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者群体天天说儿科少,而医生却没有人愿意选择儿科?

【本文来自《医疗反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医疗系统全线崩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们真的水平太差了,甚至连医疗腐败的运作方式是什么都不清楚。

1,药品类腐败链条是药厂->销售返利->医生(部门主任,药剂科)这部分绝大部分不是不通过真金白银返利,但是直接关系到他们职业生涯。

注意上面已经是最正规,最良性的企业了,更多歪路子比如门口药店这些很早就淘汰了,现在的新版本早就迭代很多次了。

2,器材类腐败是器材供应商->销售返利->根据产品做标书->小型产品领导亲戚做转包,大型器械大型企业做正规标书竞标(返利是业务员谈,报多少拿多少,有多大决策权拿多少私下都是透明的)

3,这套利益网早就已经迭代出直接找病人拿钱的阶段了,这部分利润最终会返到整个科室,医院,至少九成九没有主任独吞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好意思拿患者钱,那么就是拿二道钱,一来影响差,二来风险大,三来太少。

以上都是最正规的企业,全部都有正规资质,全部都是上市顶尖企业,一把手集团几乎全是代表,涉及到所有医药行业领域,几乎涉及到所有医生(不拿的有,大概是十万里挑一(一个省一类科室不拿的个位数),大部分都是小医院,即便你不拿,除非你只用青霉素或者盐酸小檗碱这类最基础最基础的用药,不然这笔钱也会花,医生不拿业务员拿)。

另外这些企业有全套中国相关科室的数据库,今年进来几个,出去几个,家住哪里,怎么分配,花多少钱,平均手术量,决策权结构可能比国家还清晰。

上面是最正规的,那么不正规的是什么呢?

莆田系,私营的不好说,就公立而言,骗保相对很难,即便做也是很早以前,现在不行了,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

你要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看病这个过程,医生有决策权,而且需求呈现刚性(很多患者非常可怜,只能通过“我不看了”作为对需求刚性的抗议),而且医生绝大部分是中产(天生对互联网和舆论有优势,我可以说10年前一个甘肃的医患纠纷,根本和媒体爆出来的不一样,完全把医生作为一个弱者塑造,但是真实的世界中,在医院医生是一个极端强势的职业,患者几乎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只能乞求医生的良心发现)

你这样就能知道,为什么患者群体天天说儿科少,而医生却没有一个愿意选择儿科。

只能说我遇到过的医生,全部都自以为聪明,以为普通人不知道,以为普通患者只是一群暴民,以为写小作文好就能永远的颠倒是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