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率低的楼盘也有很多:独栋别墅在5%,联排在10%,洋房在15-20%

【本文来自《天下苦“公摊面积”久矣,合肥能否迈出取消公摊第一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篇文章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与网上一众自媒体不去深入了解行业情况,仅凭行外人的主观感受就下结论一样,存在“标题党”、误导读者之嫌。😂我是工程行业人员,但不是干地产的,地产领域太详细的东西也说不来,随便列几个点讨论一下。

1、69平公寓,37平是公摊。房屋总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在合同里写的有。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富豪,买房都不是小事。无论粗心也好,豪爽也罢,成年人做事总归要自己负责。如果开发商在建筑质量、配套设施、工期等方面没有满足合同约定,那绝对是他的错。单就公摊率这点来看,开发商并未违约,也未在售前隐瞒关键信息,那事后再去闹又有什么依据呢?公寓和写字楼、商场一样,属于商业建筑。这类建筑的公摊率比高层住宅高一些。公寓面积超过一半是公摊,这事听起来即使有一点奇葩,但奇葩不代表就是违法。如果不违法,政府或法律能随便介入吗?

2、“公摊面积其实是没有上限标准的,完全由开发商自行定义”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听起来很对一些人的胃口,因为“开发商总是坏的,质疑他们就是天然正确”。公摊率的大小如同户型设计、建材档次、楼盘定价等因素一样,属于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不能随便干涉。

3、公摊创造各种收益被物业公司占用。这个事跟法治或业委会管理有关,跟公摊(或公摊面积)无关。任何一个小区都离不开公摊,即使业主糊涂地答应,法律也不允许没有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现实中也不可能存在这类情况。只要楼盘存在公摊而业委会又不起作用(或者没有业委会),这种事就不可避免。

4、“可现在楼是越盖越高,但得房率普遍只有70%-75%之间,购房者对此苦不堪言”。公摊率低的楼盘也有很多,例如独栋别墅的公摊率在5%左右,联排在10%左右,洋房在15-20%。但这些楼盘是普通人不能考虑的。既要求楼盘符合设计标准,又想楼价便宜,还要各种配套设施齐全,那是不现实的。

5、“公摊面积无论多少都要算到购房者身上,可相应福利又很难享受,难怪引起几乎所有购房者的强烈不满”。公摊包括电梯间、楼梯间、过道、各种水井电井、设备房、物业房、部分公共外墙等。小区住户能离开这其中哪一项?如果离不开,说明它对你有用,你享受到它了。

6、“目前全国各地的公摊面积并没有硬性规定,算多算少全看开发商的心情”。这个描述是错误的。房地产的常用数据(各种面积、各种百分比、各种率)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房管局、规划局等)负责测绘并确定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搜一下你所在城市这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描述)。开发商根据商业考量拟定楼盘的开发方案,方案一经批准确认,里面的各项数据也就随之稳定,然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去提取并出具这些数据,用于建档备案、宣传销售等用途。如果你担心官商在公摊面积上勾结做手脚,其实就算按照套内面积来卖房,还不是可以勾结?所以是否有公摊根本不是关键点。

7、“取消公摊面积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可这直接关系到各地土地财政收益,政府自然积极性不高”。听起来很有蛊惑力,实际上找不出什么确凿依据。只喊口号是没用的,若有依据,不妨阐述一番。我想了又想,确实找不出公摊大小和土地财政增减的关系。如果有人找到了,麻烦告知一下。

8、“取消公摊面积就意味着建设成本增加,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就不会那么积极,也肯定会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加套内面积的价格”。这句话毫无逻辑可言。是否有公摊面积,纯属数字描述问题,房价和地价、施工费用、管理费用、融资费用有关。如果楼盘不按平米标价,而是按套标价,那它的建设成本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估计有人说减少了,因为1套比90平米所出现的阿拉伯数字更小😂。其实二者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9、“至于公摊面积会不会取消,不太乐观地说,如果政府和开放商没有足够压力,也自然不会有取消的动力”。前面还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强调公摊属于羊毛),后面又来这么一句,最后得出结论“即便现房销售也搞出所谓套内面积,那购房者掏出的钱一样不会减少”,实在跟不上这种逻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