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它承载着超出语言之外的其他功能

【本文来自《为什么世界主要语言文字唯独汉字停止了演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静虚散人
  • 5、中国的小学生们,没有汉语拼音的辅助,学习汉字时,会变得比有汉语拼音辅助时,更加的困难...原因就是:

    婴幼儿,最初成长几年的时间中,先逐步习得“以 亲身体悟 为基础、以口语发音 为载体 的概念体系(文件夹A)”,这是某种较繁杂且系统的“物理建构工程(语言记忆载体:大脑的 硬件回路 树突建构等,这在大脑中是有相对确定的物理区域的)”...

    后期学习书面文字时,若是“关联表音文字”,则只需“标识关联”一下“旧有的口语概念体系(文件夹A)”即可,这种“工作量 工作强度”相对较小...这等价于是在“旧有的口语文件夹A”上附加一个“表音注释”即可...应用时“大脑优先回路”也会相对的简便快捷...

    而学习“没有表音注释关联”的汉字字词符号时,则等价于“针对某个概念,从新建构一个书面符号的概念文件夹”,即,从新建构一个与“婴幼儿口语文件夹A”不同的“书面符号文件夹B”...

    这等价于抛弃旧有的婴幼儿最初成长过程中早已建构好的“物理基础 口语概念体系文件夹A”,而另起炉灶,从新“物理建构”一个新的“书面符号记忆载体B(包括大脑的 硬件回路 树突建构等)”...

    即,“不表音文字”的识字“工作量 工作强度”,相比于“表音文字”,大致是高了一倍,这其间所增加的 学习难度 学习强度 可想而知...且应用时也是两个单独的“文件夹A和B”,应用便捷性大幅降低...

    而这,就是汉字学习时,若有汉语拼音辅助,学习难度 学习强度 就会 大幅降低、且应用便捷性也会大幅提升的原因之所在...

    简单类比说明,电脑手机的输入系统...汉字输入,需要一套单独的“汉语拼音到汉字的文字转换软件”,而英语输入则不用...这,就是“表音文字”比“非表音文字”先进的原因之一...

    这,是“表音文字”比“表意文字”先进的第五步证明...

    ——————————

    综前所述,结论就是:文字 出现的目的 是为了辅助 口语概念的记忆 ...表音功能,是文字先进性的必要属性之一...表音文字先进 表意文字落后...

首先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而不是西方语言学理论所谓的“语言符号的符号,即口语的记录工具。

汉字是一种独立的表意系统,它以行表意,与思维直接联系,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而无需通过语音的间隔带。

也就是说,汉字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表达语言,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古代文言文与口语之差别,因此可以说汉语是独立于汉语的另一个符号系统;同时,汉字以行表意,让汉字可以越过语言这一环节,比如不懂粤语、吴语的却可以和他们笔谈。

正因有了这些特点,于是汉字才有了一些超语言的功能,为什么说英文难,就是单词太多记不住。

而且是学的越多就越难,如果是幼儿园水平小学水平,英文比中文简单,因为都是死记硬背。英文常用词可以做的两三个字母甚至一个字母,死记确实更简单。但再往深入学习就不同了。英语两三个字母的组合很快就用完了,但汉语再高深的词也永远保持两三个字。

汉字对文化历史的记载还非常简约,数千年来汉字总共只有11万个(包括异体字、繁体字等),普通人只要掌握3000字,甚至就能勉强阅读专业论文,但如今英语单词可能已经超过200万个,每年都有不少专业词汇不断被造出,单词数量还在快速膨胀,英语掌握3000个词,可能只能让你吃喝拉散用,真要看懂文学著作,可就难了。

普通人很难阅读稍微专业一些的论文,给你一份科研文(里面涉及医学,物理,化学,数学,建筑等等,大部分都是专业名词),说英语的外国人不知道博士生能不能看懂,估计里面百分之九十的单词都不知道啥意思!

对掌握其他知识来说汉语好像比英语更简单,因为汉语构词严谨,很多没听过的专业术语通过汉语的逻辑关系能大概知道其意,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较于英语不断制造新字、词的做法,永恒不变的方块组合,是人类语言学的顶级成就!

说到底,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即便“读音”改变了,但“字形”依然可以表达含义,可以通过字形去了解其意义。

与之相反的是,英文是“音义”的结合,“读音”改变了之后,就难以了解其意义了。通常印象中中国人普遍比美国普通人要知道的东西更多,可能也是因为语言造成的。

如果要求只是日常交流汉语比英更容易,事实上记汉字3000比记3000个单词容易;对于日常交流来说,中文的语法相对英语约等于没有语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