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到底惹怒了谁?

前一阵微博上关于新闻传播学值不值得报考的讨论很多,有些新传的教授泰斗就出来说:传播这个事是有用的,社会是需要的。但这是在偷换概念。传播本身有价值,和在高校里读四年新闻传播有价值,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不能仅靠第一个来证明第二个。你要真的想用第一个来证明第二个,那就要补上二者中间的逻辑桥梁:

1、学新闻传播四年后,比没学之前更有利于从事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传播事业了。

2、学新闻传播四年后,比学习其他专业的同学历人员更有利于从事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传播事业了。

3、如果前两条确实存在,那么这种通过四年构建出的专业门槛无法通过一两个月的短期针对性培训而达到。

如果以上三条都成立的,那么这才算是打通了从“传播有价值”到“在大学里读四年新传本科有价值”的逻辑链路。可我看各位新传泰斗、教授们,似乎很少从上面这角度论述过。就是反复念叨“传播有用不是没用”……传播有用,和你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有何关系?你在现实中展示出这种关系了吗?是用张薇小作文的精湛技巧展示出来的,还是用连中国男足外战水平都不如的新闻传媒事业展示出来的?

不止是新闻传播,我们现在高校里很多社科类的专业,他把你弄进去读四年,教给你的其实是一套……怎么说呢,是一套能在“象牙塔”内部自圆其说但与外部现实脱节的经书。

掌握了这套经书之后,获得的最大能力就是水论文,或者是用来念经。有个网站叫爱思想,前些年收录过不少自由派大儒的文章,我因为在微博上搞“互联网考古”专栏,很需要一些大儒写的经典奥利给,那边奥利给资源比较丰富,就经常去挖,结果往往是看到一篇有考古潜质的素材打算用,复制了一看超过5000字,只能是放弃掉。

怎么能写这么长呢?其实中心思想内容就是那点车轱辘话,但是大儒那肯定不能是三言两语写完,他首先要从希腊开始,这个xx词他在xx语中的词源是什么意思,然后欧美的历代圣贤是怎么说这个事情的,排出一堆从古希腊到现代欧美大儒的名字,偶尔还要夹杂上一点外文以作为饕餮盛宴后的菜叶展示,接下来还要展示一下欧美几百年来的物质精神成就——你看人家怎么就这么牛逼呢?

最后得到结论:那都是因为我这篇文章里讲的这个理念牛逼所致,中国得学习啊!和通过复读“传播有价值“去论述“新闻传播学值得报”的逻辑差不多。

洋洋洒洒一大篇,门槛确实挺高的,你要是不懂他们内部那套“经书语言”,还真看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就觉着——好家伙!一堆似乎听说过的古今西方大儒都给他背书了,一些似懂非懂的,这水平真是高啊,让人看着吃力,那论文水平能不高吗?这种“假性门槛”在理学工学里是不那么需要的,因为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就已经足够复杂深奥,相同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都看不懂本来就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

但有些社科类专业是不能这样的(我说有些啊,不是全部,你像训诂学这类的,他本身确实是有自然门槛的),有些社科类专业,本来就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具体问题的,你给整成脱离现实的经书,然后一年年的通过念经来骗学生进来读,骗国家的经费,有些还美其名曰“自由而无用”。我听了都想笑,你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那完全可以回家关上门“自由”去。公立高校拿着国家和纳税人的钱,大言不惭说自己是培养“自由而无用”的毕业生,那我为什么还要给你拨款?拿着公帑自己享受精神愉悦,你这和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嫖娼这事他也是自由而无用啊。公立高校,就必须要培养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而不是培养脱离现实的念经群体。其实如果真的对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师,他写出东西来是可以很接地气的,在文字上是易懂的。因为他真的实践过自己这套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修正锤炼过,都已经内化为了自己的思想,能把整个逻辑清晰解释出来。比如主席的选集、邓的选集,里面的话都不难懂,不需要靠“经书式语言”来人为构造虚假的门槛,降低信息密度来水字数。

