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情系列(93)——还记得空军在各大学举办外语代培班的事情吗?

    1967年3、4季度,经过吴法宪批准、总后下拨经费和人员编制规模后,空军情报部雷厉风行开始组建4个新的技侦团。即7、8、9、10团。

    按照编制要求,每个团需要千余名外语人员。靠自身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于是部长贺德全拿着空军和总参二部联合开具的介绍信,到国务院寻求地方协助。根据部队要求,国务院起草了请示报告,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主要精神:以国务院名义发文在全国招会外语的人员当兵。如果政审没有问题,哪怕身体条件差点——近视、身高不够标准、女生……也可以当兵。

    于是,一批北京胡同出来的整天没事干的初高中学生,纷纷进了部队。我姐姐贺彦军就是那年(1968年初)被特招到辽宁金县,进了技侦7团速成俄语培训班,学习半年后结业分到佳木斯……。

    根据国务院文件,当时对急需外语人员的培训采取了两条腿走路方式,即除了在部队办外语速成班,由各大学出人前去授课、辅导外,还安排一些有外语专业大学专门为空军情报部代培外语骨干。要求招收进来的军人按照正规大学三年大专的标准进行学习。

    北大第一期外语代培班名额12名,大部分让周恩来拿走了。总理半夜打电话给贺德全,详细通报都是何人的子女,注意事项和要求……记得有李先念、耿飚、马仁初(当时任民航政委)等人的孩子。剩余几个名额被二部、林办拿走了。

    吴法宪的16岁二女儿吴京秋(金秋)1970年去了三部位于洛阳的外语学院,学习英语。

    在福州技侦二团工作的刘亚洲,1970年借此机会进了武汉大学学习英语。

    北京这批孩子入伍、入学等等手续,由军务部处长郑兴和具体落实。

    1971年,根据“需要”,贺德全申请举办第二期外语代培班。8月底,国务院批准了申请。当时贺对正在北京住院治疗过敏性肺炎的我说:病好后,就不要回部队了。先把(你的)关系调到一团。十月份,开学了,直接去北大上外语班。你的行李什么的,我让陈光荣(参谋)去取。

    汪东兴的女儿大燕、小燕双胞胎,入伍后,分到三部在河南大山里的技侦部队,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汪找到叶群诉苦,希望将(两个)女儿调到北京地区……吴法宪夫人陈绥圻当着大燕的面,让贺德全去落实。在征求了大燕的意见后,贺将她们安排到了香山技侦一团X大队,并等待机会上北大。

    9.13事件后,大学代培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