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钓虾
钓虾
金新
儿时爱钓虾。每年夏天一到,从老屋保俶路54号之一稍走几步,就到了濒临昭庆寺广场(现在的少年宫广场)的西湖边。昭庆寺外,从圣塘闸到断桥这段湖畔柳暗花明,那实在是个钓虾的好去处,跟着夏的脚步不知不觉钓到秋,直至深秋的灵魂姗姗隐身于初冬的躯体方“休钓”。
老屋前有两片竹林,记得母亲说是代竹,现在看来应该是父亲家乡的东阳青皮竹:“幼竿绿色,体无白粉,被(披)细柔毛;老竿嫩绿,节具白粉;节间长30厘米,有小穴;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箨鞘初为灰绿色,粗竿上的捧鞘具稀疏均匀的小斑点。”取其丫杈20公分左右,去叶后顶端系一根母亲缝补衣服的棉纱线,1.5公尺左右,线的另一头死结扎在用二哥拉二胡废弃的钢丝琴弦制作的钩子的小耳朵上,钩子上方约50毫米的地方拴一颗以中华牌牙膏皮炉火融化模铸的铅坠。
钓具有了,还需要钓饵。西湖里的虾最喜欢吃蚯蚓,老屋没有下水设施,厨房右前方有一块空地,那是专门泼倒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水、洗脸水的,一年四季潮湿,适宜蚯蚓繁殖。翻开小石块,可以瞧见一种比二胡钢丝琴弦粗不了多少的红蚯蚓,穿在钓钩上,就像是铜线上的绝缘塑胶红皮套。
夏秋的早晨是钓虾的最佳时间,寻一处柳条密如华盖地,先将随带的几支虾杆一一间隔半公尺光景分别插入湖岸边的的石缝里,然后把每根钓竿的棉纱线一头的钓饵抛入水中,湖面离石缝间的虾杆不足半公尺,看着裹着红蚯蚓的虾钩在铅坠的重力作用下慢慢下沉,希望的火苗也随之在心间悄悄燃起。
西湖的水凝碧深沉,不像溪水透明见底能看见虾儿们的游踪,能单提着线对着怡然不动猎物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红蚯蚓的钩子,引起虾儿的食欲,待它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并吞了进去的一瞬间,用力一提而大功告成。把钩子沉入如望穿秋水的湖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得有十分的耐心。
钓虾不用浮子,虾咬钩后不是和鱼一样往水下拼命地拖,而是往水面轻轻地弹,当观察到棉纱线向湖畔外上浮,就可判定猎物正在上钩。这时要用左右手轮番轻提而不能用力,因为看不见凝碧深沉的水下,虾儿究竟是用大钳钩紧了钓饵,还是已经扯到嘴边并吞了进去,轻提的目的是让虾儿误以为即将到口的美味在企图逃逸,以至于丧失理智而心急火燎般一口吞下钓饵。
河虾擅泳,前行时其足若桨似橹高频率整齐地向后划水,一旦受到惊吓,腹部可以灵活地伸缩,尾巴不断向后反推借力,速度惊人。钓虾的乐趣也正在于虾被钓出水面那一刻,行将成为盘中餐的“曲身小子”像个滑水运动员在水上舞台作最后的惊险告别演出,倾情弹蹦,完成花样、回旋、跳跃三个动作,飞溅起的细小水花引得湖面一片涟漪。
每次钓虾,一般能钓个10多只,装在腰间的一个以旧粗布缝制的小口袋里。回家后,母亲就会用面糊裹着虾油煎一下给我吃。炸虾需要用青虾来做,因为青虾的壳比较硬,油炸后,肉会缩起,比较好剥。青虾分布很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均有,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西湖里的虾大抵属于青虾,一入口。稍加咬嚼面壳与虾肉就会分离,香松鲜美,实在是儿时不可多得的诱人美味。
记忆中,工作后有了钱,经常买虾吃,可不知咋的总觉得没有儿时的好吃,久而久之,不知什么时候起,饭局上看到虾,居然连筷子都不会去动一下,妻子说“你吃伤了”,细细想来可能也是——少吃多滋味嘛!
其实何止吃?物以稀为贵不亦是这层意思吗?
想起了齐白石大师的虾趣。白石老人以画虾而名,虾成了他的象征性符号。齐白石画虾的成功引来了无数的索讨收藏者,疲于应付之下出一告示,意在婉拒:“白石画虾,十两一只。”不料竟然引出一个故事:“一天,有个颇有心计的顾主拿了35两银子去向齐白石购画,心想:‘这老头必画4只,岂不赚他半只?’翌日,顾主来到齐家,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只有3只不大的虾,便说:‘我那5两银子不能白给!’齐白石指指画,让他再细看。原来在两株水草之间露出一只虾尾巴,那虾头正扎进水中觅食呢!”
其实的其实,比妻子的话抑或白石老人画虾的“惜墨如金”所蕴含的哲理更接近事实的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我们当下确实是生活在一个有幸远离饥饿的时代,而一个有幸远离饥饿的时代又必然是一个“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时代。《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有语:“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而这委实又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
匆匆于2023年8月28日22时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