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有些地方真的是不可思议
说起《山海经》就想起小时候上过的课文,就是那篇众所周知的阿长与山海经。读了那篇课文,让我感到,山海经就是本童话故事书,多半是古代人想象出来的产物。那时候,我也就觉得《山海经》和《封神榜》啊、《聊斋》啊差不多。闲居无聊的人可以看看,反正也没多少干货。
后来,有一次,上网,在天涯还是哪里看到一篇帖子就是讲这本书里有些东西是真的,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那个帖子又笔锋一转,说道,很多《山海经》里的动物不在中国,在非洲、美洲。这一下子我内心的震惊程度无以复加。
比如,有人说,美洲的犰狳就在里面有相似的描述。《山海经·东山二经》: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还有有可能指的是非洲某动物,比如非洲疣猪,《山海经·东次四经》: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鳝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
但是《山海经》原图已经遗失殆尽,后面的图多是后人补充,而且关于这些动物的描述,多是泛泛之谈,所以不一定指的是这些动物。再说了,气候变化等原因,古代这些动物生活在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关注《山海经》的信息。
后面,还发现,网上很多人说,《山海经》的所描述的地理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东亚。有一次,我还在网上看到有人推断,昆仑山可能是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当然,估计这也就是一个脑洞,不过,这个说法很新鲜。
还有一个美国人,叫亨莉埃特•默茨,她依照《山海经》的描述,进行了实地考察,当然不只是局限于东亚,而是足迹遍布美洲,结果发现不少地方对的上号,并且范围极其广阔。为此还写了本书《几近退色的记录——关于中国人到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文献》。
应该说,山海经确实有些地方非常神奇。我暗自猜度,上古时期的很多信息已经遗失,所以导致现在对那段时期了解程度并不高。在残缺的遗物和不全的信息上进行推测多有偏离。如果按照那个时期的交通工具或者是生产力,应该是不会产生涉及范围这么广的图志。也有可能是后人进行了过度的阐释和想象。反正,感觉这个东西有些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