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为蔡英文混进「APEC」放出试探气球?

「AIT」为蔡英文混进「APEC」放出试探气球?

    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昨日举行其上任后的第三场记者会,谈到了若干问题。其中有多个问题与太平洋「大两岸」及台湾海峡「小两岸」密切相关。她声称,台湾地区「二零二四」大选受到各方关注,美国对台湾民主体制和选举程序有信心,美国不会在台湾大选中「选边站」,也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选举。不过,她又声称,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八月中旬要过境美国,不希望中国大陆藉此「挑衅」。

    这分明就是「选边站」。因为赖清德正在争取「过境」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务院也正在评估中,引发北京严重关切,但孙晓雅却将之形容为「挑衅」,这不是「选边站」,又是什么?!

    赖清德要争取「过境」华盛顿特区此举,分明就是「二零二四」大选的「肢体语言」,要为自己的选情「加分」。而且,在与美国国务院官员的会晤中,还将可能会谈及「AIT」台北办事处馆址扩建的用地问题,以「爽快」答允美方的要求,换取美方对其选情的支持。倘此,就是如假包换的「选边站」。

    更值得注意的是,孙晓雅在中外记者尚未提问的情况下,自己先主动「抢答」「APEC」这一题,她表示,十一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给予「中华台北」的邀请函,目前尚未确认细节。

     由于美国是今年「APEC」的轮值会员体,而且今年「APEC」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经确定于十一月十二日在加州旧金山举行;也由于美国「APEC」资深官员莫瑞曾经声称,美国视「中华台北」为「APEC」的正式成员,地位与其他会员平等;更由于以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为首的二十一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联署致函国务卿布林肯,敦促美方邀请蔡英文出席今年十一月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在信函中声称:「将蔡英文纳入二零二三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符合《台湾旅行法》等政策,也能进一步强化我们『两国』间的伙伴关系」,同时信函也「警告」,若因中共因素,继续不让台湾当局充分参与「APEC」,恐向外界传递错误讯号,等于美国进行双边关系还需请求中国许可;因而孙晓雅昨日的这个「主动抢答」动作,就具有极为特殊的意味,很有可能是在施放「试探气球」,侦测各方尤其是北京的反应,从而盱衡利弊,作出「适当」的决定。

     台湾当局当然是巴不得华盛顿向蔡英文本人发出邀请函。实际上,当莫瑞有关「美国视『中华台北』为『APEC』的正式成员,地位与其他会员平等」的言论发表后,陈建仁率领「内阁」成员前往「立法院」接受总质询,被问道是否可以预期年底蔡英文将能首次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回应说,还需要再进一步跟主办国商议,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而吴钊燮则声称,台湾当局正朝此方面来努力,还声称,「台湾是『APEC』正式『会员国』」,享有跟其他国家同样的权利与义务,会继续努力让台湾在「APEC」的参与,能够有更佳的规划,会朝此方向来努力。但参加「APEC」,不只领袖峰会,还有很多小组会议,每个都想参加。

     台湾当局之所以对蔡英文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也怀有如此强烈的企图心,除了是要在国际场合上大搞「台独」分裂活动这个「共通性」目的之外,还有一个「特殊性」的意图,就是要趁着今年「APEC」峰会是由美国承办的机会,实现「零的突破」,打开台湾地区领导人「正式访问」美国的「缺口」。当然,还有蔡英文个人的「小九九」,因为这次「APEC」峰会是其任内最后的一次,「过了这一村就没有下一店」了。而吴钊燮本人,也希望能够出席「APEC」的「双部长」会议。

      但台湾当局也知道极为困难。吴钊燮就表示,虽然美国是这次「APEC」峰会的主场,会有些可能性,但必须考虑到现实,因为「APEC」很多事情是透过「共识决」进行,这就意味着「APEC」所有成员都必须批准这样的邀请,或至少不反对蔡英文的参与。看来,吴钊燮也知道,即使是美国有意「打开口子」,没有「APEC」其他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会员体同意,也将是空欢喜一场。何况,首先就过不了中国、中国香港这两个成员体的一关。

     不过,台湾当局仍然在寻求以替他方式实现某种「突破」。如「总统府」副秘书长黄重谚就曾在接受网路节目专访时表示,将会探讨以蔡英文曾经以录影方式出席「哥本哈根民主峰会」,来在「APEC」峰会「亮相」。「外交部」也在寻求,美国向台湾当局发出的邀请函,抬头是台湾地区的「领袖代表」,而不是由美国自己发端的「西雅图模式」的「中华台北的代表」。

     可能这就是孙晓雅昨日要释放「试探气球」的用意。一方面,美国必须遵守由自己一手创制,并已实行了三十年的「西雅图模式」,当然更是必须遵守三个《中美联合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却又在中美关系紧张恶化的背景下,籍着美国是今年「APEC 」轮值会员体的难得机会,冲击自己创制的「西雅图模式」,以凸显美国的《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还有近年来美国国会通过的多项「友台」法案的「效力」及「正当性」。但仍需谨慎地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仍然在踌躇不决中。而孙晓雅昨日的表现,就折射了美国的这种精神状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