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的人去工地看看,是不是比以前的人少,都机械化了
【本文来自《说句稍微残酷点的话:以后大学生群体可能是就业市场上最不值钱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铁血叔叔skykhan
理工科人员是很缺的。尤其是中国现在把汽车产业抢了过来,以后理工科人员会更缺。
至于你说你大学读的是文科。。。你可以去考公嘛。其实中国各大公司在海外也需要大量的文科人的。只不过不是纽约伦敦巴黎的分公司需要,而是金沙萨和拉各斯的分公司需要。
无非是造汽油车的企业工人改去造电动车的企业工作,且需要的人更少。
电动汽车比燃油车少很多零部件,需要保养的时间变长,生产以及维修岗位变少。
年纪大的人去工地看看,是不是比以前的人少,都机械化了。
工厂也是,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价格下降,让普通民品的生产线自动化成了趋势,而且机械手降价代替生产线的最后一个活人,只留下维护人员。
90年代总投资一个亿的工厂,整个工厂的生产线基本是进口的,主车间一班就4个人,3班12个人,基本自动化。我想这种生产线现在智能化顶多加些工控机传感器,少一半控制人员。
话说当年改开刚刚有眉目,某厂从国外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等到货安装时候,厂长找到负责安装的外方工程师,说你这么干不行,必须在这里加一个人工的环节。外方不解,问为什么要加一个人工控制,厂长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控制进度和质量,外方工程师说我们的技术没问题,不用有人管理也能控制得很好。结果就是双方一直争论,谁也说不服谁。此事一直惊动了双方各自后台,双方高层经过协商,修改设计方案,临时在这个环节加设人工控制。设备安装继续,没过几天,厂长再次提出在另一个地方也要加人工控制,这回外方不干了,我们的设计很成熟绝对没问题,搞这么多人工干预那还有什么意义,引进流水线不就是为了节省人力吗?这时候厂长才不得不道出真情:我知道生产线很先进不用那么多人,因为当初考察并拍板引进这条线我始终都参与了,但没办法,我厂子里那么多职工,如果光用机器来生产,我没法安排这些人。闹明白真正原因之后的外方不得不体谅中方的苦衷,双方合作,最后生生把原本不用几个人的先进生产线搞成人机共同参与的四不像玩意儿,效率质量什么的就不太讲究了。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等生产正常外方撤了之后,中方全面接管生产线,每次检修之后都会发生奇迹,就是总会富裕好多各种规格的螺丝螺母以及一些不知道该往哪儿装的小零件,自然,那个生产线也是三天两头闹毛病犯脾气,还不如全人工干得顺利,不行就继续安排人手顶上去,就这样,这条可怜的生产线没干多长时间就被最终废弃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