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中美关系依然待在谷底
1、克里是谁?
克里是谁?他常用的全名叫约翰·克里,完整的全名叫约翰·福布斯·克里,1943年12月出生,今年年底将度过他80岁的生日。克里在39岁那年当选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从此踏入政坛再也没有出来,掐指一算他的工作经验已累积了41年,妥妥的老牌政客了。
在41年的职业生涯中,克里的人生巅峰出现在2013年到2017年的4年间,那几年奥巴马任命他做了国务卿,这个职位相当于我国的外交部长加半个国务院总理,可以说地位显赫权力很大,算上出镜率和其他表现机会,整体存在感仅次于总统本人。
在奥巴马时代,现任美国总统拜登担任副总统,介于克里和他曾经都是同一个老板的下属,所以2021年拜登做了总统后就把年迈的克里任命为自己的气候特使,专门负责美国跟其他国家的气候纠纷。话说拜登比克里还大了一岁,说克里“年迈”或许克里本人不服气。
7月16日克里带着团队抵达北京,在接下来的4天里,这批人先跟我国气候变化事务解特使谈了4个小时;接着在18号分别会见了国务院的李总理和外事办的王主任;到了19号上午他们会见了韩副主席,并于当天晚上乘机返回美国。走的时候克里团队看上去精气神不是很好,毕竟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说服中国降低碳排放。
2、碳排放的真相
既然克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说明我国没有同意美方期望的碳排放标准。到底什么是碳排放呢?就是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其危害是会缓慢地提高全球气温,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很多岛国的存在,以及引发其它的极端气候现象,要是往严重了说,排放温室气体危害确实很大。
既然温室气体危害大,那么减少排放似乎理所当然。为此在反复多次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中,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等于其吸收量。克里这次来也提出了类似要求,要求我国给出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并严格按照这个额度落实,以及给出每年关停煤电厂的数量。但是我国为什么拒绝了这个看似合理的要求呢?原因很简单:不顾现实情况降低碳排放,会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大来源,第一个是煤炭的燃烧,第二个是工业生产,第三个是交通工具,第四个是居民消耗,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这4个来源背后是无数人的就业和无数家庭的吃饭问题,假如按照美国的标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可能意味着收紧煤炭行业,限制工业生产,禁止燃油车辆上路,以及压缩居民生活能源,这些措施几乎等同于主动制造混乱。
在以上4个来源中,我们以禁止燃油车上路来举例。一旦这条措施出台,必然有一批车企需要转型或关停导致一大批人失业,同时大量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也有成批从业者失业,另外在整个燃油车这条产业链上,一个草率的政策造成的失业者和其他社会问题还非常多。
因此我们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不能简单地接受美国的要求降低碳排放,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更具体地说是基于国民生计和经济发展的考虑,跟这个相比全球气候的改善就显得没有那么紧迫了。
保护地球环境是一个高尚的话题,是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而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小到个人大到组织乃至一个国家,永远都是优先处理最紧急的事,然后处理重要的事。这个顺序不能乱,乱了要出问题,换句话说目前我们不能为了严格的环境保护而让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3、跌入谷底的中美关系
除了经济以外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连续多年宣称中国是它最具威胁的对手,要阻止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改变。从2018年至今的5年时间内,美国对我国长期打压和制裁。如果我们在2023年草率地答应美国在气候方面的要求,那意味着美国再次打压成功,这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会形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因此克里虽然自称怀着最大的诚意跟中国谈判,但是最后并没有他想要的结果。不过他取得的成果倒也有两个,第一个是非常坦诚地提出了美方的要求以及明确了我们的态度,第二个是双方答应以后保持接触,可以继续安排会议讨论这个问题。这也是克里回到白宫后,能给拜登回复的所有成果。
3年前拜登接替特朗普上台时,一部分人对理性专业的拜登充满期待,作为工龄长达50年的老牌政客,拜登确实理性专业,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对华友好。在中美关系层面,拜登的所作所为比特朗普危害更大,因为他联合全球盟友与中国对立尤其是经济脱钩,特朗普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把全球盟友一起伤害了。
不幸的是2022年俄罗斯发动了俄乌战争,基于中俄“新时代全天候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提,我国在俄乌战争中尽可能保持中立并追求停战,即使这样也换来了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孤立,这种孤立很快传导到外交层面和经济层面。
因此经济的脱钩与外交的孤立,最终导致中美关系的持续下滑,到美国高官接连访华的2023年7月中旬,中美关系几乎跌到了谷底。跌到谷底的关系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对稳定东亚局势、促进东欧和平、振兴世界经济,以及正常发挥联合国职能都没有好处。
为此美国在克里之前先后派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来华,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出谷底。但是根据事后公开的消息看,中美关系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来访而发生明显改善,布林肯和耶伦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如同克里在气候问题上没有突破一样。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中美关系依然待在谷底,远不如2021年拜登刚上台的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