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份985高校属地生源普遍在20%以上,在京的则5%左右

【本文来自《黑龙江高考287分就能上本科了》评论区,标题为原作者自行重新修改】

【【后补的前言】】

最新:

事实一再证明,试图与成群结队的愤喷去探讨、争论、乃至剖析、解决一个客观现实问题,纯属浪费时间精力。他们只不过是要为自身现实能力无法满足主观欲望而造成的痛苦失败感来寻找一个看上去或自认为最“合理”的替罪羊出气筒而已。

把数据和道理都摆清楚了,也就可以了。

2024年3月6日夜

.

之前:

请任何一位跑来咬牙切齿反复纠缠的人先思考回答下面这段内容所提问题,否则恕不再理睬。

对于新时代的新“京校外迁”构想,我个人原则上表示支持,但要提出四点问题:

第一点:

假如在京的985迁到其他省份,是不是要“入乡随俗”大幅提高当地招生比例?(如果没有显著的“招生属地化”优势,那些省份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土地资源成本和保障补贴费用去请985高校来落户?)

那样的话,除了抢到了985的少数省份之外,全国大多数省份不仅未能分享到更多的招生资源,反而是大大减少了!

第二点:

那些重点高校的干部职工教授讲师们,是与你我一样具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的人民,甚至可以说是人民中更优秀些的竞争优胜的一部分,不要把他们视为可以供你我肆意调配和享用的“资源”。(他们自己愿不愿意被从北京迁走?换了是你,把你从你所在的城市疏散到山区乡镇去你愿意么?)

第三点:

在省内最发达的城市市区的好地段,清空出数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安置一座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还要贴进去高昂的保障成本和额外补贴的全国知名重点高校——这恐怕还真得问问省领导们能否下得了这个决心。(别告诉说只会在偏僻远郊区弄一块原本就没人买的地,然后只有中央划拨的那点儿经费、地方上不给任何额外保障和补贴,那谁愿意从享受着各种地方保障补贴便利的北京上海市区搬过去啊?北京市想把中央高校迁往市区外围,都得讨价还价大力度补偿的。)

第四点:

假如,直接迁重点高校来本省落地确实是非常“划算”的,那么恐怕又会引入另一系列更无解的争议——

凭什么迁去他们省不迁来我们省?!

凭什么迁去他们省的是顶级985而迁来我们省的只是个末流211?!

凭什么我们省给出的条件最优厚却不把清华大学给我们省?!

凭什么他们省仗着经济实力强给出条件优厚就可以抢走清华大学?!

……

.

【【以下为原回复内容】】

————————————————

媒体报道:

【(2018年浙江大学招生处处长王东)今年,学校计划招生6410人,其中浙江省内计划招生3100人,招生规模与2017年持平。(注:属地占比48.36%)】

(https://zj.zjol.com.cn/news/964416.html)

.

网友汇总:

【2016年,浙江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912人,全部招生60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8.53%

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873人,全部招生42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4.59%

2016年,中山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3542人,全部招生816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3.41%

2016年,湖南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086人,全部招生5102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0.89%

2016年,山东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338人,全部招生6219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37.59%

2016年,中南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786人,全部招生8201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33.97%

2016年,厦门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504人,全部招生4668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32.22%

2016年,南京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004人,全部招生32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31.38%

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178人,全部招生39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30.21%

2016年,四川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733人,全部招生9125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29.95%

2016年,吉林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3211人,全部招生10827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29.66%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735人,全部招生7173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24.19%

2016年,武汉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577人,全部招生7251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21.74%】

(http://bbs.cnhubei.com/thread-4325692-1-1.html)

而在京985高校:

2016年,清华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67+3人,全部招生33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5.15%

2016年,北京大学(不含医学部),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61+22人,全部招生3312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5.53%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33+14+12人,全部招生2797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5.68%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92+3+6人,全部招生38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5.29%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243+5+10人,全部招生3841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6.72%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36+7人,全部招生330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1.30%

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24人,全部招生2909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26%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本省招生人数为110+7人,全部招生2590人,本省录取人数占比4.52%

(综合《2016年本科一批全部39所985高校在京招生人数统计表》《2016年本科提前批(A段)全国985高校(17所)在京招生人数统计表》《2016年本科提前批(艺术)全国985高校(8所)在京招生人数统计表》与《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2015-2016年录取人数汇总表》)

.

