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很真诚地说:“他是我的师长,我好像是一个学生,在听老师讲课。”

原创 三目观史 三目观史 2023-06-11 23:26 发表于山东

原创 三目观史 三目观史 2023-06-11 23:26 发表于山东

500

1989年5月16日,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首次访华,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北京会晤。

当时,中苏之间关系颇为紧张,主要存在三大障碍: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以及武装占领阿富汗。

在与戈尔巴乔夫会谈前,邓小平提出,苏联若想改善关系,必须解决这三个障碍,苏联也就此做了一些努力,才使戈尔巴乔夫访华得以成行。

戈尔巴乔夫时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是作为苏联党内最高领导人与邓小平会面的。因此,这次会面,是改变中苏两国关系的一次高级会晤。

在此之前的1988年12月,邓小平的秘书给李鹏总理的秘书打电话说,小平同志和戈尔巴乔夫见面,是世界关注的大事,根据两国的政治气候,礼宾安排上不要过热,要适度,请礼宾司在同苏方谈礼宾安排时,要掌握这一点。

500

此后,李鹏总理召集了外事小组开会,制定了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的原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1960年以前,中苏两党关系一直很密切,而苏联人见面一般都要热情地拥抱,因此当时两党领导人会见肯定要拥抱以显示关系好。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即便后来恢复了正常交往,也不可能像以前“蜜月期”那样好了,如果再和戈尔巴乔夫拥抱,显得太亲热,就意味着中苏两党恢复了兄弟党的关系,则会震动世界。

为此,邓小平让他的秘书王顼林通过电话传达给外交部办公厅这一指示,该电话记录被送到外交部长钱其琛处,后来作为外交部永久档案保存。

钱其琛为此专门开会,要确保现场只握手,千万不能出现拥抱的场面。

500

我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鲁培新找到苏联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对他们说:“作为中方的正式建议,我们是东方人,见面只握手,没有拥抱的习惯,因此双方领导人见面,只握手就可以了,请把我们的意见转告给戈尔巴乔夫本人。”

苏联这位司长也是资深外交官,自然明白中方用意,立刻心领神会地说:“请您放心,我明白您这个建议的重要性。”

1989年5月15日中午12点,戈尔巴乔夫如期到达北京东郊机场。中方在机场举行了欢迎仪式。

在与邓小平会见前,鲁培新再次提醒苏联礼宾司司长“只握手,不拥抱”,并问他有没有提醒戈尔巴乔夫。苏联司长回答说:“放心吧,我已经和戈尔巴乔夫同志说了。”

鲁培新不放心,追问道:“你什么时候说的?”

他说:“在莫斯科说的。”

鲁培新急了,这已经过了好几天,万一戈尔巴乔夫忘了呢?就赶紧问:“那你下楼时有没有再次提醒他?”

苏方司长说:“提醒了,你放心,不会拥抱。”

到这时,鲁培新才放下心来。

500

两位领导人正式见面时,戈尔巴乔夫走上前去,热情地与邓小平握手。有在场的工作人员心算了一下,虽然没有拥抱,但两人握手时间长达35秒。

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说,非常高兴你能来,我等了你三年,这三年里,三个障碍都解决了,你今天终于来了,欢迎你。

两人坐下来后,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说,我们今天会晤,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所谓结束过去,就是把过去存在的两个问题结束了,不谈了:

第一,俄国人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清朝政府和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导致的。

邓小平说,这是在中俄两国人民都没有权利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我不跟你要土地了,不然就乱了。但是你欠我们这笔债,你得承认。

第二,结束过去双方所谓的论战。

邓小平说,你骂我们教条主义,我骂你们是修正主义。你们讲我们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讲你们也不是社会主义。究竟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建设?我们共产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要说谁对谁错了。这个部分我们结束,不要再提了。

500

会谈结束后,戈尔巴乔夫邀请鲁培新一起散步,谈到了与邓小平见面的感想。

戈尔巴乔夫很真诚地说:“他是我的师长,我好像是一个学生,在听老师讲课。他讲得非常好,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