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马数量看大唐武功之强盛

骑兵作为一种古老的兵种,以其强大的杀伤力、高机动性和远距离长途奔袭能力,在冷兵器时代称王。骑兵的数量和精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整体军事实力的强弱。

中国拥有骑兵在世界上算非常早的了,在春秋时期,骑兵就在战场上出现,甚至有说法,从出土来分析,更早在殷商时期,其实就在骑兵存在。在但春秋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真正军事实力的标准,是兵车数量,正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骑兵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兵种或者说象征性仪仗队的存在。

中国战场上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军团,是在春秋中期的赵国。赵国地处四战之地,北方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更有中山国插入其国境。中原六国传统的战车和步兵,在面对高机动性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劣势十分明显。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为富国强兵,毅然进行进“胡服骑射”改革。几年间,赵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军事实力大盛,赵武灵王籍此攻林胡、楼烦,灭中山国,史称“略地千里”,更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率领山东六国抗秦几十年。自此中原各国开始效仿建立骑兵,骑兵的地位,在中原国家开始提高,成为组成军队的重要力量。

500

西汉时期,正是由于卫青革新了汉军的骑兵战法和战略,开始依靠骑兵大兵团的快速机动和远距离长途奔袭能力,对匈奴实施千里迂回,合围突袭的战法,才在龙城之战,一举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收复河朔,河南之地。后期更由霍去病最大限度的把这一战法发扬广大,才完成开辟河西走廊、封狼居胥的壮举。在卫霍时代,完成了中国军事史上,从车骑并用向转向骑兵为作战主体的重大壮举。

西汉漠北大战之后“大汉十四万骑出塞,归塞者不足三万”,军中无马,以至于汉军二十余年没有对匈奴大规模用兵。所以战马数量,直接制约着骑兵军团乃至于整体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但在传统的中原汉地,不产战马,自古产良马之地在陇右、河西与河北幽蓟等州,这也是宋朝军事实力积弱的主要原因——宋朝时期,河西之地和燕云十六州分别被西夏和辽国占据,两大优良战马产地全部丧失。

历代中原王朝,以汉唐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而战马为又骑兵部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管中窥豹,其实可以从战马数量看出大唐武功之强盛。

在唐朝建立之初,在赤岸泽(今天陕西大荔县)得到了三千匹隋朝遗留战马,于贞观年间,把这批战马迁徙到陇右放牧,创立了“监牧”之职,即为大唐之“弼马温”。于是,四十年间,马匹繁衍蕃息,此一地之战马数达到了七十万匹。

500

唐.韩干《牧马图》

当时从长安至陇右,置保乐、甘灵、南普润、北普润、岐阳、太平、宜禄、安定八战马饲养基地,占地千里,良田千倾。又在河西与陇右之间,秦、兰、原、谓四州,设立四十八个“弼马温”,这也是当年西汉霍去病开辟河西走廊的养马之地,饲养五千匹以上战马的为“上监”,三千匹以上的为“中监”,三千匹以下的为“下监”。

战马越来越多,以至于陇右养马之地不能容纳了,于是又迁徙八个监牧,到甘肃黄河以北,至此,大唐战马大肆繁衍壮大。

唐高宗永隆年年,在夏州发生一场大的马瘟,战马死亡十八万余匹。此后高宗朝、武后朝,玄宗初年,因为持续对突厥、回纥,铁勒、百济、高丽作战,战马损耗很多,国内的马匹饲养,已经赶不上战争的损耗。在李隆基开元之初,开始与回纥突厥“市马”,也就是通过贸易的方式,在边境和游牧民族易货,购买马匹,这也是中原王朝获得优良战马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国家开始鼓励民间饲养马匹,并派官员专门负责,私人饲养一定数量以上的马匹,可以免除赋税。通过几年间的恢复,大唐马匹数量逐渐又开始增长。全国战马数量从二十多万匹上升到四十三万匹。

500

唐.韩干《牧马图》

之后有突厥归顺大唐,通好款塞,唐玄宗出重金从突厥购买马匹,分别在在河东、朔方、陇右三郡牧养,与大唐原有马匹杂交,与胡马杂交后,大唐的战马不光数量大增加,体格越来越强壮。天宝年间,军中战马动辄以万匹计算。天宝十三年,光陇右一地的“弼马温”上奏朝廷,马牛羊骆驼共讲六十万余,其中战马三十二万匹。

500

唐.韩干《牧马图》

在天宝年间,除了官方在产马地饲养战马外,王侯将相,达官显贵也有私人牧场以饲养马匹骆驼。中级军官将校也可以自备私马,以此而计,天宝年间,大唐战马在百匹上下。

大唐战马数量,按史称“自秦以来,唐马最盛”,故唐之武功亦最为赫赫。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