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于中国芯片的复杂心态
当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问中国时,一款中国智能手机悄然上线并在华盛顿引起关注,美国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国取得关键的技术进步。这样的发展似乎应验了美国芯片制造商的警告,即制裁不会阻止中国,但会促使中国加倍努力开发替代美国技术的产品。
一.肯定观点
根据华盛顿邮报消息,华盛顿的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技术政策负责人保罗·特里奥洛(Paul Triolo)称,这款新手机“对所有华为的前技术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打击,其中大多数是美国公司。”“地缘政治意义更为明显,”他说,“在于表明完全比依赖美国技术的设计,仍然可以生产出可能不如西方尖端型号那么优秀,但仍然相当有能力的产品。”同样,布隆伯格在报道中也承认“这是一个突破,但并不出人意料。中芯国际已经表明,它可以在7纳米制造更简单的芯片,这是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进步。” 著有《芯片战争》的塔夫茨大学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这表明,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仍有很大的创新能力,”他认为,这可能还会加剧华盛顿关于是否应收紧限制的辩论。
二.否定观点
在采访中米勒表示,“很难赶上,因为芯片是人类有史以来生产的最复杂的产品,这真的很难。”他认为,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与的行业领军企业台积电(TSMC)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尚不清楚中芯国际是否能够以一定的规模和成本生产先进芯片,使其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有美国观点判断,中国芯片制造商不太可能从在原有的架构下生产更多的东西,使其突破5纳米限制,这意味着在外国竞争对手继续前进时,他们将陷入困境。如果中国真的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美国及其盟国有很多方法来收紧限制,包括扩大设备禁令的范围,并将材料添加到清单中。
三.总结
综合西方的权威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华为最新款手机特别是其搭载的最新款芯片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震撼作用。无论情愿与否,华为通过自力更生重回高端手机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不过由于高度的保密性,具体的芯片制造厂商以及配套的设备供应方仍处于迷雾状态,西方在不断深挖线索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打气,希望弱化中国芯片的影响力。但可以预见的是,西方除了继续加码围堵似乎也别无他途,新一轮较量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