我虽然算是北京人(父母进京落户,本人生于斯长于斯),但从“国好才有家乡好”的观念出发,一直是赞同“京校外迁”的。但是当我最近了解研究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属地化”这个现象之后,却意识到了一个以前未注意到的重要矛盾悖逆问题:

目前,各在京985高校,其招生属地化(本地招生比例)程度仅仅为5%左右,而在其他省份的985高校,其招生属地化程度普遍在20%以上,甚至有接近50%的

那么,假如在京的985迁到其他省份,是不是要“入乡随俗”大幅提高当地招生比例?(如果没有显著的“招生属地化”优势,那些省份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土地资源成本和保障补贴费用去请985高校来落户?)

那样的话,除了抢到了985的少数省份之外,全国大多数省份不仅未能分享到更多的招生资源,反而是大大减少了!

————————————————(原回复内容完)

.

【【补充之一】】

.

这些其实都是之前讨论过的。更多内容见这里,此处恕不再回复

《事实上,在京高校的属地化招生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来看组数据》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576121)

.

【【补充之二】】

【关于北京的录取率以及全国统一卷时的分数线问题】

.

全国高校招生方式是:各高校自行制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北京市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6年12.6万,2007年12.5万,2008年11.8万,2009年10.1万,2010年8.1万,2011年7.6万,2012年7.3万,2013年7.27万,2014年7.05万,2015年6.8万,2016年6.12万,2017年6.06万,2018年6.3万,2019年5.9万,2020年更是降到了空前的4.9万。

考生人数显著减少会直接导致录取分数线降低。

做一个简单的定性模型来展示这里面的道理:如果各高校在某省的招生总名额1万,而考生人数10万,则录取分数线在前10%那里,如果招生名额1万不变而考生人数降为2万,则录取分数线在前50%那里。10%排位的分数与50%排位的分数,会相差多少?而如果考生人数增加到了50万,则分数线提高到了前2%位置,只有学霸水平的能上了。

北京市从1971年就早早开始倡导计划生育,1979年开始更是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本地新生人口持续减少所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红利,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现,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市的高考分数线在1980年代初时与其他省份相仿(例如:1980年高考,北京文科分数线327理科349,山东文科330理科350,河北文科314理科340),而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与许多省份拉开差距,到1990年代末时已经与个别省份拉开了百分以上的差距。

这种差异现象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不公平”。

公平,绝不等于“按人头儿绝对平均”。分田到户的时候,一家两口子分得十亩地,另一家两口子也分得十亩地,十年后,第一家两口子只生了两个娃,全家人均2.5亩地,另一家两口子生了八个娃,全家人均只1亩地,这种差异绝非“不公平”。这时候要求两家十四口人二十亩地重新按人头儿绝对平均分配,才是不公平。

不过事实上,北京还是在不断把多的“地”分给其他“家”的。

假如各高校分配给北京的招生名额一直保持不变的话,那么单靠“严格计划生育”这一项措施,从2006年到2019年北京高考的各档录取率就应该翻一倍多。事实上,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并没有那么大的增幅,原因是各高校把北京“节约”下来的招生名额的大部分补给了其他省份。

以985高校在京录取人数为例:

2009年,北京市高考人数10.1万,985录取率4.069%,即985录取人数0.411万;

2019年,北京市高考人数5.9万,985录取率4.3%,即985录取人数0.254万;

0.254万-0.411万=-0.157万,即:从2009年至2019年,985大学录取北京考生的数量,不仅没有随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而增加,反而减少了1500多。这些北京市“节约”出来的名额都补给了其他省份。

与北京相仿的,还有上海和天津。

2019年高考985录取率排名,天津第一(5.81%),上海第二(5.33%),北京仅排名第三(4.29%);

2015年高考985录取率排名,上海第一(5.6%),天津第二(5.42%),北京仅排名第三(4.44%);

2009年高考985录取率排名,上海第一(5.129%),天津第二(4.378%),北京仅排名第三(4.069%)。

(举这三个年份做样例,其他年份基本相仿,你可以自己上网搜验。)

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高考录取率的提高,恰恰应了那句话:【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

【【补充之三】】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

.

