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买菜”:不能讨价还价的菜没有灵魂
市场口味时时在变,随着人们的习惯、喜好而变。
不变的是,男人永远爱18,女人会变成大妈。
说到大妈,毒手就想起了偶的母亲大人。
(我妈:谁cue我???)
十年如一日,辛苦买菜做饭,哺育我长大,让我成为了被人鱼肉的韭菜。(妈妈对不起)
体谅我母亲的辛苦,我时常陪伴她出门买菜。特别在凛冽的冬日,实在有苦难言。
我在想,如果有个“外卖买菜”的模式,那该多方便。
毒手我大概就有这种所想即所得的魔力,某次在路上,一位地推人员鬼鬼祟祟地忘我兜里塞了一张纸——叮咚买菜。
买菜???嗯???这是个啥玩意呢?我想大概是和“美日优鲜”差不多吧。
随手就把它推荐给了我母上大人。
谁知,母亲就像迷上“拼多多”一样疯狂地迷恋上了它。
原来2017年5月,“叮咚小区”App调整为“叮咚买菜”,把前置仓开进居民小区,用户在线上下单,曾经的“菜篮子”变成了外卖箱,快递员在短时间内将食材送到用户家中。
母亲彻底足不出户了。(还有我)
虽然买菜只是件小事,但是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却引起了毒手的好奇。毒手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背后的故事。
01
遍地开花的“线上买菜”
其实线上买菜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O2O的创业浪潮中遍地开花,但存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外卖巨头之一的美团,在2019年1月就搞了“美团买菜”的业务了。第一个线下服务站,就在上海虹口区。
大佬们起头搞了,小弟们怎么能不跟上呢!推塔!
随即盒马鲜生也在上海搞起了“平价菜场”新频道。
他们的CEO侯毅还承诺,将在盒马门店内开设300平米的前置仓,专门在线上销售平价菜。
苏宁小店也宣布,将于4月下旬在小店App平台上线“苏宁菜场”模块。
好啊,线上菜市场搞得红红火火,大妈们也在各个APP上撸羊毛,收集最新优惠券而乐此不疲。
一派和谐的景象,那这个模式,真的是两全其美的吗?
02
百家争鸣
在各大门派努力实验中,“前置仓(门店)+手机APP”的模式,已得到一定验证。
但这条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叮咚买菜:
叮咚买菜App的前身是叮咚小区,创始人梁昌霖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曾创办过丫丫网、妈妈帮。
叮咚买菜的雏形在2014年7月形成,官网信息显示,彼时首个叮咚线下服务站建在了用户家门口,这是国内最早的社区前置仓。
为什么最后选择了生鲜电商的方向?
一方面:这是老百姓确实关心的事情。叮咚买菜平台上有1700 多个库存量单位,包括蔬菜水果、水产活鲜、粮油米面等各种食材,主要满足一日三餐所需。
叮咚买菜的主阵地目前在上海,开设有200多个前置仓,一个前置仓大概辐射周边1.5公里到3公里的范围。除此之外,也在杭州开设了业务。
另一方面:是为了探索更具增长潜力的“社区生鲜零售”方向。但无疑是条艰难的道路,其销售的核心全在于:每单的毛利收入能不能大于物流成本。
如果还停留在大卖场这样的经营水平的话,做线上永远不会赚钱。
高昂的配送物流成本,有限的覆盖面积,与隐藏在小区中的前置仓相比,不管是仓储成本还是物流费用,都难有竞争优势。
所以,那些超级生鲜卖场覆盖不到的区域,将是“线上买菜”的潜在服务范围。
再加之有政策东风的帮助下,“线上社区生鲜”的电商则更有了优势。
北京、上海这俩大城市,就首先表明了立场——
据《北京市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标准指导意见》,北京将配置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基本便民商业业态,并鼓励“互联网+”服务进社区,通过智能化服务、线上服务和共享服务等。
上海市商务委制定了《2017年上海市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指南》,从统一结算、电子标签、追溯完备、基地对接、价格稳定等10个方面提出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的要求。
美团买菜:
2019年3月,美团买菜启动北京市场的测试,目前,美团买菜在京沪两地的服务站已达10个。
美团买菜和美团旗下另一个新业务“小象生鲜”的模式不同,线下门店小象生鲜代表的是“大店”模式,美团买菜代表“小站”模式,聚焦生鲜零售的社区化服务模式。
但4月中旬,美团宣布,小象生鲜正在进行试点期内的调整,无锡及常州门店因经营不佳将关闭,北京2家门店将继续保留。
与无锡、常州的亏损门店不同,美团称,位于北京的两家门店及手机App,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三餐食材的重要选购渠道之一。
(美团:笑着活下去)
饿了么买菜:
饿了么选择建立生鲜开放平台,并与叮咚买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饿了么称2018 年买菜业务增长超过10倍,已在全国100个重点城市铺开。
(饿了么:四面埋伏)
谊品生鲜:
这是今年3月份一家新兴的生鲜电商创业公司,并成功完成20亿的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资本、钟鼎资本跟投,其中今日资本也是叮咚买菜的B+轮投资方。
谊品生鲜提供送货到家业务,其门店扮演着前置仓的角色。看起来也是一家实力不容小觑的对手。
(谊品生鲜:本宝宝无所畏惧)
03
飞来福音
尽管对我们这些不买菜不做饭只吃外卖的8090后来说,没有多大体会到“线上买菜”的魔力。
但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岁数的人来说,它不失为一种福音。
毕竟,你不用太过于担心他们出门有危险,或者买太多东西拿不动的情况。
但这种线上的方式也还是会有一定短期问题。比如价格偏高、商品不新鲜、投诉无门、解决时间长……
还有可能让他们失去了“逛逛逛”的乐趣。
毕竟,不能讨价还价的菜没有灵魂。
就像当初我们刚用各种外卖软件一样,会有各种吐槽、各种不便。
但随着用户的需求提高,商家也会将产品越做越好,就算是偶尔不便,也会在第一时间需要买菜时想起它。
这就是每个APP都努力攫取的用户黏性与依赖性。
相信我们的城市将会越来越信息化、智慧化,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