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运动公园规划以民为本也宜由市民代表管理

   澳门特区政府昨日举行跨部门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民运动公园、黑沙青少年活动体验营及周边配套优化项目。其中的大型市民运动公园,是对原逸园狗场进行重整优化的项目,将为人口稠密的北区居民创设集休憩、亲子、运动共构的优质活动场所,其定位有别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专业场地,而是让区内居民运动休闲,充分考虑区内人口密度和偏好而设计,并优化周边交通。这是一项充分体现「以民为本」施政理念的规划,从初步设计概念看,也颇为「接地气」。在充分听取社会意见,并开展技术性设计和深化等一系列工作,及正式动工兴建后,也可进一步思考,继续深化「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此大型市民运动公园委托能够充分代表各界别市民的社团管理,以至是籍此与工人球场进行置换,以腾出工人球场的土地进行关闸口岸前配套设施的优化建设,把澳门特区的「北大门」建设得更臻完善,以符合「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待客要求。

    莲峰体育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定名为「五二八运动场」,俗称「莲峰球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澳葡政府斥资将田径场铺以全天候泰坦跑道,使澳门田径运动进入一个较现代化的新纪元。此外,还增建了一座室内暖水游泳馆,内设两个游泳池,是澳门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暖水游泳池。而其中一个游泳池更是专门为伤残人士使用而设计的。后来,游泳馆再装修扩建,增设室内体育馆,可以进行各项室内运动项目。莲峰球场在当年是设备较先进、交通方便的大型场地,许多重要的比赛都在此举行,球王比利也曾在此献技。

   上世纪六十年代重新营业的逸园赛狗有限公司,利用莲峰球场作为赛狗活动的场地。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逸园赛狗场举办了最后一场赛事,并于七月二十一日前迁离原址。二零一八年八月,土地工务运输局向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简介并公布「逸园跑狗场原址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规划将莲峰球场的四万平方米土地分为体育、教育、社会及政府设施、行人区四大部份,并预留地下空间作为储水库的防灾设施。而推出「蓝天工程」计划的时任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也提出在狗场用地兴建四间学校校舍的规划,提供给协同特殊教育学校、劳工子弟学校、新华学校及圣玛大肋纳学校使用。

    在二零二一年十一月的立法会施政方针辩论中,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透露,莲峰球场用地将朝北区运动公园方向设计,有运动跑道、室内游泳馆和球场等,没有学校,原因是这些学校将安排到新城A区,A区有更好的地段和设计。而在昨日,张永春司长携同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公共建设局局长林炜浩、体育局局长潘永权、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罗志坚等官员,举行特区政府跨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民运动公园、黑沙青少年活动体验营及周边配套优化项目,将莲峰球场优化改建为大型市民运动公园的规划,正式定案。

    根据张永春等官员介绍,土地总面积为四万平方米的莲峰球场(原逸园狗场),计划透过整体规划设计,改建为集运动、游戏、亲子、社区活动、休闲文化等多元复合的市民运动公园,总建筑面积约七万四千平方米,把运动与居民日常休闲融为一体,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其前期概念方案的市民运动公园将按功能分为三幢主体建筑、一个标准田径场,以及立体步行及休憩系统、多个城市小广场。主体建筑物分别为一号馆、二号馆及儿童活动中心。设施场馆内包括有滑板场、兵乓球场、排球场、攀岩场、羽毛球场、五人足球场、游泳馆、三个篮球场及观众席等。儿童活动中心置有创意教学区、室内游玩区、阅览区等。

    按照这个规划安排,市民运动公园确实是具有浓郁的「亲民」特色,颇为「接地气」,甚至带有「体育大笪地」的色彩,让普通的市民也可以参与及使用,契合特区政府「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尤其是在人口密度极高,却是严重缺乏运动休憩场所,对体育运动、休闲游乐、社区设施的需求都殷切的北区,这个方案采用复合方式,既能将不同需求融入规划当中,又能合理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将能为北区居民提供一个业余生活的好去处,改善该区的面貌及提升地区吸引力。

    这项规划,也明确地排除了兴建四家学校的计划,及修建地下储水库的构想。这并不等于否定这些计划及构想,因为在前者,已经在新城填海区A区得到落实,而且无论是面积还是设施,都将更为理想;在后者,在筷子基的防洪工程完成后,或已经能够初步解决北区部分地区的水浸问题。反而利用该土地的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更为有益于当地居民的改善生活品质。

    既然市民运动公园定位为有别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专业场地的区内居民运动休闲的公园式场地,充分体现「平民化」的特色,在建成使用后的管理方式上,不妨也来个「市民设施市民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代表各界别市民的爱国爱澳社团管理。这样,就既可因为社团更为熟悉市民的习性和需求,使得市民运动公园的运作更契合市民的需要,也可使得特区政府的相关部门从繁琐的管理工作脱身出来,符合行政长官贺一诚的「精兵简政」行政改革设想。

    既然是市民运动公园,委托街坊总会进行管理,可能较为切合。但如从配合关闸口岸改造规划的角度看,将建好后的市民运动公园交由工联总会管理,以置换工人球场,以便于关闸前地的整体改善规划,可能更为符合澳门特区的整体利益。

   实际上,关闸广场的改建已经迫在眉睫。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中央政府赋予澳门特区的重大任务,必须向海内外游客提供舒适休闲的旅游环境。但关闸附近的商业环境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矗立在口岸旁边的外貌并不美观的工人球场,与澳门旅游城市的形象极不相适应,有损「特区北大门」的形象。因此,应当将工人球场和特警总部、李秉伦大厦一道迁走,并将之改建为交通枢纽,将轻轨车站、公共停车场、「发财巴」上落站等共冶于一炉。当然,这三项设施的迁出,必须予以补偿。特警总部好办,搬迁到离岛的适当地方即可,而且也已经决定搬到北安码头附近。而李秉伦大厦,则可选择在离岛的适当地点,或政府在澳门半岛已收回的逾期发展公地上新建。至于工人球场,则是历史产物,是为了补偿原位于现「新葡京」的原工人球场所设。在拆卸后,当局还得给工联总会补偿一个综合型体育设施。笔者曾经建议,在当年特区政府为迎接「东亚运」兴建的体育设施中,除其中若干建筑物交给大专院校管理外,还有一些是平时闲置的,可能从中选择一个补偿给工联总会。甚至「忍痛割爱」,将塔石体育馆交给工联总会使用、管理。而现在政府决定将原逸园狗场改建为市民运动公园,建成后与工人球场置换,亦即交由工联总会管理,则是政府、社会及工联总会「三赢」的局面,相得益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