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侯友宜“蓝皮绿骨”,还是国民党日渐“独”化?

500

自国民党宣布2024征召人选已一月有余,但新北市长侯友宜的声势却持续低迷。中广-盖洛普21日公布最新2024大选民调,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31.89%、柯文哲24.62%、侯友宜17.93%。而在前一天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6月最新民调中,赖清德以36.5%一马当先,柯文哲29.1%紧跟其后,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则是20.4%位居第3。

当 “最强母鸡”沦落到敬陪末座,先有蓝营小鸡集体跳船,希望在“立委”选举与柯文哲合作,后有现任“立委”陈玉珍抛出“防砖条款”,建议国民党在全代会前设提名人的民调不能低于15%,弃侯论的出现引发国民党支持者的焦虑。

1

现在对于侯友宜的民调低迷众说纷纭,有支持者归咎朱立伦没有办初选,称侯被提名缺乏正当性;有人批评侯立场模糊缺乏论述,无法团结国民党;甚至在部分深蓝看来,过去与韩国瑜切割极力淡化政党色彩的侯友宜根本是“蓝皮绿骨”。

500

这些声音看似都不无道理,实则似是而非。远的不说,论征召正当性,在郭台铭4月展开一连串密集动作之前,就当时民调而言,侯友宜是蓝营众望所归并无争议,采征召也没有引起国民党党内反弹,甚至蓝营不少人是大力拥护支持的。反观郭因为四年前负气出走,根据国民党相关规定本就不具备初选资格,国民党将他的民调纳入征召参考,形成“郭侯对决”的局面已经是礼遇,最终侯友宜民调略胜一筹被提名,就程序而言并无不妥。

如果真如一些人所言是因为没办初选进而无法拉抬声势,那2008年、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同样是定于一尊,甚至2007年蓝营候选人因为特别费被起诉,党内还专门为其修改“排黑条款”扫清障碍,只是因为当时候选人声势如日中天胜券在握,无人关注程序瑕疵。所以,以当前的民调结果质疑当初国民党采征召的正当性,这种倒果为因的解读是缺乏说服力的。

谈到侯友宜声势低迷,有位深蓝学者说,选举是要感动人,侯友宜提不出鲜明的论述无法感召支持者。坦承以对,面对岛内浅碟的选举文化,当候选人具备人格魅力时,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能俘获支持者,甚至可以暂时超脱蓝绿,显然,侯友宜并不是这样的政治人物。

在论述方面,国民党在2008年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主张,也没有比今天的侯友宜展现更积极的两岸立场,当时候选人在高涨的反中氛围之下,极力展现宣誓国民党本土化的强烈意志与决心,胜选后依然延续了这样的思路,让两岸政治关系向前推进在八年后变得愈发艰难。

500

2015年,获得国民党党内提名的洪秀柱相对而言提出了更积极的两岸论述,但清楚表达“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是“一个中国,共谋国家统一”的候选人,最终直接被国民党撤销提名资格。当有鲜明的两岸主张者得此下场,如果侯友宜是因为缺乏论述导致声势低迷,那当年的国民党为何又要上演换柱一幕?

况且,如果蓝营在执政时都选择附合民进党等势力一直所鼓吹的“台独”色彩甚浓的所谓“台湾主体性”、“台湾主体意识”等主张,如何能期待当它沦为在野后,在选举中敢于提出更积极的论述进而挑战趋独的民意?如果昔日有论述的人被取而代之,如今候选人民调低迷又被归罪缺乏论述,更加证明蓝营支持者普遍陷入了父子骑驴的思维困境。

他们将侯友宜当成众矢之的,却遮蔽了在民进党仇恨政治的煽动下,在“台独”势力定义的本土与外来的语境中,背负外省“原罪”的国民党在岛内政治斗争与蓝绿较量中,始终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的现实。侯友宜两岸论述的模糊,也恰恰反映了在两次大选落败后蓝营内部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变化,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是蓝营乃至岛内社会进一步绿化的写照。

2

而柯文哲最近的民调攀升也成为证明此趋势的又一显例。

柯文哲出身墨绿,靠反服贸收割“太阳花”学运光环,他否定“九二共识”,称李登辉是“时代英雄”,谢长廷是其人生导师,他公开支持所谓“台湾共和国”,肯定殖民地现代化。从绿营佣兵变身政坛要角,这是柯文哲后来与民进党交恶的根源。

然而,他对于二二八,台湾前途的各种主张一直以来都与绿营乃至独派高度契合,并无原则性冲突。他因为“两岸一家亲”得罪过部分民进党支持者,但在2018年为寻求连任曾公开道歉。

