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情系列(19)——聊几句中国神车五菱宏光
【说明:以下文章来自“ 非洲行者723”的博客。这里只做了局部修改】
素有“中国神车”五菱宏光为什么可以征服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却无法进入非洲市场?只要去过非洲的批发市场,就容易理解这个现象。大部分市场里的路面,都是坑坑洼洼。东非和南部非洲现在改善的好多了,也还会遇到道路破损严重,影响通行的情况。这说的还是一国首都的市场道路状况,乡下和外省,情况更糟。别说五菱宏光,我们人力送货的平板车,都是又宽有矮,装的是汽车大轮胎。虽然拉起来会费点力气,但可以减少货物倾覆和车子陷入泥坑的风险。
在非洲,尤其西非,轿车的利用效率都是很低的。中国车企要想在非洲发展,适应非洲本土的现状才能成功。长城汽车之所以在非洲卖的不错,就是因为它主要卖箱货、皮卡和越野。中国的电动车企,如果能开发出专门应对非洲市场的车型,和日本二手车竞争,短时间看有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希望赢下来,如果眼光放长点,只要非洲人民也体会到电动汽车的好处,将来完胜日本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趋势和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是五菱宏光,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虽然非洲主流是越野和皮卡,但普通轿车也有很多。把底盘改造改造,让它更抗刮耐造,凭着比二手车还便宜的成本优势,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只是现在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是对非洲市场有偏见。在非洲发了财的中国人,大部分又低调的过分。也有些没啥胸襟格局的华商,刻意渲染非洲的危险落后,希望同胞都别进去,就留他一个闷声发大财。我就遇到过一个工厂向我求证,非洲是不是街上有卖人肉的,他说是他的一个中国人客户这么给他说的。
再说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进步也很快。省道大部分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一些支线还需要补充。其实中国经历这么阶段也就才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那时候我开车从徐州去曹县的工厂,需要一整天的时间,遇到下雨天,车身全是泥,看不到一寸车漆。而现在开车就是不走高速,两个小时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