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种感性的感受,审美是天生就有的,但美学理论是理性是客观的
【本文来自《叶永青被判抄袭比利时画家西尔万,赔偿500万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fuhao3503
是的,不同的观者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他们看到同一副作品后产生的观感在有相同之处时,也会有不同。
所以看到别人说某某作品如何如何好的时候,也许他真的是“知鱼之乐”,也许他只是装给别人看的“自得其乐”。
而自己喜欢或接受的作品(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自己一眼看到/听到时就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但自己感觉不到的时候,那这个作品就纯粹只是一种艺术手法(当然,手法本身有着客观的高下之分)的堆积的结果。
同样的,自己的这种感受说给别人听时,别人也许会颔首微笑同意,也许瞠目不知所谓。
我想,所谓经典,应该就是经典创作时所在的时代有足够多的人能产生近似的感受所形成的共鸣,而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跨越了时代,在不同的时代里都能让足够多的人产生共鸣。
我的意思并没有想要贬低艺术的价值,我只是说别去附庸风雅,做人真实一点,不懂就不懂,没必要强行去理解,这是艺术,不是数学题,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同样需要灵感迸发,某天说不定就感受到了,绞尽脑汁去感受一件艺术品是非常低级和背道而驰的,艺术带给人的是一种震撼,释然,能量,不是疲惫不堪的苦苦思索。
艺术是种感性的感受,审美是天生就有的,但美学理论是理性是客观的,是一个标准的基础,同时也是工具是技术,它能对艺术的雅俗,人的审美能力进行判断。那些经典就是根据这个标准来定义的,属于古典的部分。
理论能促进艺术发展,同时,也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终究是个感知的事物,可以塑造它,但是不能框定它。这就给了现代艺术的机会,现代艺术使用最多的词就是打破,颠覆啥的惊悚体,其实真正打破,颠覆的少之又少,非常混乱,鱼龙混杂,对艺术是好事,创造了多样性,也是坏事,让大众对艺术越来越感到陌生,离艺术越来越远,最终艺术难以存活,就和资本媾和在了一起。
艺术离不开物质基础,我反对那些艺术不能沾铜仇的言辞,艺术就是艺术,沾不沾铜臭都是艺术,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凡事都有两面性,资本确实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样的,也阻碍了艺术的发展,资本最擅长的事就是垄断,当艺术围绕资本创作,不仅失去了创作的活性,艺术的话语权还被垄断了,你说这不是艺术品?我出一亿来让它成为艺术品,这就是资本干的事。
久而久之,给资本背书的“艺术品”就堆满在了大众眼前。而大众种的大多数人是没有学习过美学理论的,都是仅凭天生的审美观来观看艺术品,他们就被蒙骗了,产生了畸形的审美认知,甚至一些色情的所谓的捆绑艺术,夸张表达人体器官的垃圾艺术,乃至于一些黑暗的血腥的堕落的艺术品也充斥大街小巷。美的标准已经偏离了正常认知。因为这些垃圾玩意,能博眼球,拉流量从而变现。这些人让现代艺术背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声。
这就是我说别为看不懂的艺术感到羞愧的出发点。不是要人无知者无畏,而是小心谨慎的守护你对美,对艺术的向往和理解,别被一些垃圾玩意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