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疑云:戊戌变法的最后四天
戊戌变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原因是因为戊戌变法是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而正式开启,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共历时103天。
百日维新貌似轰轰烈烈,但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真正图穷匕见的只有最后四天,换句话说,保守派只用了四天,就轻松的将维新派团灭,用本朝太祖爷的一句话“我只用一根小手指头就能把你打倒”,这也显示出了维新派的前100天的时间里,实际上没有争取到任何实力派支持,以致于根基如此之浅薄。
戊戌变变法为因何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是被袁世凯所出卖?从最后四天所发生的事,可以很容易的梳理出结果。
袁世凯虽然在变法期间被宣进北京,面见慈禧和光绪,并得到了光绪“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好,学堂办的甚好”的称赞。但在此期间,袁世凯并没有实际介入到变法当中,他本人也不想蹚这趟浑水,老袁真正被卷入斗争的涡流中心,是从百日维新的第99天开始。
变法的第99天,也就是公元1898年9月18日,阴历戊戌年八月初三,这一天实际上已经注定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命运,结论就是失败与袁世凯丝毫无干。
在这一天早上,庆亲王奕劻和御史杨崇伊到颐和园面见慈禧太后,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奏报了光绪在变法中执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提拔军机四章京和意图架空军机处,慈禧已经了解,虽然非常愤怒但尚能容忍,紧接着杨崇伊又奏报另外两事:首席维新大臣康有为勾结孙文之嫌,传闻光绪拟聘伊藤博文为清国维新顾问,这让慈禧完全无法接受,伊藤毕竟是大清的仇人,如果一搞,大清的体统何在,颜面何在?此时奕劻与杨崇伊不失时机的提到请慈禧太后训政。慈禧令二人且退,没有当面答复。但经过深思熟虑,晚上慈禧已经决定回宫。
同一天,荣禄完成了对北洋两路人马,董福祥的“甘军”与聂士成的“武毅军”的调动,掌控了京畿局势,并且借口英俄在海参崴开战,大沽口外,战舰云集,有外国军队活动,命袁世凯即刻返回天津。但维新派对于荣禄对京畿驻军的调动,豪不知情。
在维新派方面,同在这一天经决定发动政变,并且确定了实施计划,也就是著名的围园杀后计划。但需要说明一点的,这一计划,光绪皇帝丝毫不知情。
决定实施政变,要手中有兵,于是维新派把目光瞄准了有一定军事实力,又有维新思想且与康有为有点交情的袁世凯。
在这天晚上,谭嗣同密会了袁世凯,向他和盘透露了他们政变的计划,逼袁世凯站队,还向袁世凯出示了伪造的光绪手诏,但被袁世凯识破。
袁世凯虽然也是见过大世面,但还是被谭嗣同吓得“如痴如醉”,好久没有缓过神儿,还看出谭嗣同好像是带着枪,来了个“光棍不吃眼前亏”,假装应允。
第二天也就是1898年9月19日,天一清早,慈禧回西苑仪鸾殿,随即诏光绪怒诰曰: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谋我乎?一顿训斥,光绪战栗不发一语,良久曰“:我无此意。”太后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安有汝乎?”
慈禧的愤怒和痛心也是有原因的,光绪从4岁的时候,就被慈禧抱进宫里,算得上是视同己出,而且从血缘方面,本来也是很近的血缘,从皇室一脉来说,光绪是先帝咸丰的亲侄子,这边是她丈夫的亲侄子,从慈禧这边来说,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孩子,一边是丈夫的亲侄子,那边是自己的亲外甥,两边都是最近的,养你24年,结果你去和别人一起来搞我?
此时,虽然慈禧太后没有宣布罢黜光绪皇帝,临朝训政,但慈禧太后一顿怒斥,光绪词穷,实已经宣布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第三天,9月20日袁世凯请训并辞行光绪皇帝,这也是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最后一次觐见皇帝。值得一提,也是最讽刺的是,光绪皇帝的首席变法顾问康有为康大人,听到慈禧太后回銮的消息,此时早已逃之夭夭了,光绪对此还一无所知。同样,光绪皇帝更不知道维新派已经和袁世凯谈过关于起兵勤王的计划,但袁世凯心中雪亮,此时的袁世凯,依然是首鼠两端的态度,一方面他并没有向慈禧太后告发维新派的政变计划,另一方面,他也没有选择做皇上的忠心护主之臣。
但袁世凯还尽到了一个臣下基本的人臣之道。在这一次,也是袁世凯此生最后一次向光绪的奏陈中,他请皇上对变法不要操之过急“请忍耐待时,步步轻进,如操之太急,则生流弊”。同时向皇上推荐真正有政治智慧大臣如张之洞进京主持变法大局,“明达时务老成持重如张之洞者,赞襄主持,方可仰答圣意”,同时也委婉谨慎的向皇上表达了维新派“新进诸臣”虽然都很能干,“固不乏明达猛勇之士”,但“阁历太浅,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恐累及皇上,关系极重,总求十分留意。”奏罢,光绪皇帝久久无言,虽为之动容,却没有答复。
袁世凯离开紫禁城后,马不停蹄的奔赴车站,他也是归心似箭,迫不及待的要离开北京这个事非之地。到达天津之时,己是晚间,津门文武到车站迎接,排场还挺大。袁世凯不敢耽搁,马上去拜见荣禄,见面之后只是说到“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群小结党煽惑,谋危宗社”。就是说皇上对太后还是很有慈孝之心的,只是被下面一些宵小之辈蛊惑,已然危急到国家社稷了。正要往下说,荣禄有客来访,一直聊到很晚,也许袁世凯是觉得事关重大,也许是袁世凯还没有想好,要不要跟荣禄和盘托出,当晚袁世凯没有再去见荣禄。
9月21日,也就是戊戌政变的当天,慈禧宣布训政,光绪也正式移居瀛台。在天津的几乎是同一时间,荣禄登门来见袁世凯,袁世凯这才将详细情况跟荣禄说了说,荣禄听后大呼冤枉,发誓说绝无害皇上之心。袁连忙解释说这事跟皇上毫无关系,若累及到皇上,我只有喝毒药一死了之。接下来袁世凯又同荣禄商量对策,该如何保全光绪皇上,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出来,荣禄就回督署去了。到了晚间,荣禄又召袁世凯过去有事相商,袁世凯去后,见杨崇伊在坐,并且见到了杨崇伊带来的太后“训政”的电文,这才知道政变已于当天早上就发生了。思前想后,袁世凯顿时一身冷汗,如果早上要没有将康梁一党并谭嗣同的围园杀后计划跟荣禄合盘托出,那他袁世凯此时已是人头不保。但此时他总算是误打误撞,保全了自身,这步棋虽然是踩准了,但真是险到了极点。荣禄自然也想到这一节,“抚茶杯笑曰:“此非毒药,你可饮之”,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袁大头的脑袋,算是保住了。
综上,虽然袁世凯和戊戌变法本身的失败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袁世凯对于康梁围园杀后计划的告密,直接导致了慈禧扩大了对维新派的抓捕和镇压维新运动的升级,在杨崇伊带着袁大头的告密信回京向慈禧报告之后。西太后一见之下,雷霆大怒,马上下懿旨开始大肆收捕新党。
换句话说,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也已经失败,但没有袁世凯的告密,也许六君子可以不死。
(@仗剑读史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