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心由政府筹建,统筹使用,并向社会开放,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降低办学门槛

【本文来自《现在这种大学的教育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时代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逃家小兔
  • 你过于理想化了。设备吃灰说明它是普通设备。没有一个高、精、尖的设备是吃灰的,都排着队呢,轮到你了,到了深夜你也得上。高精尖的设备本身就能做到高效利用。对于普通设备,每个学校配一套恰好是资源利用最大化、最高效、最便利。举个例子,广州大学城,有十来所高校,按你的说法,只建一个公共实验实训中心,这样效率高,你怎么建,放到哪里?放哪里都大把人骂你,搞那么老远来上课,浪费无数人的时间精力、车费都够建数个小中心了。

你没有认真看。实践教学环节是统筹之后集中一段时间去上的,那段时间不上理论课,吃住都在实验实训中心,何来跑来跑去一说?

实验实训中心由政府统一建设,统筹使用,并向社会开放,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降低办学门槛,同时也更容易保证教学质量。

高、精、尖的设备是给研究生和教师科研用的,本科生用得很少,本不在讨论之列,但既然你提到了,其实也可以统一投资建设的。因为这类设备非常贵,往往只有少数学校才配得起,如果由政府统一配置,也可以改善其他学校的科研条件。

“普通设备,每个学校配一套”,这说明你对这个了解不深。一套肯定是不够的,一个班几十个人,一套怎么做试验?根本没办法安排。现在许多二本三本就是这样的,老师演示一下,一堆人围着看,站外边一点的根本就看不到,这种教学怎么保证质量?如果几个人一套,配上10套,那么费用就上来了。但问题是,往往一年就用那么一两次,利用率能不低?如果一个班分组轮流来,条件好的学校或许可以,普通学校根本做不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