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水电站大坝被毁:南方良田或将变荒漠
6月6日,位于乌克兰卡霍夫卡市附近的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水库中蓄积的水一泻而下,造成了巨大灾难。俄罗斯专门研究后苏联空间的Regnum通讯社,从生态学角度展开分析,认为乌克兰水电站大坝被毁后,倾泻而出的洪水有可能将乌克兰南方良田变成一片荒漠。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供参考。(编译:欧亚新观察)
大坝被毁后,乌克兰赫尔松地区的城镇被第聂伯河的河水淹没。如今河水尤在,但第聂伯河左岸的草原出现沙漠化的危险值已达到最高点。
现在的黑海北部地区是乌克兰粮仓、著名疗养胜地,但彼时,此地却是充满危险的农业区:如果4-5月份不下雨,那么从黑海到基辅,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只有烈日灼人。沙漠化的威胁一直都有。地理学家彼得·谢苗诺夫·天山斯基曾说,该地区地形单一,处处草原,其东部与阿斯特拉罕和里海融为一体,这样的地理条件,注定了大风肆虐。
新罗西亚(指黑海北部地区)扩增人口、开荒屯田之后,当地大风气候催生了可怕的“黑色沙尘暴”:草木不多的地方,肥沃的泥土被吹到空中,层层落下,堆满了花园,堵塞了道路。这种尘土风暴一般发生在夏季和冬季。19世纪末以后,沙俄帝国南部这个全国土壤最肥沃的地方,进入了连续干旱的饥荒期。
老一辈熟知的“饥饿的伏尔加河流域”这个词,会让人想起1921年那场残酷的风,大风使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南部和克里米亚)的35个省份陷入了饥饿。20年代末30年代初悲剧再次上演,1917-1920年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征集,加剧了农作物歉收的后果,造成了后来的“大饥荒-种族灭绝”神话。最后一次类似悲剧,则发生在1946-1947年的战后艰难岁月,当时乌克兰、北高加索、俄罗斯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西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再次遭受了饥荒之苦。
为了阻止严重的气候灾难再次发生,苏联当局根据著名土壤专家瓦西里·多库恰耶夫 (Vasily Dokuchaev)的提议,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气候改造计划。一是植树造林。林业部参考了俄罗斯大草原各种林业和水资源现实情况,开启了大阿纳多尔森林的植树造林活动,这片位于顿涅茨克的森林现在人尽皆知,是气候改造的成功范例。二是兴修水利。早在1936年,苏联土壤科学家兼农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瓦西里·威廉姆斯就指出:“草原地区的社会主义农业面临的最大任务,是调节土壤含水量,实现抗旱作物的高产。”随后,为了治理第聂伯河、德涅斯特河、伏尔加河、顿河等河流,避免春季洪水冲走肥沃土层,同时为人工灌溉提供水资源,苏联建设了第聂伯河梯级水库,包括现已被摧毁的卡霍夫卡水电站。三是防风固沙。小河上、湖泊、草原周围用植株建成“树篱”,草被稀少地区和沟壑地区,种植成片的森林,阻止风沙侵袭。
国家自然公园阿利科夫斯基黄沙公园,位于赫尔松地区,是乌克兰的旅游胜地,也是一片真正的沙漠。当地居民还记得,60年代这里的沙尘暴曾遮蔽了窗户。后来人工松树林在沙漠里拔地而起,沙漠中只剩下一小块区域还有沙子,那是军事训练场和自然保护区。1956年,乌克兰植树造林的面积占到了砍伐面积的182%,人工林内建了大量林业种植园,为后来乌克兰向欧盟出口原木和木炭打下了基础。
实施气候改造计划的30年间,年平均气温趋于平稳,年均干旱天数基本持平。乌克兰主要农业区土壤水分水平在1960-1980年间有所增加。一方面,人工林防风固沙,增加了空气湿度。另一方面,建于50-80年代的第聂伯河水库,为广大地区提供了灌溉用水。这两个因素使得当地农业生产迅速发达起来。著名的克里米亚桃和克里米亚葡萄、甜樱桃、赫尔松西瓜等,都产于这片沙漠变成的绿洲,现在都已成为乌克兰民族品牌产品。得益于苏联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赫尔松地区农业发展非常突出,每年收获2-3季蔬菜和粮食。因此,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后,被洪水淹没的左岸地区,如Korsunka村,最大的损失不是住宅,而是配备先进灌溉、通风和供暖系统的温室。
实施气候改造计划的30年,按目前的乌克兰爱国者所说,是“苏联占领期间”。这样的措辞,是乌克兰“去共产化”和“改革”国家政策的产物,这一改革进程不仅造成了经济、基础设施、科学、社会保障的倒退,也造成了气候倒退。乌克兰水文气象中心农业气象部主任塔蒂亚娜·阿达缅科3年前称,“2011-2019年,乌克兰的年平均气温超过了气候标准1.8度。看上去数字不大,但实际上非常惊人,因为即使是0.5度的变化,也会改变地区气候资源。”大规模砍伐森林(部分原因是天然气价格上涨需要木材供暖),肆意开垦滩涂,河流支流淤塞,过度使用自流井灌溉水,水井和池塘大量干涸……一系列原因导致该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沙漠化。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夏季气温高达40度,异常的高温甚至影响到了基辅,要知道基辅可是位于森林地带、大河河畔。到目前为止,沙漠化进程仍在继续。
2014年之后乌克兰加速恢复“欧洲”秩序,克里米亚的沙漠化与日俱增。因为乌克兰切断了北克里米亚运河,导致克里米亚岛上水库干涸,带来一系列农业和环境问题,这一切都发生在乌克兰称之为“国土”的领土上。
今天,为了“控制局势”,乌克兰同样轻易地关闭了水电站。水电站大坝被毁,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任何好处,从第聂伯河流向黑海的水量大增,反而带来了问题。同样的手段下,顿巴斯的民用基础设施被毁,顿河北支的河道被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乌克兰南部土地刚被俄罗斯占据,离不开卡霍夫卡水库灌溉的这片土地,就出现了水电站大坝被毁的情况。乌克兰土地政策部哀叹,大坝被毁,“导致赫尔松94%的灌溉区、扎波罗热74%的灌溉区、第聂伯彼得罗夫地区30%的灌溉区,失去水源”。许多乌克兰专家指责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鱼类和动物死亡、沼泽和土地永久受损、石油产品和化学品污染,以及大范围的暴风雨侵袭。
由此可以看出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逻辑”。去年,乌克兰军方曾向全世界吹嘘,哈马斯导弹准确命中了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得不到的就要毁掉,如果无法用武力夺回这片领土,就必须使其无法居住。总的来说,这与普通逻辑并不矛盾,即:在乌克兰选择的道路框架内,即使没有战争,大坝也会被毁,只是时间上稍晚一点而已。
原文题目:Разрушение Каховской ГЭС грозит превратить южные земли в пустыню
原文出处:https://regnum.ru/article/381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