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别需要主动去引导,全靠市场自发,那就是今天的局面
【本文来自《东北今天的情况就是改革开放付出了代价,此后也没有进行应该的补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些感慨,虽不算是东北人,不过从小就是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后来回到南方继续读书,工作后也和东北各地工厂一直有接触。
心里真是希望东北能再好起来,但也知道一片地域的内涵和发展是复杂的。
大而化之的感觉,东北与苏联-俄罗斯有着相当程度的近似性——地域广阔,农业发达,资源丰富,工业齐全,重工业底子厚重。
这一切,在急需大干快上建设国家工业化的时候,都是极好的禀赋,成效也特别显著。
苏联在当初接受欧美外援后迅速从极落后的农奴国家发展成了工业大国。
东北则开始是在日军侵略占领下被迫发展工业,后在苏联援助下工业化真正快速成长,并强有力地支援和带动了全国的工业化。
从设备到人员,从建设工厂到技术指导,当初全国各地都有东北工业的影子。
东北那嘎达的人,在其它地域城市的人看来,往往带有些“土”味。
确实当初除了极少几座大城市,东北到处是乡村,人也大多刚从地里走出来,相比关内本就是更落后的地方。
但整体而言东北人是够聪明,一经培训指引就啥都能琢磨,啥都敢干,也啥都能干。
不说建国初期支援全国,就是十几年前我们集团在各地新建工厂,也都是由集团内东北老厂派出各个条线的精干去指导,一直到正常投产。
但是当国家工业化普及到一定高度,开始精细化市场化高端化之后,东北就与苏俄相似,整体开始没落了。
底子仍存,也还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但繁华不再。
曾大力协助我们集团每个新建工厂的几个功勋东北老厂,最后都被集团决定关厂解散出让。
虽然相当悲哀,不过也不太认同牺牲东北的说法。比如苏联经济是被世界牺牲掉的么,根源还是自身跟不上发展变化。
东北也基本如此。他们在工业整体粗放的时代堪称优秀,但是到了体系化精益设计制造的时代,却没能及时进化。
以他们的的聪明和更早的开发,是不懂不会新事物新理念吗,感觉还是缺少动力接受变化,更习惯于坚持已经熟练的领域。
比如深圳东莞区域的小厂配套集群,温州义乌式的大片家庭作坊,当初都是东北看不上的,那也叫工业?
互联网电商游戏社交,这些真能当饭吃?也就工业机器人直升机之类还像个正经产业可以琢磨投入一下。
只是些感想,俄罗斯经济怎样能大幅改善,大约东北也能同样再振兴,不过应该不是短期就能爆发的。
受到地里位置,物流成本,人力资源的约束,也许东北可能的方向是发展深耕特色产业,比如大型重型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毕竟原本就有丰富经验,也是其它工业门类的必须。但这需要全面规划引导,而不是期望企业自发去做。
尤其是需要主动培育形成本地产业配套集群,而不是大部分依赖全国配套,这样成本和灵活度都相当可控。
这基本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式的繁荣路径,区别是东北特别需要主动去引导。
全靠市场自发,那就是今天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