
原来一直想要轻生的只有自己,而女主,才是自己幻想出来的,真正的死神(希腊神话中的死神又名塔纳托斯)。
故事的最后一幕,两人心意互通,相视一笑,双双“溶”于黑暗之中。
这是一个看完会让人后脊发凉的故事,内核直指日本的“丧”文化和社会的压抑,令人窒息的歌词搭配上轻快的旋律,主打一个反差感:
为了塑造出“不安、忧郁又有着解脱的欢快”的氛围,曲子开头就采用了清唱+电音鼓点的方式,把人强行拉入小说的世界。
从前奏开始到第一段副歌乃至第二段中间的钢琴solo,密集到绝望的窒息琴键搭配上绵延不绝的鼓点变奏,就像是死神敲门的声音,直击听者的灵魂。
这首歌推出后反响很热烈,不少原著粉表示“更能理解小说中的意境了”。
就连原作者本人也在推特上安利大家听完歌再看小说,深入浅出地理解作品。
截止到2023年初,《夜に駆ける》达成全网播放量9亿的记录,在日本动漫印象曲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难无来者的程度。
早期比较出圈的还有一首《群青》,它是“音乐化小说”的第五首,也是漫画《 ブルーピリオド(蓝色时期)》的印象曲。
《蓝色时期》中的男主有双面身份,他既是在外喝酒打混的不良少年,也是一个在学校里受欢迎的三好学生,这种割裂的生活令他焦躁不安。
直到有一天,男主被一幅画所触动,听从了美术老师的建言,尝试走画画这条路。
从此,他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那就是立志考上艺术大学。
这个故事连同YOASOBI创作的这首歌,热血又爆燃,像梦想照进现实。
那种一路从矛盾焦灼走到柳暗花明的感觉,正如YOASOBI成员的成长历程。
而Ayase神来之笔的创作与Ikura轻快的歌声相互交织,这种奇妙的联结打破了文字和音乐的壁垒。
小说里的人仿佛有了血肉之躯,鲜活的存在于现实世界。
爆火的流量密码
从前几年刷屏的《向夜晚奔去》、《群青》,到《BEASTARS》的片头片尾曲、高达水星魔女的《祝福》、推子的《偶像》……
YOASOBI的爆款产出在ACGN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现象。
随着YOASOBI咖位及身价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好奇,他们首首爆火背后的“流量密码”究竟是什么?
接受采访时,monogatary策划部的山本秀哉提出,他们最初就是想打造出来“让人想听一遍又一遍的歌曲”。
“肥肉偶尔吃一次很好,但没人想一次又一次的吃。”山本秀哉形容,YOASOBI极力避免创作出来的歌曲华丽却空洞的令人生腻。
对此,创作人Ayase选择的对策是——在歌曲里面大胆地使用各类转调,刺激听觉。
以出道曲《夜に駆ける》为例,这首歌的后半段,从Eb调转向D调,又再转向F调。
《夜に駆ける》第一次转调
第一次转调,主歌结束在Eb调G7和弦,按理来说进副歌以后应该接四级和弦Ab,然而这里却“反套路”,向下半音转调,接上了D调的4536进行;
《夜に駆ける》第二次转调
第二次转调发生的位置也令人意想不到,当歌曲再度结束在三级属七(F#7)时,又以一串连续的上行和弦衔接到了F调的4536,快、狠、准,畅快又有气势。
此外,在编曲上,Ayase也有自己的巧思,比如他们常被人诟病的“塑料”音色,其实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实际呈现过程中,超出配器法的编曲加上塑料感音色的化学反应是很强的,至少听感在听了太多制作精良的商业音乐的听众耳朵中十分新颖。
换言之,YOASOBI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大家制作出音乐领域“不会腻的炸鸡”,便宜、新奇又大碗。
为了创造出这种“老少皆宜”的音乐,YOASOBI甚至不再以自己的音乐品味为准,而是去研究年轻人喜欢听什么
比如,他们会去tiktok上翻阅青少年上传的舞蹈视频,以此在歌曲里加入更多的“止音”,这种刻意的停止,方便配合舞者在短视频里做卡点动作;
再比如,Ayase在创作时会删减掉副歌前的留白,以此促进流媒体的传播;
而YOASOBI最大的武器则是“在歌曲和原著小说间来回切换”,先以小说/动漫的名气带动歌曲,再用歌曲反哺原著,实现互相引流的作用。
种种细节的堆叠,造就了YOASOBI如今“神曲制造机”的名号,也使得他们的作品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屡创纪录。
至今为止的积累会成为我的武器
不得不说,YOASOBI的成立,其实是一个“小概率”的意外。
毕竟Ayase和Ikura这两位苦苦寻梦的少年,有好多次,都曾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但凡走错一步,都没有今天的YOASOBI。
在音乐事业中止、病患缠身的那段黑暗的日子里,Ayase为了治病和乐队花光了所有积蓄,每天只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睁眼闭眼只有莫大的空虚。
某天醒来,他挣扎着写下了两首歌——《ハッピーエンダー(快乐结局)》和《ラストリゾート(最终手段)》。
Ayase后来提到,就像硬币有正反面,这两首歌也是一对组合,分别对应着他写下的两个不同的结局。
选择《最终手段》的人,永远留在了黑暗;而选择了《快乐结局》的人,哪怕在几乎绝境之中,也会紧握双手,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结局”。
左《最终手段》vs右《快乐结局》
该如何选择呢?这个问题困扰着的不仅仅是他。
另一边,在失魂落魄地走下晋级赛舞台后,Ikura也陷入了长久的黑暗与虚无之中,她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
毕竟在此之前,她的信念如《群青》歌词中的一般坚定:
“无论多少次,无论多少张,至今为止的积累会成为我的武器”
“听凭感觉前进吧,深夜里搓揉着沉重的眼皮,仍紧咬靛蓝的誓言不松口”
然而当一次次落选一次次被刷,她的想法也随之动摇了,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再来一次,她会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三年后,她在自作曲《Anser》里,为当年的自己写下了回答:
“過ぎ去った時間をもう一度やり直せても,僕はまたきっとこの道を選ぶ。”
“哪怕时光倒流,重头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这条道路。”
好在他们都挺了过来。
故事的最后,一个人的梦想发了两份光,少男少女如愿以偿,看见了更大的世界。而屏幕前的我们,也终于听到了来自异次元的歌声。
无数纸片人从书里走了出来,用歌声告诉我们:因为YOASOBI,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
(完)
文中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心若有梦,远又何方
本文作者:柚子 / 编辑:金大珊
参考资料:
《音乐人故事 | 闲话幾田りら》-ナイフ
《【YOASOBI】主唱ikura曾想放弃歌手梦,面试无数唱片公司落选、参加歌唱比赛被刷掉,她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幾田りら|那些音樂人的故事|》-KAZBOM
《YOASOBI最强大脑Ayase,成功之前经历了什么?他过去曾是乐团主唱,如同小说般的人生经历》-KAZBOM
《史上最速100000000播放!“日本凤凰传奇”又来血洗二次元》-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