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首次受访,韩红谈起武汉哭成泪人

来源 | 摇滚客

500

500

送别音乐:韩红 - 送别

今日BGM,《送别》,韩红

最近刚好看到《十三邀》更新,于是抱着好奇心看了最新一期。

结果没想到,这一期嘉宾竟然是韩红。

说真的,已经很久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她了。

所以这次她现身《十三邀》,不免让人十分惊喜,就像与久别的老朋友再次见面。

看完这一期我才发现:真好啊,这么多年她就没变过。

500

500

不在乎人设的韩红,身上是一直有一股较真劲的。

早年家人不支持她从事音乐事业,理由是她外貌条件吃亏,当不了“明星”的材料。

可韩红打小就没想当“明星”,反而一股脑从少儿合唱团唱到部队文工团,从电视大奖赛唱进艺术学院。

500

而且,韩红不单单想做个歌手,她还想写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于是她硬是闯出了一条科班实力派的路,不仅能唱还能创作,功底更是深厚。

1998年独立完成的专辑《雪域光芒》发行时,韩红也不过27岁。

500

记得我第一次听那首脍炙人口的《家乡》,还是在川藏旅行的长途车上。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

500

家乡音乐:韩红 - 雪域光芒

沁人心脾的声线如同车窗外奔流的雪水,足以一扫旅途带来的疲乏。

不过,没当“歌唱明星”的韩红,却因一首歌与公益有了不解之缘。

1999年,一场缆车坠落事故,14人不幸遇难。 

缆车上有一对遇难的年轻夫妇,被发现时用双手托举着幼年的儿子,最终孩子得以获救。   

被深深打动的韩红,写下了那首潸然泪下的《天亮了》,走上公益之路。

500

天亮了音乐:韩红 - 红歌汇

500

原因是,韩红一直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做一个善良的人,回馈这个世界。

而儿时长辈的教诲,以及释放善意时他人的认可,也成为了韩红拥抱世界的有力后盾。

500

500

音乐,就是她向世界表达爱的一个出口。

不过,《十三邀》中提到几乎成为个人标签的公益,韩红没怎么多谈。

正如这一期主题所言,韩红并不自由

为了做最有人性的事情,她选择了隐藏自己的人性,较真地保持工作状态、保持专业、保持全天候的敏感和善良。

500

“公益明星”的标签是被有意贴上的,是大家想看见的,但标签背后的实事是她自己诚心诚意做的。

她也说了,自己不是什么“明星”,是一个人。

所以对于被误解、被黑、被举报,她只能无奈道“我就没明白,他们干这缺德事干嘛?”

她更担心的,还是物资没了、活动叫停了,需要援助的人怎么办。

500

所以在回答许知远“感觉到被那么多人需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的问题时,韩红不假思索道:

“感觉到被需要,会让人虚荣和自满。”

可见在不自由的状态下,她始终保持着清醒,接纳一切来自外界的声音。

然后她继续说:“但这么多可怜的人,我真的很爱他们。”

我想起2020年的武汉,韩红与民谣音乐人冯翔合唱了那首《汉阳门花园》。

“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

这首在当时唤起集体创伤的歌,让台下乐迷都哭成了泪人。

台上的韩红也几度哽咽、不忍卒唱。

但我听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

台上的她和台下的大家,直至今天的我们,在这一瞬间是心贴心的。

500

在流量当道、真诚稀缺的当下,“爱”这个字本身就难以启齿。

为一份很难立即变现的“大爱”,韩红还是抱着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较真劲。

虽然正如节目中许知远所言,因为能传达集体记忆,韩红与大家的距离很近

500

但在《十三邀》的结尾,她表达出了“远离”外界声音的态度:

“拒绝各位的采访,是因为还想沉淀自己,把更好的作品带到大家的面前,请你们相信我。”

500

500

这段“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交流直接的长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话的对象,不仅是许知远,也不仅是好奇她的媒体,还有屏幕前的我们。

比起回应公益争议时的无措,我更愿意将这一段看做韩红真正对大众作出的回应。

简而言之,就是实事求是、亲力亲为。

不论音乐还是其他,都不耍嘴皮子,只用实事说话。

这期《十三邀》确实有心了,否则一颗金子般的心,还不知要在幕后沉寂多久。

500

尽管有六年未受访,但韩红一开始在节目里有点“较真”的态度,意外地起到了反客为主的作用。

所以这一期,反而成了许知远话最少的一期。

比如他“喝点酒吃点辣的东西放松下”的提议,一开始就被韩红拒绝了。

韩红的理由是“工作就要有个工作的状态,有时候喝完酒说的并不是真心话。”

“说一些你并不真实的想法,不要躲在酒精后边。”

500

500

访谈节目容易话不投机,因此节目前半段确实没有太多顺畅的对话。

但当许知远拿出韩红大学时期流失的乐理笔记时,韩红的惊喜确实溢于言表。

当年的知识早已记不清,连字迹都不太认得,但却有人为她记在心上。

500

到这里,韩红才开始聊北京、聊奶奶的教诲、聊自己钟爱的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听到结尾韩红弹的那首《送别》。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音乐,依然是她用来敞开心扉的方式,是她真实情感的出口。

500

500

除此以外,这次的《十三邀》还让大家看到,韩红是如何十年如一日在音乐上较真的。

如果说证明自己能独立创作只是一声初啼,如今在节目中和乐队协作的韩红早已运筹帷幄。

排练《九儿》时的她,不乐意调音师“动手脚”,觉得垫音就是怀疑自己的唱功,表现不满意的地方还要重来……

500

九儿音乐:韩红 - 红高粱 电视剧原声带

500

这些细节都足以说明:这么多年了,韩红的专业水平就没什么好质疑的。

接下来,韩红这段关于歌手职业操守的发言,几乎点名批评了内娱所有在音乐领域混饭吃的角色:

你吃的是这碗饭,你是职业歌手,你不可以唱不下来。”

500

想起前段时间《湾区升明月》变成乐坛照妖镜,以及各大歌手现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提词器……

我不禁想道:韩红如果早点说这段话,会不会内娱就能少丢点人?

500

十年如一日坚守职业道德、精进音乐功底,才让韩红完成从歌手角色到艺术家角色的蜕变。

因为这几年民族、流行、摇滚都已经涉猎的韩红,竟然调转方向,投入了古典乐的怀抱。

受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感召,她用三年时间打磨出了《晨雾》这张器乐作品集。

500

就像《十三邀》镜头下的韩红让我们有些陌生一样;

《晨雾》里展现的,也不是那个熟悉的韩红。

这张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专辑,基调并不轻松;

专辑里满含的不仅是韩红本人,也是对所有人而言触及生命本质的思考。

500

所以排练时,她依旧会较真团队合作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拍子进快进慢、琴音过强过弱。

500

这个年代愿意这么较真的人已经不多,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韩红。

上天也罢,入地也罢,千帆过尽,她还是她自己。

500

不知道下次再看到韩红,会是舞台、访谈、还是社会当中那些需要支援的角落。

就让我们理解,韩红那份想把自己埋得更深一点、离镜头远一点的心情。

她也说过,今后会拿出更好的作品,离我们的心近一点。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