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对媒体的掌控力有多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天白天表示「中国气球事件应该到此为止」(should be closed)。三天前拜登也总算承认了气球事件「更像是一个尴尬的意外,而不是有意为之」。总算为这起闹剧画上了句号。
「气球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国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澄清:它就是一个用于气象等科研的民用飞艇,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才误入美国。
其实高空气球误入他国的情况过去时有发生。我外交部介绍:「仅去年以来,美方的高空气球未经中国相关部门批准,就10余次非法飞越中国的领空。」此外,我驻法卢大使透露,发现美国气球之后「每次我们都是低调处理,没有炒作」。
然而面对一个中国民用飞艇失控造成的意外,美国的反应却异常激烈,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并不为过。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政府是如何用宣传机器将一起寻常的意外炒作成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风波。
一、抹黑中国
自从2月2日晚美国国防部在发布会上宣布所谓的「中国间谍气球」正在蒙大拿州上空之后,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立刻倾巢而出,在头版或主页的显眼位置对飞艇事件进行了报道。
之后几天的时间里,美国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个气球的新闻。坐车收音机里在说气球,去吃饭餐厅电视上在播气球,刷社交网络不到10分钟就能看到5个气球的帖子。很多各种平时不怎么谈政治军事的娱乐小报和八卦自媒体也跟着一起炒作气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所有主流媒体报道这件事的时候全都严格遵循国防部的定调,口径一致地将气球称为「中国间谍气球」(Chinese spy balloon),而且还都是不带引号的(加引号可以理解为转述或者讽刺性质,媒体并不一定认可,而不带引号则有媒体自身为其背书的意思)。
无论是倾向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和MSNBC还是倾向共和党的福克斯新闻、《纽约邮报》和《华盛顿时报》,没有一家媒体质疑国防部的结论,也没有一家媒体讨论或暗示这个气球可能不是中国的、或者可能不是用于军事侦查的。
这些媒体不仅对国防部的论调没有丝毫质疑,而且还煞费苦心地从各种其他角度策应政府给中国泼脏水。例如美国《时代周刊》发文说:「气球最早的军事应用通常归功于中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在公元3世纪,他用浸有火油的布来推动天灯,提醒邻近城市的盟友敌人即将发动袭击。」为了让读者相信中国有使用「军用气球」的悠久传统,挖坟挖到了1800多年前的孔明灯。
至于为什么在卫星和无人机技术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中国会想到用上百年前的气球技术监视美国,媒体也给出了种种解释。《纽约邮报》请来「前美国海军情报人员」介绍说,气球在收集军事情报方面仍然有「成本低」「不易被发现」和「机动性更强」等诸多优点。因此即便在卫星被普遍用于军事侦查的时代,中国仍然有可能使用「间谍气球」。
路透社则是在一本名为《舰船电子对抗》的中文学术期刊里挖到了一篇去年4月的论文,内容是《空飘球在未来军事领域可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他们还发现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微信公众账号过去发表过很多关于气球的文章,尽管其中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没有讨论到军事用途,文章仍然认为这些足以证明「中国军方对高空气球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总之,从东汉到今天、从学术期刊到社交媒体,中文世界出现的一切和气球相关的蛛丝马迹都可以被媒体拿来证明此次的飞艇事件就是中国一手策划的。
媒体让美国民众相信这个气球就是中国派来的「间谍」之后,下一步就是渲染兵凶战危的恐慌气氛。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将飞艇事件描述为「第二次冷战」(Cold War II)的一部分,并且异想天开地判断中国「策动」此次事件是为了「展现实力」,甚至还脑洞大开地挑拨离间「推测」此事可能是中国军方内的「鹰派」自作主张的决定,目的就是为了阻止「鸽派」修复对美关系。
CNN 刊文称「中国气球危机」是「新冷战的决定性时刻」。文章说这个气球证明了「中国对美国的威胁不再是远在天边、或是主观臆测、或是隐蔽无形、或是遥遥无期,而是此时此刻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情」,并指责中国在「其区域之外展示权力,践踏国家之间的既定规则」。全然无视美国在全世界建立军事基地、干涉他国内政,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多次入侵主权国家,并在南美、南亚和中东犯下的无数战争罪行。
二、兜售恐慌
美国媒体如此大张旗鼓、步调一致地炒作这个气球,显然是按照美国政府的指示行事。
我之前介绍过「兜售恐慌」(fear-mongering)是一种西方政府和媒体常用的驭民术。根据演化心理学,人类为了生存会对危险展现出异常强烈的关注。政客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通过夸大潜在的危险或者人为制造危机的方式达到控制民众、巩固统治或发动战争等政治目的。
国内很多人认为飞艇事件显示出美国的色厉内荏,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被一个小小的气球搞「破防」了。确实,一个意外走丢的气象飞艇在美国引发了同它的造价严重不匹配的巨大政治风波,这反映出美国的统治阶层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起事件证明了美国政府在控制媒体、操纵舆论和塑造民意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能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著作《捏造共识》中指出,美国媒体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自由独立」或者「寻求真理」,也没有向公众提供能够帮助他们明智地参与政治决策的真实信息。实际上,美国媒体通过筛选关注的议题、拟定叙事的角度、过滤关键信息以及控制辩论的范围等多重方式,灌输和捍卫主导美国社会的特权集团的利益。
此次飞艇事件美国媒体的集体表现就是这段话的绝佳演绎。在美国国防部一口咬定飞艇是「中国间谍气球」之后,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二话不说全都乖乖照这个口径报道,没有一家出来唱反调或者对这一政府定调的核心叙事提出哪怕一点质疑。如此绝对而彻底的新闻管控让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在媒体的有效洗脑下,大部分美国老百姓相信了这个气球确实就是中国派来监视美国的。《经济学人》公布的调查显示,有多达79%的美国人支持此次美军用武力将「中国间谍气球」击落。打气球这件事得到了跨党派的支持。两党支持者的唯一分歧在于大部分民主党人认同拜登在南卡海岸击落的决定,而过半的共和党人认为应该更早击落。
美国统治阶层通过此事「捏造共识」的尝试也相当成功。在飞艇事件发生后,美国人里认为中国是「敌国」的比例从36%骤增到了43%,创造了近5年内的新高。此外还有3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友好」,二者加起来超过了七成。而认为中国「友好」或者是「盟邦」的美国人只有14%。在美国统治阶级和其宣传机器的成功洗脑下,反华已经成了如今美国社会的「主流民意」。
美国主流媒体绝大多数都不是官办的,但是在关键议题上政府说一他们绝不说二;有的国家大多数媒体都是官办的,然而连宣讲基本国策都经常遇到唱反调的。这种现象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