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假的文物”反转了,全部是真的?欲知详情,敬请入内~
8月10日,我发布了一个帖子:【8000多年前的完好斧木柄,3800多年前的完好草篓,是“一眼假”文物吗?】,介绍了五项(组)文物,并邀请诸位观友对其真伪进行分辨,帖子链接如下:
帖子下方的评论区中,也有多位观友如@chengogo对相关文物进行了科普,明确指出了文物的出处,但最终经过500多位观友投票,结果如下:
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文物进行更详细的介绍,为它们摘掉“一眼假”的嫌疑,同时也期望为诸位观友增加对于考古学、中国历史乃至全球史的了解。那么下面就进入正题吧~
一、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制作的木器,请注意,这不是化石!
△甘棠箐遗址发现的木器△
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其时代应为早更新世(不晚于100万年前)。遗址地处古抚仙湖山间凹地,地层为湖滨沼泽相沉积,相对湿润的埋藏环境以及粘土等细颗粒物沉积,起到了很好的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的作用,使遗址的有机质遗物得以很好地保存。遗址出土木制品30件,加工形态多为尖、铲状,木制品保留有切削痕迹。木制品的发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丰富了该遗址以石器文化为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古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多样性。
除了甘棠箐遗址以外,考古人员还在临沂市罗庄区侯家三岗村旧石器遗址发现了70万年前的木制工具。这一木制工具已部分被破坏,现有长度61厘米,直径9厘米。其表面明显有打凿痕迹,断面年龄清晰可辨,木棒内部充填有灰绿色粉沙,专家们初步认定,它是古人类用以保护自己和打猎的工具。有关地质专家认为,主要是这一地区黄土剖面上部有厚六米多的覆盖层,封闭较好,下部又有石灰岩阻挡了水分的渗透,保持了沙砾石层湿度和水分的相对稳定。
二、距今8000多年完好光洁的木制品。
△井头山遗址,斧木柄出土现场照片,光洁如新△
△井头山遗址发现的部分木器小合影△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处理坑、生活器具密集区、滩涂区木构围栏等遗迹。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400多件。其中,木器100多件,保存优良,器形有桨、器柄、带销钉木器、矛形器、点种棒、双尖头木棍、单尖头木棍、杵、碗、扁担形木器等,其中数量最多、加工最特殊的是挖凿有规整椭圆形卯孔的“刀”形器柄,推测它们应是与石斧组装使用的木工工具。编织物,共18件,用芦苇、竹子等制作,器类有席子、篮子、筐子、背篓、鱼罩、扇子等,还有一团似渔网残块。
△井头山遗址发现的芦苇编鱼罩出土现场照片,编织用绳索清晰可见△
更为难得的是,井头山遗址的木器中还有两件——其中一件为带销钉的残木器,另一件为扁圆体木棍——的表面涂层被确认为人工上漆,这是全世界目前为止确认的最早漆器。此外,宁绍平原的另外两处重要遗址也发现了漆器,分别是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6000~7000年前,朱漆木碗)、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7000~8000年前,漆弓),可以说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史前文化区。
三、距今3800年完整精美的草编篓。
△小河墓地发现的草编篓及毛纺织物△
△小河墓地发现的草编篓细节特写△
小河墓地位于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分南北两个区域,分层有序埋葬,墓葬前立有桨形和柱形立木,以及高大的木雕人像和绑缚牛头的立木等,年代为距今3400-4000年左右。1934年瑞典学者贝格曼首次发掘,发掘墓葬12座。2002-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实施全面发掘,发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余件、保存完好的古尸30多具。墓地反映出夏商时期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复杂性,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史前社会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资料。
