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森:明清六百年国运吐血史

现在知名度比较高的历史学者,往往说起明清两朝崩盘,就是这么个见解:

明亡于朱家一家操盘,所以出了事情,没人帮忙;

清亡于腐朽和闭关锁国,所以,被人家西方人追着打。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太过肤浅了。而且,有关清朝的说法,其实是英国人开始传播的。因为,当时大清只允许英国在广州做生意,不许去长三角做生意,以便整个中国不同地区都有口饭吃。这使得英国很不爽,就给你编个鬼故事出来。

事实上,明亡于出口导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初和晚明是完全两码事,整个社会的形态、白银的流动情况、经济发展模式很不同。

明清流行银本位,但是,中国本土是不产银的,银需要大规模进口。因此,明清其实是没有货币发行控制权的。

这个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因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发行自己不能操控,全部要靠进口,那国际贸易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全国都说农业为本,可是,国际贸易的进进出出却是直接涉及国本的大事。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谈及明清的时候,如果不能理解银本位在当时的意义,就会不能明白各种涉及国家大事的重大决策,最终必然是严重误解当时。

有关大明晚期大规模的出口导向为了换取银子,这个A森过去写过很多篇文章。核心点在于,日本和墨西哥的大量银子流入中国,购买中国高性价比的先进制造业产成品,茶叶、丝绸、陶瓷等等。

这就像今天的美元大规模流入中国,使得中国过去20年国内不断的通货膨胀,GDP是上去了,却也将身子掏空了。你大量的产成品都出口了,就换来了银子(美元),可想而知,普通人多苦?然后,做进出口生意的都是大明时期的文官和士绅阶层,近乎是垄断,这贫富差距能不大?

这种模式下去,国内因为贫富差距巨大而内需不足,外需又长期掏空身子,最终大明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面临经济崩盘。再遇到小冰川纪、李自成干架等等,王朝瞬间不行了。

反观中世纪的欧洲,长期是贸易逆差,缺银子买中国货。所以,西班牙、葡萄牙不得不进行大航海,而且使用激进的暴力来到处抢夺。可以说,白银的流动体系成就了西方,却严重打击了大明。

那么,今天的中国,执行了20年的出口导向,长期将美元当作佛祖一样供奉在外储的神庙里,不该惊醒吗?

————————————————

大清,其实是另一个故事了。

大清真正彻底失去财力支撑,其实是从《南京条约》开始的。

条约中有一个要点是真正致命的,就是大清对于关税的征收、税率的拟定、规则的设立等等,都要听英法的。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后英法的产成品可以毫无障碍的流入中国市场,把中国市场自己的产成品全部打爆。这就如同今天美国一直希望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好让美国跨国企业赚翻天。

其结果是,大清大量农民、小业主、小作坊大面积破产,甚至连搞物流的都破产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好几个领袖就是因为这情况下没饭吃了,而跟着洪秀全出去搞事。

另一边,大规模的破产引发大清税基崩塌,而关税又被英法操控,这就使得大清的财政面临枯竭。

所以,大清不仅不是亡于闭关锁国,反而是亡于全面开放。

超大规模的英法进口产品流入,直接打爆中国大量的行业,这样的中国就真的成了英国的半殖民地了。

为何从袁世凯开始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大佬上台都要把关税自主权拿回来?就因为这东西太伤人了。

事实上,当年光头很早就知道中日必有一战。所以派了一个姓黄的大佬去日本那里各种忽悠,拖延日本进攻中国的时间。然后,光头自己用京津地区两年的关税作为抵押,向美西方国家借贷了大量资金,再用这些资金买装备、把东南沿海的工业搬到重庆、大规模建铁路。

如果不是当时有了关税自主权,基本上这些事情是不可能达成的。那么,后面中国抗日的代价那要大了很多。

可以想见,进出口的自主权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关务方面,对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近乎是中央财政重要的来源之一。

像大清,在不理解这个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随意出让给英国,致使中国大地全是发达国家的产成品,最终自然是清朝财富崩塌,以及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搞事的。也就是说,这个结局在《南京条约》签署后,就已经是铁定了。

然后,白银还是要靠进口,这就很麻烦了。

大明尚且可以靠出口产成品换白银,晚清靠什么换白银?而对外赔偿还需要靠白银支付,这就直接把大清的财政干崩了。

因此,无论今天多少人说中国要全面开放,其实我们不可能这么做。谁这么做,谁脑残了。事实上,美国人也不会这么干的。

一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只有两种宿命:

要么太强了,没人干的过你;要么太弱了,别人随便可以干你。

———————————————

为何今天要扯这个话题?因为,前不久A森看到有个货说,中国要兑现所有入世条约,马上全面开放。

不得不说,这种人包藏祸心,其心可诛。

大明让我们知道,一个完全依赖出口导向的国家,在内需越来越差的背景下,最后是会自爆的。

大清让我们知道,一个完全开放的后进国家,在关税自主权全面丧失的背景下,最后是会被肢解的。

如果忘记了这两条,那么,历史上晚明和晚清这么多惨死的人,也算白死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客观而言,到处都是坑,稍有不慎,人仰马翻。

像大清这种教训是真的要认真吸取的,因为太惨烈了。

在关税主导权被英国控制后,农业又不来钱。所以,太平天国时期只能发明厘金(商业税),狂征爆掠,这使得整个国家经济和财政都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试想,如果关税收入自主可控,何至于此?

此外,大清还有一个教训也是惨痛的。

初期,大清是国际贸易顺差,但是,军力比不过人家。

这就是怀璧其罪啊,你赚钱能力行,可你保护自己财富的能力不行,必然也会招致强国的贪婪和掠夺的。

这就像沙特每年买一大堆美元的武器,然后就放在沙漠里等着自动腐化一样,有选择吗?没有!不交保护费,那你就去死。

而大清的问题是,今天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注意了?

当初川普就是因为中国的国际贸易顺差开启了中美博弈,至今已经5年。

你赚钱能力行,可你军事实力不行,不干你,干谁?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接受晚清的宿命?是否可以像晚清那样就对强者随意屈服呢?

不要忘记,连人家慈禧老佛爷也曾经有过人生高光时刻,对全世界发达国家同时宣战,何等豪气。

今天,我们以前人的宝贵经验教训为鉴,如果不能尽快发展起强大的军工体系,那么,产业升级越是成功,后果越是惨重。

你引发了别人的贪婪,在丛林法则的世界,那别人注定要干死你的。

国运,何来这么多的选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