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才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用心引导

【本文来自《北大教授姚洋反对中考分流:“就这样否定40%的孩子,这合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金刚狼之刃
  • 绝大部份的孩子都爱玩,谁爱学习超过玩的?但是纯粹玩的阶段只能是幼儿园了,小学开始就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本领了,幼儿和学生已经不一样。要克制爱玩的天性去坐到书桌前学习,需要学生自律,光靠老师和家长督促没用。在需要学习的阶段你还在像幼儿一样贪玩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高中怪社会?如果不是贪玩、而是能力有限学不好,那小学初中基础没打好,高中知识更学不懂。

    其实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学习文化课的那块料,早就不想读书不想再浪费3年了,是家长和像姚教授这样的人以为给他们上高中的机会就能学好高中知识,想多了!这些孩子如果进了高中,要么就是继续在弄不懂的学业上痛苦挣扎3年,要么就是干扰学习好的同学,甚至是骚扰女同学,毕竟是青春期的半大小子了。水和油混不到一起,强制混在一起,只能是一片浑浊。

瞎玩和会玩是两回事。一方面,在正经玩中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老师灌输学到的多得多,这种情境化、语义化中靠自身体会接收到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是由大脑的学习机制决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约80%),大脑最喜欢的是图像,其次声音,再次才是文字。

另一方面,并且没有人说只玩不学。书桌前静下心的学习必不可少,但完成正常不超负荷的学习任务之后的玩也绝不可少。小学和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新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多少小学生、初中生看似整体坐在书桌前,但学习效率低下的?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初中那点东西充其量是高中所学半个学期的内容,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但在前一阶段对自然对社会的体悟难能可贵,在他们往后高中、大学乃至更高阶段的学习中,经常会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创造力会越来越强。而不像现在很多孩子高考前潜力已经被压榨殆尽,即便上了大学,体会到的是更多的困顿感,对学习了无兴趣,甚至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不是危言耸听,有抑郁倾向的不在少数)。

话说回来,如何玩才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特别是家庭)用心引导,而且比起来无休止地督促孩子学习,难度大多了。特别是,会玩一定还要包括有规律的运动,最好是可以和同龄小朋友一同进行的集体项目。孩子们在一起的创造力出乎想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