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角笼中》到《吉林浮桥》,来自底层思维与圣人逻辑间的小小碰撞

最近刚和我“卖鱼的侄子”与“待业的码农老舅”组团去看了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整部电影感觉中规中矩,说不上多么炸裂,但也称得上好看。

 只不过在看的时候很多镜头给了浓浓的既视感与违和感,既视感来源于宝强的搏击俱乐部刚火就被人爆出来让一帮孩子打拳,画面极其惨烈,属于能让圣人们看完立地高潮的偷拍画面。随后而来的就是谩骂与职责,王宝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拐骗未成年孩子打黑拳的残忍畜生老板”。而违和感来自于王宝强开着那辆破桑塔纳回拳馆时遭遇一帮记着围追堵截,这就很出戏了,这年头哪还有记者如此敬业的下现场啊,不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转发的“标题流”记者吗?

 

而最后王宝强“摆平”这帮网络圣人的方式也很讽刺,在此我就不剧透了,大伙可以去影院看看。我只能说,这年头解决这类事难道只能靠魔法来打败魔法吗?

                                                                    500

言归正传,当我看完电影回到家就正好刷到《吉林浮桥》这条热搜,通篇看完我DNA都动了,作为曾经走街串巷在马路边混饭吃的我来说,整篇文章的风格太熟悉了,我以前和别人发生冲突之后跟公检法打交道,用的就是这套说辞,不能说大相径庭吧,也可以说时一模一样。套路基本上就是“快来看啊,有黑恶势力来欺负人啦,有没有人管啊”,装无辜,装纯情,是他先动的手~当然,对方的套路也是如此。两个弱小无助的小可怜在马路边打的血花四溅,然后互相表示自己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啊。

 

呵呵呵河

 

作为街边混饭吃的人,装无辜博同情是基本操作,下面我就剖析一下这位“受害者”的话术方法,至于对错,诸位自行探讨。

 

首先事情的起因,这座浮桥是2014年建,总投入超过13万。而回收成本的方式是过桥费,价格则是“一到十元不等”,后面还加了一句没有硬性规定,附近熟悉的村民不用给我们钱。

 

好,这些事乍一看没有问题,一个热心为民的普通村民的人设立起来了。毕竟2014年的13万可不是个小数字,在二线城市交个首付都没问题。

而随后的转折点则是当地水利部门以非法搭建桥梁为由开始罚款,一年罚一万,而我们这位村民为了周边的老百姓方面,认罚,连续交了3年的罚款,直到2018年他想交这个钱水利部门也不要了,执意要拆桥。这位村民还补了一句“这桥是我们自己拆的”、

 

等拆完桥后的四个月,这位村民的“一家子”全被当地公安局以“寻衅滋事罪”被起诉。

 

事已至此,是不是觉得这位村民特别委屈?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甚至我们的“罗翔老师”都特意站出来替这位村民鸣不平。哇,一时间一位圣人的圣光正在冉冉升起,好靓,啊不是,好亮啊

 

但是!当咱们细细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套说辞的诡谲之处。这座桥从14年开始到18年结束,总共花了16万。而建桥的那位村民并不是当地富户,打头的只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并且这座桥之所以被拆除并不是交不起“罚款”,而是想交,当地的水利部门也不收了。还在四个月以后把这“一家子十几口人”一起送到了警局,送上了法院。一审与二审定的罪名都是“寻隙滋事”

 

也就是说,这一座价值16万元人民币的浮桥牵连了一个十几口人的家族,一个水利局,一个警察局还有两个法院

 

哇哦哇哦,你品,你细品。

首先,一座浮桥为什么能让十几口人进去呢?那我只能说,这座浮桥的运营是这个家族一起在做,而浮桥的成本16万,应该也是这个家族集体在分摊。

 

这个家族把这渡口修了一座浮桥收过桥费,收费的模式“没有硬性规定”,那么这座桥的收支到底是多少呢?能不能顶着每年一万的罚金收回本?我只能说,备不住这个家族十几口人都是大圣人呢,赔钱也要造福乡里乡亲。

 

可假如你是个外乡人想要过这座桥,人家张嘴就找你要100,请问你有选择的权利吗?要是上桥之前问还好,大不了咱绕道。可要是上了桥之后再要,你能不给吗?

 

当然,咱们的罗翔老师给出了个圣人言论“过桥缴费纯属自愿,就不可能属于强拿硬要,无强无硬,资源缴费何罪之有”

我看到这段都乐出来了,真要是按照罗翔老师的话来做,这世界早就大踏步的走向共产主义了。小至雪糕刺客,大至美国霸权,美名其曰都给了你选择的权利。而实际上一帮社畜连“自愿加班”都没资格“不自愿”,等轮到交钱的时候我就能“自愿”了?

 

500

我想问问诸位,这年头谁乐意“自愿缴费”?

 

我估计可能罗翔老师没听过评书的那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好了,这位村民及背后家族咱们剖析完了,再来看看此事的大反派“官方部门”。

 

我只能说这水利局也很符合刻板印象“每年收罚款,但是修桥我不管”,这点让我想到了以前看的一部罗晋主演的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一位扶贫干部想修缮当地的小学,让孩子们别“露天上课”,可经费申报上去就了无音讯,最后扶贫干部一怒之下挪用了其它项目的剩余资金修了学校。结果呢?申报经费反应慢,行政处罚可下的快,学校刚修好就一个记大过。就连电视剧都知道某些部门“要钱难,挨罚快”,只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套在这件吉林浮桥的事件上,如果水利局在罚款的同时能尽快的给当地村民搭好一座真正的桥呢,这件事还会出吗?

 

至于警察与法院,我只能说,为了“一万块钱”闹到二审,这绝对不是罗翔老师嘴里说的那么简单。因为就这点钱,请罗翔老师聊十分钟的律师咨询费都不够。什么样的阴谋论才值一万块钱?

现在当我们回顾整个事件,诸位会发现这本质就是一个只价值“16万元”的案件,却能闹得如此扑朔迷离。在微博热搜都挂了好几天,说句不好听的,16万元人民币连微博热搜的最底层都没资格买到,可是为什么能上这么久呢?为什么能传播这么广泛呢?

 

其实这个案件的真相特别好解决,让一位记者亲自到现场转一圈,沿着河岸走一遍再采访几位当地的村民就能真相大白。可截止目前,各大新闻媒体只是在发表各种文章,贴几张相片,连一个到现场的都没有。咱们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可真是金贵啊,是因为天太热出门还得领防暑降温的津贴吗?

 

我只能说,还是新闻媒体人最厉害啊,整件事无论是村民,水利局,警察局还是法院,全都是媒体人手里的棋子。棋手们只需要在屏幕前动动手指,整个棋局的走向就随他们而动,无数网民的情绪就因他们而变。至于事情的真相?重要吗?要是直接报道了真相,这件价值十六万的大事还能在网上这么火吗?

 

最后,咱们说点最直白最老百姓的话,这年头但凡与民生沾边的事,哪一件不需要去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来真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不是只站在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说?开山铺路的有可能是大圣人,也有可能是车匪路霸。而土匪们会说自己是土匪吗?同样,每个官员都说自己是为民请命,但实际上他们就算违法乱纪了,会把贪官污吏这四个字写在自己脑门上吗?

 

只依靠片面信息完全不实地调查就敢得出来“对与错”这种二元对立的结论,这也有好意思说自己“代表公正”?代表的哪门子的公正?

 

500

最后的最后,借用《江山如此多娇》里的一句台词来结尾吧

 

“抹着昂贵的口红,喊着廉价的口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