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是在孩子的心田中播种正向的种子,就是在孩子身上贴上正向标签

       看到有人在为孩子不愿意学习着急,就写了一点想法。仅供参考。

       要想孩子在某一方面产生热情和兴趣,需要父母亲人的教育培养。

       有人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最主要的是父母的事情。

       凡是孩子不喜欢学、不喜欢这、不喜欢那,一定是父母或者接触孩子最多、最亲近的人的教育造成的结果。

       那么,教育是什么呢?

       有的父母爱说:我的孩子不喜欢吃肉;我的孩子不喜欢吃鱼;我的孩子不喜欢做这,不喜欢做哪。他们的孩子就极可能就真的不喜欢这,不喜欢那。这是反向教育。

       有的父母在人前人后爱说:我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老是不好。他的孩子就会如父母所愿,努力成为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这就是反向教育。

       有的父母在人前人后爱说:我的孩子好聪明,就是会学习。他们的孩子常常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这就是正向教育,从正面肯定孩子,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自然会收获到美好的结果。

       这里只说家庭的教育。教育就是父母每天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何与孩子交往,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

       如果一个家庭有孩子不爱学习,一定是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经常说孩子不爱学习,说孩子不喜欢学习。这个经常指责或者说是无意间说出的话,会被孩子牢牢的记住,这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不爱学习的种子,这就是给孩子的身上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这个种子就是要求孩子树立不爱学习决心,这个标签就是让孩子认可自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久而久之,种子必然会发芽成长,就会使当初无意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成为真实的事实——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了。

       父母不明白:孩子是好是差,最主要是父母在孩子心灵中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最主要是父母在孩子身上贴什么样的标签。这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不爱学习,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父母的话是绝对相信,父母经常说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就会牢牢记住,并且用行动来实现父母的愿意。既然父母都认为自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孩子就坚信自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要努力去做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孩子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父母叫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必需表现出不愿意学习的样子,必须表现出不喜欢学习的样子,这样才是符合父母的教育的。

       父母一看到孩子不想学习的样子就急了,就会说出更多的指责孩子的话,这其中主要是说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听到父母的指责,不会认为是指责,反而会认为自己做对了,看到父母着急的样子,孩子确定这正是父母希望自己做事情的,因此,孩子就会更坚定地拒绝学习。久而久之,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就教育成功。

       这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是,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之间已经把自己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不懂得父母的话语是多么的厉害,是多么的有威力!  父母的言语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自己父母完全不喜欢的孩子。

       当然,如果父母做对了,经常说肯定孩子的话,也能把孩子塑造成让父母感到光荣和骄傲的好学生,塑造成成功人士。

       教育主要就是通过说话的言语来实现的。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只要被孩子听到了,就会产生教育的效果。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父母本来内心是想要孩子学习的,可是口头上说出的话与内心不相符,总是指责孩子不爱学习。孩子是没有能力看透父母的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的,孩子只能从父母的明确的言语中了解和确定父母的真实意图。

       那么,已经养成不爱学习的习惯的孩子什么办呢?

       还是得用教育的办法,是与过去的办法相反。父母要经常说自己的孩子是喜欢学习的,是有学习能力,是能够自己学习好的。

       不过,要纠不良的习惯,教育出良好的习惯,比教育没有不良习惯的孩子要困难许多。因为,你需要克服孩子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产生的阻力,然后才能建立新的热爱学习的习惯。

       其实,父母想要孩子做什么,就要肯定孩子在这个方面有能力,没能能力也可以说有能力,你肯定了孩子的能力之后,孩子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去学习养成能力,去实现父母的期望。这就是教育,这就 是话语的力量。

       这里只能简单说一下,实际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真要做到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没有耐心是不可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