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青年人购买彩票”这件事被放大了

       开宗明义,我不赞成本文[请参见各种公众号关于年轻人买彩票]观点,至少我觉得是片面的。

       首先为了增强说服力,先得说明下:说到彩票,我可能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我们家就是开彩票店的,当时我父亲大下岗后借钱开副食店和卤味店接连失败,最后是民政局的扶贫帮助下开了个彩票店。我父母卖彩票20多年了,因为父亲有残疾所以平时我在家的时候也会帮着家里打点,对这个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

       首先彩票销售额上涨,是有多方面因素的,片面说什么大批年轻人因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寄托于彩票这种说法我不赞成。首先贴一张图片在这里。

       

       实际上,彩票销售一直是在上涨的,其中两次下跌(2015与2019)分别是因为网络销售彩票与快开玩法(10分钟一开)被国家叫停。是的,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不同,国家对彩票是采取限制、规范,而并非鼓励的。从销售中可以看出,彩票销售量是稳步上升的,2020年到2022年只不过延续了上升的趋势,甚至只是一种回归。而这种回归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大概总结了几点:

       1.新玩法与加奖策略的推出,国家限制彩票无序发展实际上是彩票店主以及营销经理都心知肚明的事,但是没办法的是地方财政缺钱,彩票店主和营销经理也要养家糊口,所以只能催生各种“战略”。比如快开玩法被叫停后,取而代之的是福彩的快乐8以及体彩相应玩法【我家是福彩对体彩了解不多】(一种基诺型彩票,而非乐透型,具体区别请百度,反正就是不容易像快开那样整得倾家荡产)。以前买快开的彩民又转向快乐8了,所以导致销量的回归。而彩票为了增加销量,不停在搞加奖策略,也就是在固定奖金上不定期增加奖金,这也进一步使得销售量的回归。

        2.去年世界杯的影响,去年世界杯期间体彩销量大大增加,这是符合规律的。我们学校对面的彩票店去年世界杯期间学生排长队买彩票,真能说明年轻人就爱上彩票了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暂时的从众现象罢了。    

        3.彩票店的转型,实际上近年来因为国家政策的转变,地方彩票中心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不得不采取多点开花的战略。以前彩票站点都是主推的所谓“主题站”,甚至对销售量高的站点设置了保护距离(即某某站附近几百米不得新开站点),现在则不同。大家可以看到,地铁站、公园、商圈各个地方都增设了投注机,为的就是增加销量以弥补损失。这种投注机,老彩民一般是不会选择的,因为太嘈杂而且需要你快速投注,因为旁边有人等着,老彩民一般选择还是实体站点现场购买,或者加实体站点店主微信购买,这就导致了大家看着都是年轻人购买。

         以上几点就是我认为彩票销售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下面我还想补充几点以进一步论证我认为年轻人买彩票的问题并不是所谓的“日韩化”趋势,或者还没到那么严重。

        1.年轻人对电脑彩票并不感冒,因为电脑彩票最快也要隔天才开,双色球/大乐透更是一周三开,这不符合年轻人快节奏的方式。而且近年来电脑票造假的质疑不断,请君在B站上随便点开一个彩票视频,高赞的都是冷嘲热讽,这其实印证了年轻人对电脑票的态度。与之相对,年轻人更喜欢即开型彩票(刮彩),这种彩票即开即对,无须等待。更重要的是即开型彩票是有保底的,一本彩票500/1000元,保底有240-270,这种保底是定死的,不像电脑票那样存在造假的可能。

        2.买彩票的主力军不是年轻人,实际上彩民基本上是由40+以上,基本财务自由的中年人与退休后打发时间的老年人为主,年轻人赚钱少,消费能力弱,基本上很少买的很少,很多买彩票的年轻人都是情侣一起来试着玩,或者几个兄弟/姐妹怂恿着凑个热闹而已,但是洽洽是这样的显得人多,造成了大家观感上觉得年轻人都在买彩票。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并非不承认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也并非否认很多年轻人存在想拿彩票试试水能不能逆天改命,但是这种人能占多大比例?至少在我的周围,以及我父母彩票店彩民的占比并不大。大家更多的是把它当成娱乐化,类似于麻将,扑克牌一样的东西。当前中国,中国青年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越是这种情况下越要认清现实情况到底是什么,不能一味掩饰,也不能一味夸大,实事求是的理解青年人,才能明白青年人的需求,解决青年人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