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博主,正在挑起两性对立赚流量?

500

婚恋内容,正在成为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

博主们各显神通,教你如何寻觅潜在对象,如果追心动嘉宾,如何处理婚恋中的各种问题……

最近,有两类婚恋博主特别火,一种是教人如何量化爱情,一种则是主打拱火:

贬低某一性别,挑拨两性关系。

他们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又为什么能火呢?

500

婚恋博主的另类生意?

年轻人恋爱、结婚,真是越来越清醒、理性了。

最近,网上开始流行一种叫“表格式恋爱”的量化婚恋方式。

所谓“表格式恋爱”,就是把自己和恋爱对象或者潜在交往对象的各项指标,做成表格进行对比,以此来考虑是否适合继续发展婚恋关系。

500

表格低成本高效率,双方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等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对比这些条件,能快速找到条件更般配的伴侣。

这给费解的感情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可行的解题思路。

500

有不少博主在线教学,教大家如何制作表格,给潜在对象打分,以筛选最优伴侣。

只要表格做得好,再也不用担心会在感情里迷路当冤种。

500

网友们也纷纷交作业,做出对照表征集建议。

评论区也不乏热心市民,帮忙分析利弊。

500

总体来说,量化婚恋,标准还是比较客观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还有一些博主,走的是更另类的“拱火”路线。

他们的视频往往会通过贬低/批评某一性别,获得热度。

其中,女性博主的视频,往往是打着“骂醒你”“为你着想”的旗号,行贬低女性之实。

“婚恋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年龄,你超过35岁了,又没房没户口,只能考虑一下二婚带孩子的了。”

500

男性博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站在男性友好的一方,贬低女性。

“这位小仙女,你月薪3000,身高1米5,又胖又丑,还想找一个高富帅,去庙里许愿都不带这么许的。”

“支持全民亲子鉴定,男性不能被绿了还当接盘侠。”

500

一种是教女性识别渣男/拿捏男人。

“如何刺激暧昧男生表白”

“5个心理学技巧教你高段位撩男生”

“一招教会女生如何识别渣男”

......

500

他们的评论区往往骂声一片,但也有大把拥护者认同。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视频的确热度很高,几乎每条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点赞数。

这些两头拱火的博主们,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500

为什么这些挑拨情绪的“拱火型”婚恋博主能火?

500

为什么“拱火博主”能火?

虽然拱火,但这些婚恋博主的视频,适用范围广,容易让人对号入座。

博主们的年龄一般在20-40岁之间,且看起来都有丰富的情感经验。

他们传递出来的恋爱观、爱情观,都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对爱情的渴望而形成的。

不管你是正在体会恋爱的水深火热,还是对感情持观望态度,抑或是在准备结婚,在这些婚恋博主的内容中,一定会发现最能解决自身需求的那一条。

500

至于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被贬低?

这主要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当今婚恋市场的供需关系导致的。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是婚姻中被选择的群体。

虽然如今情况早已改变,但潜移默化留下的思想观念,并不是轻易能够消除的。

500

从供需关系来看,虽然男性人口总数多于女性,但分布是不平衡的。

男性比女性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但大城市用户才更愿意为婚恋博主付费。

而在这些地方,适婚女性的数量远远多于男性,比例大概为4:1。

对于婚恋博主来说,讲男性爱听的内容,能够吸引优质男性。

有了优质男性资源,自然不用愁找不到女性客户了。

500

有统计数据也发现,在婚恋类短视频的受众中,女性数量更多。

且在感情问题上,女性们往往更加细致、敏感,对男性视角的审视会更加在意。

由此,教女性拿捏男性的男博主出现了。

他们有男性视角的天然优势,再加上一句“我周围的男生都这么想”,更容易获得女性的信任。

500

虽然总是挨骂,但这些婚恋博主们确实很赚钱。

流量变现和广告收益一般占大头。

付费咨询也是不小的收入。

博主的简介栏会提供联系方式,一次咨询的价格在几十到几千之间,视咖位而定。

一对一私教课的价格甚至能达到上万。

当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会有不少博主选择直播带货。

500

为了赚钱博眼球,本身倒也无可厚非。

但他们的言论鼓吹男女对立,进一步挑动了大家脆弱、敏感的神经,这就非常不值得提倡了。

500

除了拱火视频,量化婚恋的内容也很有市场,这又是切中了大家哪方面的情绪呢?

500

爱情为何会被量化?

表格式恋爱的底层逻辑,其实是门当户对。

虽然表格形式多样,但双方的家庭条件、学历、职业、社会地位等往往都属于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也能发现:双方处于同一阶层,被认为是维持感情稳定的关键因素。

500

不过,当代年轻人并不是物质至上或者只看重物质层面的对等。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标准,性格、爱好、家庭氛围以及在亲密关系里的特质等,也会被纳入考量范围。

比起从前,当代的“门当户对”的标准要更加精细化。

500

这种理性分析的方式,表面上体现了年轻人婚恋观的清醒,背后却是其隐藏的迷茫。

大家依然憧憬爱情,但越来越害怕在感情里吃亏、上当受骗,害怕重蹈曾经失败恋爱经历的覆辙。

然而,很多时候,爱情是没法量化的。

合适可能没感觉,有感觉的又不合适,这种感情里的古老循环,不是靠做表格能逃过的。

500

况且,在我们筛选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评判我们。

大家又都希望能找到比自己的综合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伴侣。

这看似简单、清晰,但实际操作起来,又谈何容易?

500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曾提出过“爱情三角理论”

他认为爱情应该是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在一段好的爱情里,在从短期承诺到长期承诺的过程中,两个人需要彼此互相温暖、互相理解、互相扶持。

500

金钱、外表、年龄、学历、健康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或许都对感情的稳定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有的时候,感情是很难完全按照这些指标去精准衡量的。

而那些推崇“一方要多付出,另一方才能有所得”的言论,则显得更加矛盾和无稽。

因此,我们可以将博主的观点作为参考,但不要盲目丢失自己的判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