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或向乌军提供钻地弹,金牛座威力不可小觑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现代兵器》内部版
5月27日德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证实,数天前已收到乌克兰方面的请求,希望德国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而如果德国同意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将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公开向乌克兰提供巡航导弹的国家。
日耳曼的“火力长臂”
“金牛座”的研发历史可追溯到1995年,在总结了海湾战争中对打击敌方地下深埋目标的重要性后,当时的德国航空航天公司(DASA)下属的德国导弹系统公司(LFK)和瑞典Cel-sius集团下属的博福斯导弹公司计划联合研发一种射程超过350千米、并具备打击坚固(或地下)目标的新型模块化防区外发射武器, 以装备狂风战斗机。当时该型武器被命名为“金牛座”KEPD 350,其中KEPD是英文动能贯穿和摧毁的缩写,而350表示其射程。德国、瑞典双方于1998 年3月31 日正式签订研制合同,1999年10月在瑞典北部的维德塞尔靶场进行了首次制导飞行试验,2005年正式投产。

“金牛座”导弹
“金牛座”KEPD 350弹长5.1米,最大弹径1.08 米,弹出式弹翼翼展2.064米,弹重1.4吨,配备有481千克重的串联战斗部。该弹采用GPS、惯性导航 (INS)、图像匹配、地形匹配和末端红外成像复合模式制导,可实现“发射后不管”,导弹投放后先由陀螺仪和高度表自动控制向目标大概方向飞行;进入到50千米超视距之后由GPS或者“伽利略”卫星进行方向导航和弹道轨迹修正;进入到20千米后由被动红外设备完成末端制导;导弹头部还装有地形地貌跟踪雷达,让导弹在贴地面飞行时绕开障碍物。该弹采用P8300-15涡喷发动机,推力约6.67千牛,飞行速度0.8~0.9 马赫,油箱被安置在战斗部周围,依照任务不同可调节弹药和燃料比例,最远射程超过 500 千米。德国在南非靶场实验的结果显示,由欧洲狂风战机携带“金牛座”采用末端远红外制导对二十个目标攻击时,命中率为95%,误差在十米内。

“金牛座”导弹结构示意图
在外形上,“金牛座”导弹是用已在瑞典空军服役的DWS 39布撒器为基础开发的,是一种无互成直角的矩形截面隐身导弹,弹体本身就是一个升力体,变后掠弹翼配置在弹体上方,进气口在两侧,弹翼只在崎岖地形上空飞行和跃升机动飞行时才展开,另外其采用的隐身材料涂层也有利于降低雷达散射面积。该弹的主要突防方式是超低空飞行,最低飞行高度只有30米,是已知的防区外发射导弹中飞得最低的,很难探测和拦截。
为人称道的“钻地利器”
“金牛座”KEPD 350最为人称道的性能,就是其钻地能力。该导弹装备的“诱惑者”串联钻地战斗部重481千克,能穿透 6.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是专门为打击地下指挥所等硬目标而设计的。其前置战斗部为聚能式侵彻体,装药重约45千克,带有光电引信,在导弹与目标表面接触的一瞬间前置战斗会被引爆,首先利用高温射流在目标结构外部钻洞,从而让后置动能侵彻战斗部以250 米/秒的速度钻入侵彻口,后置战斗部尾部安装的智能引信则会根据导弹受到的冲击的G 值判断侵彻目标的层数,确保战斗部在适当的层爆炸。与纯动能战斗部相比,这种串联钻地弹的着地速度要求不高,且跳弹现象少,能够较为有效地对付敌方地下指挥所及山洞内的目标。同时该弹不仅能打击地下目标、工事以及桥梁和建筑物等硬目标,而且还能以空爆方式对防空系统、机场上的飞机等软目标实施杀伤。

韩国空军对“金牛座”进行实弹发射
2005年投产后,“金牛座”不仅装备了原产国——德国和瑞典的“狂风”、“台风”和“鹰狮”战斗机,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继2005年打开西班牙市场后(配备西班牙空军F/A-18“大黄蜂”),“金牛座”还打开了韩国市场。当时韩国本想订购美国AGM-158空地导弹,但被美国回绝后转向德国。韩国共订购了260枚该型导弹,由其F-15K型战机挂载,每架F15K可挂载2枚,以进一步提升其空军的防区外打击能力,而韩国也成为了该型导弹首个非欧盟客户。
另外除空射型号外,“金牛座”还发展出了舰载版本——KEPD 150-SLM,KEPD 150-SLM是空射型KEPD 150导弹加装固体串联火箭助推器而成,总长度为5.6米,发射质量为1160千克。导弹装进6米长的发射/装运箱后总质量不到2000千克,把4个发射箱组合在一起可成为一个四联装发射装置。助推火箭的推力为90千牛,燃烧时间为4秒。助推器燃尽后,导弹依靠涡喷发动机继续飞行,最大射程为270千米,末制导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