在小河墓地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陶器,但是,每座墓葬里都随葬有一件草编篓。小河墓地出土的草编篓,口大、底小,织得紧密又精致。许多篓的口沿处有提绳,口部覆盖有毛毡,用数道毛绳缠绕捆绑,篓身上有不同颜色的草编织出的几何图案,篓内盛装的食物已干结。草编篓里常放的东西有小麦、黍,此外还有一些奶制品。这种奶制品后经分析,被认为是由牛奶与细菌、酵母菌混合而成的乳酸菌制品,学名叫“开菲尔”,是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奶酪。
四、距今3500年-3000年的巨大花岗岩石棚。
△辽宁省海城市的析木城石棚,高度2.5-2.7米,顶盖巨石长6米,宽5.1米,厚0.45米,重达45吨△
△辽宁省盖州市的石棚山石棚,高度3.1米,顶盖巨石长8.6米,宽5.7米,厚0.45-0.55米,重达近60吨△
在我国辽南地区和浙江地区分布着许多史前石棚、石棚墓、盖石墓遗存,其中尤以辽南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目前尚存有大小近百处。学界公认其修建时间大致在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此类巨石建筑自辽南发源,向北传播至西流松花江上游地区,向东向南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
辽南地区的石棚建筑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中汉宣帝时期在襄平(今辽阳)发现的“冠石祥瑞”提及:“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通过描述可知,文中“冠石”即为石棚,皆以大石为盖石三小石为支撑。而后关于辽南地区石棚建筑较为详尽的记载是金代文人王寂巡游辽东地区所著的《鸭江行部志》:“己酉游西山石室,上一石,纵横可三丈,厚二尺许,端平莹滑,状如棋局,其下壁立三石,高广丈余,深亦如之,无瑕隙,亦无斧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为之,土人谓之石棚。”
五、1500年前精美的鎏金银壶,上面的图案描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场景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希腊神话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把手上的人头△
鎏金银壶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国宝级文物。1983年,鎏金银壶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为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李贤(公元503年?—公元569年,北周柱国大将军)夫妇合葬墓中的陪葬品。除了鎏金银壶以外,李贤墓还出土有凸钉玻璃碗、蓝色宝石戒指等新疆以西流入的古代奢侈品。
鎏金银壶通高37.5厘米,重1.5公斤。高长身,鸭嘴形流,细颈、卵形腹,高圈足,环形把手两端成羊头,顶部铸1人头,高鼻戴圆形帽。这件器物集锤揲、焊接、雕刻、鎏金、锻錾等相关工艺于一身,造型别致精美。根据专家研究,该器物的制造地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即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地区。
从外形上看,鎏金银壶具有非常典型的波斯萨珊金银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凹槽柱式纹样,它源于希腊建筑中的凹槽形式的柱子;另一个是凸起的联珠纹,这种纹饰在中西亚地区非常流行,特别是在纺织品和钱币上多有出现,被当作分割的纹样来装饰主体图案。鎏金银壶虽然从外观上具有萨珊王朝金属器风格,但准确地说,这种高圈足、带流线型把手的容器其实是典型的希腊、罗马风格制品。观察壶身腹部,其一周突起的图案刻画着3组6人男女图像。所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金苹果”和“帕里斯审判”的内容,也就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鎏金银壶腹部反映的题材是古代希腊神话故事,产地在中亚,出土则是在中国的固原,一只小小的银壶把欧亚大陆上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物反映了古代的中外交流,下面再多介绍几件:
六、隋代“醉拂菻驼囊”陶俑骆驼
