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七月22日在江苏大剧院观《沙家浜》
22号是个周六,学校得上课,五点二十放学。演出在七点半开始,我一路飞奔才赶在六点四十五赶到江苏大剧院。
到了剧院附近,想起来没吃晚饭,去看了看周围小吃店的价格,一个汉堡四十块,直接劝退。
还好我有随身带个大饼(馕)的习惯😆
又到剧院对面台湾人的一家烤肠店买了一根烤肠。这根肠子比一般肠要长一倍,肉嚼着也像纯肉,但是要十二块!
终于吃完了,准备进场,结果发现水杯不能带进去,我的水壶比较大,是两升装,当时害怕坐三个小时口渴熬不住,就一口气喝了一升多……
然后进去就尿意如泉涌,涛涛不断绝。
我去的那个馆里几乎座无虚席。到了座位,左边没人。我的位置实在太偏了,为了省钱不得不买一张座位比较偏的票。右边是一对老夫妇,年龄大概五六十岁。后面坐着一个小朋友和他家里老人。等我们都坐定了,他来和我搭话:“哥哥你是XX中学的对吧?我是你们初中部XX学校的,你这校服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周六补课还要穿校服😫)
我:“哦,幸会!你初几啊?”
“刚升初三”
“行,好好学,明年争取考上南师附中,千万别来我这儿。明年高考完下来的分管校长是个摆子,啥事都不管。”
小孩听了估计也挺无语的,说“哥你是一个人来看吗?”
“是诶,没得人能带过来。你家里长辈带你来的?”
“对,我爷爷带我来的。”
“要好好看啊,这本可是汪曾祺写的,第四幕你们语文中考阅读材料上面还有呢。”
“那是得好好看。”(点头)
等到七点半,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台词、动作都没的说,第二幕里饰沙奶奶的那个演员中气很足,每唱一段底下都是不断的喝彩。
每到一处比较经典的唱段,旁边那个老阿姨就会提醒她老公:“这马上是………哦”那大爷就笑笑,摆摆手。
整场戏最精彩的是第四幕《智斗》
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两段,整体效果都超乎我的想象,底下掌声真如雷动。很可惜的是不给录像,不然我一定是要给观友们录一段的。
这场演出是由北京市京剧团带来的,整体质量非常的高,不仅演员唱功了得,身法更是令人赞叹。最后一场近十个小伙子翻跟头过墙,指导员像燕子一样轻轻一跃,堪称轻功了得。
开演是不给录像是一大遗憾。场馆里不断有人开手机录像,后面的红色激光笔就打上来,还频频有工作人员上来提醒,我的手机索性直接关机。
最后一幕唱完,三次谢幕,我本以为演出已尽,结果前排有钱买昂贵票的大爷大妈直接把舞台围了起来,请演员返场。
领头的两位真给面子,直接让观众点一段。我喊的是四郎探母·交令,因为它短,也不为难那两位。
结果身边一群年轻人在那喊坐宫,两位老师真给面子,真就唱了坐宫最后一段。
“惠芳姐,还行啊?”
“行!”
观网是不是不给放视频啊?
这个我要怎么搞啊?
这个我倒是录了一段。
效果太好了,那天来的年轻人特别多,后面几排一半都是二三十岁的,还有像是来约会的,我什么时候能有这种机会啊😭。
最后说一句,这场戏几乎是满座,我觉得疫情之后文化产业能恢复到这种程度是一种很鼓舞人心的。中国人向来是极有韧性和生命力的,什么困难都能挺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