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来看,充电桩需求量将极速提升

【本文来自《为了充上电,美国人玩起了“车体蜈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萌主冯十七
  • 考虑过换电设施天量建设成本来源与转嫁问题、海量换电站带来的庞大的城市商业占地问题、与其他充电模式间的市场竞争力、车辆与电池标准统一难度及多规格车辆与电池共存带来的成本上涨与安全隐患、标规车辆与电池对各车企现有市场与利润的侵害、主要消费人群对零部件频繁更换的接受度、可更换电池引起的事故责任认定与追责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管理成本急遽上升、换电模式的技术上限与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兼容度等等这些问题吗?以上问题每一个都是在现阶段需要用海量社会资源才能推动和解决的,而所得到的收益无一例外都高于所付出的社会资源。

    说白了,换电模式在成本高昂的同时也没有技术含量,在民用市场上属于一种相当落后的车辆能源补充方式,只能作为主流充电方式的补充。当然了,换电模式在工业车辆和军事领域等特种行业和特殊应用场景并不缺乏市场前景,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换电与直冲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并存,比如高速与都市。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来看,充电桩需求量将极速提升。当下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拓展的还是电池问题,厂商最大的动力就是电池问题解决后带来的进一步市场扩充。换电设施带来的效率提高带来的社会效益未必不能抵冲建设成本,这和高铁投资建设一个道理。另外随着新能源推进,三桶油的加油站要考虑转型了。换电技术上的问题,责任事故问题,电池标准问题都是可以研究解决的。

只要能提升效率说换电模式落后就没有道理,换电模式并不阻碍充电技术开发研究,等到充电效率能与换电相提并论时,那么换电就可以淘汰了,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对于消费者来说,零部件频繁更换接受度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监管有利,电池准入严格,换电带来的方便快捷,不需要像当下为未来汰换电池焦虑带来的好处恐怕更易接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