虽然在台北市长任内他主张交流,但这种将双方关系工具化,不排斥 “经济一中”极力抵制“政治一中”的“务实”,只是“台独”话术的升级包装。近来他为迎合岛内民意向大陆频繁撂狠话的动作证明,所谓超越蓝绿只是回避统独问题的投机行为,一旦选举迫近就会图穷匕见。

500

​根据政大选研中心“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公布的2020年选后至年底的民调趋势数据,选前一度被绿营侧翼猛攻为小蓝的民众党,政党支持者的统独结构从2020大选后接近中间选民的结构(每百位有62位维持现状、19.4位偏独),转变为类似民进党的结构,维持现状者从61.1位降为50.9位,偏独者从33.8上升到41.5。

另据台湾镜周刊披露,在2020年台湾民众党首度举办的一场不公开的共识营中,柯文哲曾在内部进行国族认同调查,他设定两道题目,一是若极统是1分、极独是10分,你个人的国族认同是几分?二是民众党的统独光谱应该落在哪个位置?要大家分别写下数字表达看法。统计结果显示,这群柯营核心成员的统独光谱分数平均达7.4分,至于对民众党两岸路线的看法,尽管较个人统独立场往中间靠拢,但平均分数也有6.5分。

可以说,把台湾民众党定位为非绿力量根本是伪命题,当蓝营中绿化的选票稳定流向柯文哲,国民党还要以“蓝白合”诉求政党轮替,则更加凸显了自身方向的迷失和基本盘的进一步萎缩。

另一方面,虽然柯文哲也抢攻了不少绿营票,但这并不能被简单解读为绿营选票被瓜分,因为“白色力量”的主体压根就是绿色青年军,墨绿底色的柯文哲靠标榜中道便抢占统独政治光谱的中间地带,本质是小绿对蓝营版图的进一步蚕食。纵然民进党与柯文哲之间时有龃龉,但二者在敌视大陆、坚持台湾主体意识等方面并不存在原则性的矛盾。

500

当前三党候选人竞争呈现的局面表面看是三足鼎立,但从蓝绿版图的变化观察,实际是以赖清德为首的大绿联袂柯文哲领衔的小绿对蓝营形成的压倒性的优势,这正是部分深蓝支持者面对侯友宜民调低迷始终不愿正视的问题。

3

侯友宜固然不是拥有鲜明论述的国民党政治人物,但他的相关主张也并没有脱离当前国民党设定的立场,而国民党总体性的衰落更是一个蔓延三十年的历史进程。

如果一些过去的参与者、主导者甚至责任人都不对昔日拿香跟拜的种种作出反思检讨,还要时常放声高论,那指责侯友宜“蓝皮绿骨”乃至让他成为“头号战犯”,凸显的是部分蓝营支持者面对当前国民党式微处境的鸵鸟心态。他们反复强调要找回支持者,但这些人从来不检视经过三十年来,李扁马蔡四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独化”洗礼,当以“中华/民国”借壳上市的“特殊两国论”跨越蓝绿分际,日益成为岛内的主流政治意识,现在的国民党还剩下多少基本盘?

500

回想去年九合一选举后,面对民进党受挫,部分声音亦步亦趋地跟风岛内蓝营媒体,大谈“抗中保台”失效、国民党民调重回第一……,按照这些观点,今天的侯友宜应该一马当先才符合当初的判断。

事实上,岛内地方性选举一直以来在两岸议题方面的比重有限,但即便是当时胜出的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也没有人选择与民进党的“抗中保台”主张直球对决,当他们纷纷以“绿能我不能”谴责绿营的双标,不过是在挑战民进党对相关议题的垄断,甚至是间接地认可了对抗大陆的政治逻辑。

当时国民党570万的得票数仅仅比2020年韩国瑜拿到的550万票略多,虽然民进党获得的474万票远远低于蔡英文在两年前拿下的817万票,但这消失的300多万票,这些潜在“抗中保台”支持者的票并没有转移到其他政党,所谓国民党“大胜”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500

8个月后,当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刚刚起跑,被号称在九合一大胜的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却民调垫底,再次印证岛内统独民意并没有因为一场地方性选举产生巨幅摆荡,现实无疑给了当初那些盲目乐观、自我麻痹的声音浇上了一盆冷水。

“台独”之路走不通是与分裂势力斗争胜利的结果,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团结寄望的更该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全体中国人,但愿面对当前的岛内现实能给部分人士带来些许反思与警醒,让他们更加领悟实事求是的真谛,不必等下个轮回让幻想的花瓶再度破碎。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