1947年时北平市全部人口只有167万,现在的北京市仅户籍人口就达到1300万以上,增加了5倍以上,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了不到2倍,而且北京还一直是本地人口生育率及自然增长率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那么巨大的人口增长,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人口的迁入落户!

北京所聚拢的所谓“资源”,恰恰就是这些通过奋斗打拼贡献竞争而从全国各地进京落户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精英们他们自身!教授、名医、科学家、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他们构成了名校、大医院、科研机构、成功企业、国家机关等等“资源”的核心。

这些来自全国持续不断进京落户的精英们,他们的后代,大部分都会“泯然众生”,成为普通的北京市民百姓,也远离了“资源”中心。而且,由于北京在几十年里一直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所以这些已经落户的“老北京人”,一直在以本地出生人口代际减半的方式在为后面的“新北京人”释放出大量的落户名额。而新的来自全国的竞争优胜的精英们,带着他们的自身“资源”,依然持续不断地进京落户,构成也占有了“资源”中心

这些精英们,他们自己从小努力奋斗竞争优胜积累了相关的主观经验,现在又拥有了相关的客观条件,他们以这些“热乎着的”经验传授自己的子女,以这些“正当势的”条件帮助自己的子女,他们子女的相关竞争力显然既高于北京本地普通百姓的子女,也高于全国其他地方普通百姓的子女。在大家都刻苦努力全力拼搏的情况下,那些具备更好的相关经验和条件的孩子们更具竞争优势,这是客观现实,也没什么“不公平”“不合理”的。

中国、北京,远远还没有进入“固化不流动”的状态。而许多打着“平等”“公平”旗号的愤喷,他们要的其实是凭空推翻自身竞争失利的结果、抹杀他人奋斗拼搏积累的优势、不遂自己的欲就掀桌重来,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不公平

.

【【补充之四】】

.

网上有一个贴子——《北京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的难度,要超过全国任何其他省市》

我在这里仅摘录一些要点:

【事实上,北京考上北清的孩子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海淀和西城,因为这两个区集中了全国著名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著名机构,他们的父辈都是博导、教授、高级白领等等,可以说集中了全国的精英,大部分都是当年经过层层考试掐尖到北京来的,这些人的孩子几乎垄断了北清的名额,你们确信你们的孩子到北京来就能竞争过他们?】

【北京2015年高考九个区无一人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表格:北京各区高考状元分数及清华北大在京录取分数线)】

(注:中央政府及各部委、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总部、国企总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等,集中位于西城区和海淀区,这两个区就是全国政商学研精英进京落户的“门户区”。包括老韩我自己的父母也是从这里进的北京。但是老韩我自己当年高考都没敢把北清填在志愿里,知道自己的成绩水平离那里还是差一些,也没那些羡慕嫉妒恨。)

.

【【补充之五】】

【关于那种“北京人敢不敢跟我换户口”“‘京一代’的后代应该取消北京户口离开北京”之类说法】

.

所有的“城一代”,都不是“投胎”到一线城市的,而是靠努力奋斗进城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北京尤其如此。事实上,最不能接受被一纸命令就被从一线城市迁走的,恰恰是“城一代”群体,因为他们是靠千辛万苦甚至不择手段的打拼竞争才得以落户的。

而他们的子孙,以自己生长之地为家乡,故土难离,这也完全是正常人的正常感情,完全可以理解。

凭什么就因为你嫌弃自己的家乡无法满足你的欲求、看中了别人的家乡,别人就得背井离乡滚蛋给你腾地方呢?!

至于什么“北京人把房卖了到哪儿都能活得不错”这种说法就别拿出来忽悠人了。自古道“人离乡贱”!北京几乎是全中国最没有“宗族勾连”“地头势力”“欺生排外”等社风民俗的地方了,北京人背井离乡该去哪儿找到更适合的家园?那些连当地土生土长的人都要逃离的地方,忽悠北京小老百姓去送死?

.

【【补充之六】】

【关于那种“北京人都成了世袭贵族”之类的说法】

.

想成为世袭贵族,一个重要的基本前提保证是:【多子嗣】!在一个【独生子女】政策被严格执行、甚至于深入人心成为自觉的地方,“贵族”两口子最多生一个后代(还不一定是男丁),甚至好多干脆一辈子不要后代,“世”个屁的“袭”、“贵”个鬼的“族”!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