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决定了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上限,努力决定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下限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507960”推荐,来自《实际上就是,太多家长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习义务教务科目的天赋》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507960添加】

首先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差异是先天的也就是刻在基因里的,这个基本上无能为力。有些差异是后天环境造成的,这才是可以弥补的。

例如,有的人有肌肉控制耳朵抖动,大部分人没有,有这块肌肉的人听力比普通人强13%以上,这是没法改变的,但如果瞎了,普通人的听力也会提升,这就是后天锻炼的结果。

天赋决定了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上限,努力决定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下限。

以高考750分为例,题目易中难之比为3:5:2,如果你考了412分,说明你能解决一半的中等题,这不可能全是凭运气碰对的,另一半中等题你能不能解决?理论上你肯定能解决,因为难度是一样的,如果易中题都正确解答了,那就是600分左右,是大部分省市211的下限,也就是一般智力水平的上限。再往上就突破不了了。

以上只是智商,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能力同样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构成,有些活泼好动,有些暴燥易怒,有些好奇心强,同一家庭的不同小孩学习成绩和能力都有很大差距。智力一般,会出现大量知识点空缺,导致听天书,也是态度习惯养成不好,不从根上解决问题,靠辅导只能救一时之急,长期还是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家长不应舍本逐末,认为辅导万能,而一开始就应致力于态度,习惯,学习方法的建设,只要智力一般,也能接近611下限。

如果发现孩子很小在记忆,认知等方面比一般水平差,如果不是病理原因造成的,那也得认,看看孩子在其它方面是否有先天优势,努力发展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