2006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长安区郭杜镇岔道口村南发掘清理了一座隋代夫妇合葬墓,因其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被编号为陕师大M1,从墓志铭看,此为隋代集州刺史、汝南公张綝和夫人薛世兰的合葬墓,此件陶骆驼俑即出土于此墓,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收藏。
△陶俑骆驼背囊上的画面及其线描△
在驼囊的画面之上,一位背后有圆形头光的袒胸露腹老者在两旁侍从围绕簇拥下,扶肩搭背,似乎刚从狂欢中退出来,侧旁的男子随从还手提鸭嘴胡瓶。驼囊侧面顶部有头颅高昂的武士,头戴盔帽,身穿外套形的铠甲,紧腰束带,衣襟外展长达膝盖。具备类似背囊的陶俑骆驼在其他考古遗址也有发现,学者葛承雍先生将此驼囊称为“醉拂菻驼囊”。
“醉拂菻”的驼囊往往具备五种主要的特征:一是酒神,酒神狄俄尼索斯通常位于画面中央,常以“手拿一只酒杯坐着或斜躺在卧椅上”的动作出现。酒器来通以及顶部常春藤成串茎叶,是典型的酒神形象。二是随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随从也是他的信徒。其一是萨梯尔(Satyrs),身穿的织布包裹全身,这是罗马男性象征地位的托加袍(Toga)。另一个是女子迈那得斯(Maenads),她身穿束紧腰带的无袖短袍斯托拉(Stola),是罗马妇女不加披风的装束。这两个随从中,男子有时是长有动物耳朵、犄角、尾巴和山羊(或马)蹄子的带胡须生物,半人半兽类似潘神(Pan)形象。女子则是一个不停活动在仪式上陷入狂热兴奋的人。三是安法拉(Amphora)罐和来通角杯。这两件器物都是希腊生活用品,安法拉罐用来装酒或芳香油,来通角杯远在酒宴上具有重要的仪式和象征作用。四是拱形门廊柱子,陶骆驼驼囊场景中展现的是复合型柱式。五是常春藤装饰,用于装饰庆典场所,营造茂密叶茎下的柔和样式。
七、北周田弘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北周田弘墓出土的金币△
田弘(511年-575年),字广略。高平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南北朝西魏、北周将领。周武帝时大司空。田弘墓于1996年由中日联合考古队发掘。封土周长约90米,残高约3.5米。墓由斜坡墓道、5个天井、过洞、甬道、墓室组成,全长50余米。墓室分主室、后室和侧室。甬道和墓室四壁均绘有壁画,甬道、主室壁画以人物为主。后、主室内各有双重棺一具,分别装殓墓主夫妇。出土墓志一方以及随葬陶器、陶俑、铁器、铜器、漆木器、玉、玻璃、玛瑙、水晶制品和东罗马金币等。其中4枚东罗马金币和残玻璃器、玻璃饰珠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介绍了这么多,暂且告一段落,若诸位观友还有兴趣,不吝在评论区发表高论,今后待有机会可以再开新帖向诸位多介绍一些文物瑰宝。当然,互联网发达,若诸位有兴趣也可多多自行查找学习,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官方网站都是非常好的可信知识来源。以我个人经验,从正规渠道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可以多一些文化自信,少一些轻下判断的“一眼假”、
参考信息来源:
http://www.ncha.gov.cn/art/2022/5/24/art_2624_174481.html
http://kaogu.cssn.cn/zwb/kgyd/kgsb/202009/t20200925_5187224.shtml
http://www.ncha.gov.cn/art/2022/5/23/art_2611_174438.html
浙江井头山遗址两件出土木器被确定为中国最早漆器 (cssn.cn)
http://kaogu.cssn.cn/zwb/xccz/202107/t20210708_5346186.shtml
丝路瑰宝 | 这款小河墓地的“手提包”原是盛饭碗? -天山网 - 新疆新闻门户 (ts.cn)
https://www.ts.cn/xwzx/whxw/202303/t20230311_12151099.shtml
辽南石棚:史前文明的神秘遗存-光明日报-光明网 (gmw.cn)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1/13/nw.D110000gmrb_20211113_1-10.htm
论中国辽东与朝鲜半岛西北地区石棚的年代问题_田野 (sohu.com)
https://www.sohu.com/a/477579881_121124392
http://kaogu.cssn.cn/zwb/kgyd/kgsb/202208/t20220815_5470910.shtml
经纶讲堂 | 马晓玲:从考古发现看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和他的丝路珍宝-中国丝绸博物馆 (chinasilkmuseum.com)
https://www.chinasilkmuseum.com/jz/info_15.aspx?itemid=2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