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崛起完美演绎了代谢增长论!兼谈扒下若干诺奖经济学理论的数学底裤

笔者曾设想,如果中国经济学界来场华山论剑,其东南西北中都是谁呢?奈何他们不搞华山论剑,但是捉对辩论倒是有一些,比如眉山剑客陈平与北大周其仁关于科斯的挂牌辩论,比如林毅夫与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公开辩论,比如某年中国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年会中的交锋(我很幸运,在天泽所的网站上看到过视频和文字版,但天杀的天泽所现在将其出版了,网站上再看不到,公器私用,可恶之极)。于是笔者在自己的头脑里摆开了论剑台,根据他们各自的主张来了场虚拟论剑,其文如下:

若经济学界来场华山论剑,张维迎堪比欧阳锋否?

结果引用如下:

扫地僧:邓英淘 ▼

500

500

东邪: 张五常 ▼

500

500

西毒:茅吴厉 ▼

查无此人。不解释,你懂的。

南帝:林毅夫 ▼

500

500

北丐:温铁军 ▼

500

500

中神通:史正富 ▼

500

500

逍遥子:陈平(眉山剑客) ▼

500

500

什么八大门派比如少林武当什么的,还有其他门派比如铁砂掌什么的,这些门派的掌门,愚见,如金庸武侠中那样,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高手。哦,对了,得给文章标题一个交代:

华山派掌门:张维迎 ▼

500

500

500

以上纯属扯淡!下面进入正题。

上海车展显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在“换道超车”。

上海车展开幕,中国占据电动车行业半壁江山

什么叫“换道超车”,“换道超车”有理论依据吗?有!眉山剑客陈平的“代谢经济学”!其代谢增长论才是符合历史的正论,而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换道超车”式的迅速崛起也正验证“代谢增长论”。

有人或许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崛起”之“中国”有异议,那也没关系,世界范围内看也可以,比如特斯拉对传统燃油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冲击,这不影响“代谢增长论”的理论正确性。

关于陈平的代谢增长论,此不赘述,读者可详阅笔者转的陈平的专业学术论文:

转陈平大作: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

认真研读完,相信你会同意笔者的观点。

下面谈谈扒底裤的事。这些其实都是陈平在其讲座中提到的,笔者只是将其照录如下:

1、第一个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朗纳·弗里施Ragnar Frisch(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背后的假设的荒谬

Frisch对西方经济最大的贡献是传说中的在2933大危机期间重新唤起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心,他的理论背后有几个非常荒谬的假设或者说对社会人心的理解:

(1)他说大萧条失业的原因是,工人在工资不能达到其预期时自动选择休假;

(2)自由市场经济就如同一个钟摆,大家手里都拿着一把黄豆,然后拿着黄豆对钟摆乱打,这个钟摆是永远不能大起大落甚至停歇的,最终是能回到均衡区间继续震荡的。

以上第(1)点相信没人会信,第(2)点陈平的评价是“永动机”模型,笔者深以为然,你呢?

如果单看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文章及其其中的数学模型,你会不明觉厉,感觉不对也没法将其视为狗屎,但一旦你扒下了其漂亮的唬人的数学底裤,看到了其背后的东东是怎样的丑陋,你当然可以将其视为狗屎。

2、2018年的获奖者之一有个保罗·罗默,他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就是“知识增长论”,好像是对索洛的索洛余量的深化研究,其理论和数学模型背后的真实话语是:

经济增长是依靠知识增长来实现的,这话不错(想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而知识是积累的,言下之意就是,西方由于先发优势,其发达在于其知识积累的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就在于知识积累少,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了,这就有问题了。

理论上看,陈平的“代谢增长论”强调的是,知识是新陈代谢的,而不是线性积累的,笔者支持陈平。

实践上看,历史上,英国是最先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也是最早的工业革命的国家,照罗默的知识积累理论,那大英帝国将会真正的日不落,但是现实是,有德国的后来居上,有美帝对大英帝国的超越,还有苏联的崛起、日本的崛起,还有现在的中国的崛起,知识积累理论显然是无法解释的,而只有将知识视为新陈代谢的,才能解释。

此文草草,重意不重形。

希望观网读者,切忌沉溺于意见(即使是正确的意见),而应该提高理论修养和认知层次/水平,着力修炼自己的认知框架,炼就自己的末那识。

炼就末那识,我方为“我”,才可说“我以为”,否则,你以为你以为的其实不是你以为的

为什么对方说的内容大部分你都知道,但你却深感见识确实不如对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