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往事与现状

 回首中国房地产发展和现状,1998年和2021年,是绕不过的两个节点。

中国的商品房,起源于1979年,当时国家确立改开政策,积极吸引外资,而我国的第一批外资,就来自于沿海华侨。

为了解决华侨回国后的常住问题,上海市中华企业公司,于79年推出20套住宅,销售给华侨家属。

这不经意的一个决定,缓缓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500

01

第二年的四月份,也就是1980年4月,邓公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从中央层面确定“房住商品化”。

当年各种改革都在摸索中,而居住又属于“衣食住行”中四大刚需之一,马虎不得。

为了尽量避免动荡,团结改革力量,国家于1981年,提出职工购房“三三制”。

所谓“三三制”,其实就是折价购房,单位职工只需按房价的三分之一,就能买下房子。

至于为什么推行这个制度?这个制度的利弊?后来为何废除?

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历史、经济、政治因素,由于内容太长,如果有朋友感兴趣,以后开篇单讲,本文不作展开。

直接说结果:“三三制”推行不到十年,到了1990年,国家取消了三三制,买房必须支付全款。

到了1994年,国务院实行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这次改革主要针对已建的公有住房,以及相关居住产权。

顺便讲一下,对后来影响巨大的住房公积金,就是这一轮房改中建立的。

接着就来到了1998年,而这次房改,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也被看做房改的起点。

02

1998年7月3日,中央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

此举意味着,在中国沿袭了近50年的福利分房制,正式画上句号!

房地产行业,也是从这一天起,真正进入市场化阶段。

 500

全面商品化的房地产行业,犹如脱缰野马般,迅速进入了快车道,并在短短几年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

不管今天的人怎么评价这件事,当年的亲历者,对此是深怀感激的。

老猫之前讲过,有个读者群,群里有个老油条肥羊,他是北京干部家庭出身,父亲是机关副处级,母亲是国企正科级。

但即便这样的家庭,住房依然很紧张,哪怕北京资源多,哪怕他家有人脉,也就分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小两居。

父母一间,姐姐一间,当年还不是特别油腻的羊子,只能睡六七平米的门厅。

但能睡门厅,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值得向同学炫耀的美事。

因为他家有抽水马桶,有独立卫生间,在家里就能洗热水澡,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祖孙三代,睡一间平房。

03

房改之前,不要说普通人,就算京城里的正厅级干部,也就住个80多平的小三居,全家七八口人挤在一起。

据肥羊回忆,90年试行房改,允许职工买下自己住的房子。

他们单位的房子定价九千,但他双干部家庭的父母,几十年积蓄还不到一万,根本不敢买。

局里一大堆处级、科级干部,砸锅卖铁也只能拿出几千,都买不起自己住的房子。

最后局里没办法,只能变通政策,先收三千,剩余六千,每月扣一百,工资扣五年。

但这种待遇,也就那些福利好的单位才能享受,其他诸如林业局、农业局等冷衙门,干部们连几千都掏不出来。

“还是取消福利分房比较好”,羊子不止说了一次,哪怕他是当年福利分房的受益者。

“我那帮同学,都是单位子弟,住的都是福利房,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天能在家上厕所,一个人洗澡,刷牙不用对着人。”

不要以为这是“平等”,当年连北京的干部子弟,都只能住这种房子,那二、三、四线的普通城镇居民,还能住什么?

我作为农村子弟,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估计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没见过。

 

04

聊完历史,我们聊聊现状。

从千禧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总共遭遇过3次下行调整周期。

第一次,是08年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的房地产也被剧烈震荡。

这一次的解决,是靠当年的四万亿救市,重新刺激投资,盘活大局。

第二次,是14年的经济下行,引起楼市出现衰退,当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出现罕见的连月下滑。

这一次的解决,先是发各种政策,但因为效果不明显,启用了“棚改货币化”,以及之后的“涨价去库存”,房地产开始复苏。

第三次,也就是本轮房地产危机,起始于2021年三季度。

央行从21年12月份开始降息,此后至今多次降准降息,连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这样的大招,都安排上了。

但房地产经历了历史最长的下行调整周期后,至今还在恢复进程中,何时上岸,无人知晓。

05

过去靠债务驱动投资,靠投资驱动基建,靠基建驱动经济。

这种模式是以空间换时间,本质是向未来借债:透支未来的发展,换取眼前的繁荣。

如果能在这繁荣期内,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改善分配,那到了还债那一天,我们就有足够的资源。

可这几年,我们的产业升级之路,我们的改善分配之路,究竟走得如何?

还债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目前的现状是什么:经济遭遇下行周期;结婚率与出生率连年下降;人口规模开始负增长;

城市化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债务收入比,已经从2000年的17.4%达到了145%;

而直接决定楼市价格的供需关系上,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供过于求。

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已从增量时代,走向了存量时代,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

在这个市场转型期,我们的企业,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文章来源,公众号:特例的猫

原文链接:房改往事与现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