所以我前一阵也说,现在的高校里的社科类专业,可以考虑进行缩招。经济的国际国内环境摆在这里,现在不是1999年了,那会社会上确实是刚性的就业岗位少,而且经济发展较快,那么我把学生在大学里留四年,先缓解就业压力,等几年后岗位多了,正好再把他们释放出去,也提升了本来就很低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实现了调峰,这是可行的。但现在不是,现在正好反过来:就业岗位是有需求的,但是增长展望是较低的,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低了。你现在再弄一堆学出来没什么用的专业,毕业之后一个个觉得自己镀了金了,有“人文素养”了,眼高于顶了,“自由而无用”了,是“知识分子”了——而在现实中又确实没啥用,那他更不会去缺人的部分基层岗位了,而一定要天天窝在家里考公才觉得能配的上自己。

另外,有些人花了时间精力,读到社科学士硕士博士了,那这些成本是不是需要收回来,那么相当一部分人肯定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预期的。但在社会上发现自己并不被需求,那他可不一定觉得是因为自己学了一堆脱离现实的没用经书导致的,他没准会觉得:我的经书是对的,是现实不对,现实不符合经书的时候,那一定是现实错了——当然,现实也确实可能错了,学知识本身就是为了把现实世界往更好的方向改革的。但问题是他的经书本身就是和现实世界脱节的,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因此除了念经水论文忽悠人之外,根本就不能用来改造现实。试了几次发现四处碰壁,小布尔乔亚的心态既不会反思自己又不愿深入工农群众,就会滑到各种抽象中去:人间不值得、你国不值得、北欧是我家、男的都该死、猫狗权高于人权、东亚父母规训我、五岁小孩不听我规训、我好惨全世界都对不起我、你们都应该共情我、我为什么要共情维修工、不吃素就是没良心、为什么我们没有97个性别……等等。

退一步说,就算是这些人成功了,考上了公务员,又能怎么样呢?川大张薇,一路钻营各种有利于升学的资源,混上学生会主席、党员,能出各种风头,如果没有这事,那以后进个体制肯定也不是难事。但我们国家和人民需要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在体制内扎堆,对百姓是什么影响?

500

张雪峰评点过很多专业,但似乎新闻传播学跳的特别欢,看来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这些人也会着急的。但仍然是不怎么敢于谈及核心本质问题,只能迂回扯什么“传播确实有用”,试图继续念经。我们的国家是以唯物主义立国的,革命建设历程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是因为在很多地方做到了尊重科学,能理论联系实际。但立国日久,系统的熵增是不可避免的,漏洞会一点点增加,系统运行产生的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出清,就会积累在血管里最终形成血栓。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国家和组织的通病,即使强大如美国的,立国近250年如今也是到了社会治理糜烂、群魔乱舞、念经对抗念经、佞臣小人窃据庙堂、国无锐气、内部问题不作为推给外部吃药的地步。

我们目前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但仍然是处于国力上升期的,时间比美国要多,血脂有所积累但还不是很厚,还有较大程度刀刃向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国际竞争中我国的相对优势,但仍然要不忘初心,倍加警惕,时刻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虽然是1945年提出的,但是相当有远见性。这三条实际上都是能够防范各种“脱离实际的念经大儒”——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各类脱离实际搞“政治正确”的经书荒谬性就会被现实所打脸;做到密切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舆论就不会被一部分“政治正确”的小团体靠“我最惨”所劫持代表性;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小圈子里自嗨的念经逻辑就会在更广泛代表性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嘲笑。

理工科也可能会念经的,也可能会缺乏优良作风,脱离人民群众,只水论文不干正事。但是从整体看,由于现在有了市场机制,那么群众的需求是能通过市场得到收集的,最终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理工类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生产或者辅助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技术产品。即使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是要受限于自然法则的约束,念起来束手束脚。但这个链条在社科领域是相对缺乏的,完全可能大家都坐着念经,然后拿国家经费,产出一堆没用的论文作为成果,甚至还借助念经获取影响力,干预社会经济运行来谋取小团体利益,真的实现了“念经有用”的循环。

因此,高校的某些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需要一种出清机制,因为它太容易滥竽充数了,可以通过写一大堆环环相扣或者不扣也行的“内部经书逻辑”,来产生虚假的“学术门槛”,营造出“我貌似是于社会不可替代所以你得养着我”的观感。而“新闻传播学不值得报”这个声音,在有些人听了,那就是尖锐的“出清信号”,会心虚,虽然对方说那句话的时候可能没这个想法,但大儒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你是不是要搞我呢?毕竟大儒自己也知道:传播有用,但自己这套经书确实是于国于民无用。

来源:凯申日记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