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UFC的WWE,给中国体育娱乐带来的启示

500

过去的一年,WWE牵手NBC、FOX、沙特阿拉伯,市值一路狂飙。截止今年4月上旬,WWE的市值已经达到75亿美金,从这个角度将UFC和其掌门人白大拿甩在身后。

然而,尽管股价和市值都出现了火箭式上升,但WWE收视率的下降也反映出了一些致命问题。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面对WWE的成功和困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专栏/ 沈 诚  编辑/ 陈 新进

WWE的逆袭,疯狂的2018

2016年,世界体育娱乐巨头 Endeavor集团(原WME | IMG)以40亿美元收购UFC,创下体育史上最大收购案,此时世界摔角娱乐(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简称WWE)市值仅15亿美金,两者巨大差距引发了讨论。

过去3年,UFC高速发展,“嘴炮”康纳-麦格雷戈与梅威瑟的跨界拳击大战令UFC 名声大振。与ESPN签下15亿美元转播合同后,UFC估值达到70亿美金,3年内完成75%增长,UFC总裁白大拿被公认为是商业奇才

500

2018年美股堪忧,WWE逆市而动,从年初30美金最高冲到96美金,堪称“妖股”。今年4月上旬,WWE市值已达75亿美金, 3年400%的增长也将话题王子白大拿远远甩在身后

在中国市场,WWE也是大步迈进,办赛事、签运动员、落实播出渠道一个不落。

2016年起WWE与PP体育签署转播协议,并连续第三年在中国举办现场秀;

2016年9月10日,在上海进行巡演;

2017年9月17日,在深圳举办落地赛事;

2018年9月1日,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演比赛;

2016年“WWE中国之星”训练营活动中,王彬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被WWE签约的选手,其后WWE签约了共计9名中国运动员

500

王彬(左)

今年多个本土搏击赛事品牌不约而同退出爱奇艺,转投西瓜视频免费直播中,重回流量思维。流量思维的底层逻辑,就是热闹与娱乐。中国职业摔角赛事似乎逐渐取代搏击,成为了新的“香饽饽”。

2017年11月“拳星时代”赛事,搏击名将兼赛事创始人杨建平跨界职业摔角,一段过肩摔加转身踢的表演因极具真实感,在社交平台传播量过亿,远超过普通搏击赛的百万级传播量,成为“搏击+娱乐”成功案例,让人看到职业摔角的潜力。摔角赛事近年来也纷纷打响:

2018年,OWE 东方职业摔角联盟正式展开赛季;

2019年,EWE极限摔角联盟大赛在澳门打响。

500

拳迷发现,中国职业摔角组织背后都有着搏击人的身影。OWE与昆仑决进行合作、EWE的创始人是散打冠军蔡良婵、著名MMA选手刘文擘进行职业摔角培训和表演......中国搏击遇冷后,众多搏击人转投职业摔角,是否说明职业摔角成为了下一个风口?

而WWE后来居上的奇迹,能在中国上演吗?

闷声发大财的WWE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WWE是如何“闷声发大财”的。

1、高频赛事与高效传播体系

WWE拥有以Raw和SmackDown为基础的超过十个子品牌赛事,每周进行电视播出,同时有“皇家大战”、“摔角狂热”、“夏日狂潮”和“幸存者大赛”四大PPV付费有线电视赛事品牌。

这些赛事通过电视、互联网用25种语言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社交网络粉丝总数超过了1.3亿。每年WWE举办超过300场赛事,吸引全球200多万观众到现场观赛。

500

WWE的四大PPV付费有线电视赛事品牌

WWE旗下的“摔角狂热”比赛单日活动收入排在足球欧洲冠军联赛之前,位列第六位

2、美式文化与特朗普助力

职业摔角是美国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英雄与反派、恩怨剧情走向,可以看做美式英雄文化先驱。文斯-麦克马洪(Vincen McMahon)强化了WWE的娱乐剧情,通过体育和商业明星跨界参与的方式,迅速提升WWE的知名度,让摔角娱乐文化风靡世界

2007年特朗普担任WWE嘉宾,参与剧情表演。2013年特朗普入选WWE名人堂。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文斯-麦克马洪成为特朗普团队最大的捐助者之一。2017年特朗普正式当选美国总统后,在总统的背书下WWE股价应声上涨

500

3、节节攀升的财报

WWE仿照迪士尼,涵盖了内容创作、传播和衍生产品开发,具体包括比赛版权、PPV付费有线电视、现场表演、培训中心、体育经纪权、特许IP 开发权和衍生品,旗下还有自己的电影工厂以及流媒体WWE Networ。2014年到2017年WWE的营收分别达到5.43亿、6.59亿、7.29亿、8.01亿美元

500

这三个大单加起来接近18亿美金,超过UFC的15亿订单,给WWE的股票注入强心剂,股价一年内涨了3倍

500

WWE的成功,中国能复制吗?

相比西方的强者文化,东方文化更加内敛,强调谦逊守礼,个性张扬的表达容易给人一种“尬演”的感觉,因此WWE中亚裔摔角明星较少。日摔尽管成功,但更多是技巧上的优势,大量“面具人”的存在同样暗示东方人更愿意隐藏个性。签约WWE的大部分中国运动员因为成长和表现不如预期已经被解约,包括被寄予厚望的“天兵”王彬。

中国缺少职业摔角明星,短期内只能依靠搏击明星的影响力来推广,泰拳王播求和一龙都到过EWE捧场。但搏击和摔角粉丝欣赏习惯不同,靠搏击明星为职业摔角吸粉难度很大。目前中国的职业摔角无论从线下场次还是传播覆盖面上依旧小众,影响力不如搏击,在版权议价上也缺乏竞争力

500

虽然股价火箭式上升,可WWE收视率下降也令投资者不安。文斯-麦克马洪在WWE的2018年第四季度投资人电视电话会议中,承认近些月来收视率持续下滑,并将原因归结于明星伤病。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WWE内容被摔迷诟病,主要在四个方面:

1、节奏慢、时间长

数小时的节目中真正精彩打斗镜头寥寥可数,不符合快节奏时代的娱乐需求

2、角色缺乏个性魅力

职业摔角是剧情导向,无法像竞技运动那样通过竞技水准完成迭代,必须通过人格魅力的塑造推陈出新

500

谁能成为下一个“巨石”强森?

3、剧情老套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嘴炮”康纳,从赛场外的惹事生非,到开场前的垃圾话,硬是把WWE恩怨剧情炒作玩了个遍

500

4、内容缺乏新意

WWE中很多技术都可以在MMA 比赛中看到,区别在于更加真实、更加不可预测

如何平衡快节奏和剧情性之间的矛盾,如何一代代塑造有魅力的明星,如何在搏击娱乐化冲击下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中国职业摔角翻越。

价值观,WWE商业帝国的基石

摔角大师三泽光晴曾说:“摔角是我人生的全部。”职业摔角是假的,但摔角手在擂台上承受的打击不输给任何竞技运动员,摔角手必须经受住考验,才能向观众传达自己不服输的精神。竞技形式的“假”,更展现出价值观的“真”,那就是对挫折和逆境的超越

500

价值观是WWE商业帝国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搏击或中国职业摔角都在尝试娱乐化。一打多、兵器战、混合规则、跨界比赛,这些形式上的创新或许能吸引流量、营造情绪,但无论什么新形式,失去了价值观,就失去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WWE的崛起是价值观传递的胜利。

娱乐没问题,但只有能赋予娱乐意义,才是一件好生意。

或许,这才是娱乐时代的中国体育人最需要向WWE学习的东西。

500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