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服装利润分布图说996,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在何方
让我们来先看一张图,这是一个在北美销售的衬衫,它在孟加拉生产最终在北美市场销售。我们可以看看里面的利润分布是怎样的,对我们的产业升级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孟加拉制造的POLO衬衫,在加拿大售价14美元,而零售商的成本只要5.67美元。为了压低服装价格,服装工人制造一件衣服只获得12美分或者其批发价的2%。
一件售价14美元的衬衫,工厂雇主可以赚得58美分,约五倍于工人工资。那些介于零售商和工厂之间的中间商也将在服装里抽取一部分利润,另外,海关和船运费用大约占一件衬衫的1%。 布料和辅料占了一件服装成本的主要比率,约为批发价的65%。还有物流和代理费用等等,其实最终,最受压榨的是工人,因为对于工厂主来说,控制工人工资比控制船运和棉布价格要容易得多。大部分的利润本质都是被背后的品牌商和北美的渠道商所获得的,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公平和国际剥削就这么赤裸裸的体现出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
1,服装的人力成本真的是很低,一件14美元零售价的衣服,人力成本只占0.12美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孟加拉的差不多5到10倍,也就是0.3到0.5美元而已,去拼那个劳动力成本意义不大。
2,真正的一件服装的生产成本来说,原材料的价格,辅料价格,物流等,其实远比人力成本重要,东南亚南亚对中国的挤压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依靠产业链,原材料供应配套来说,一样可以和东南亚竞争。
3,最重要的,一件衣服的利润最高的其实在生产成本之外,就是设计,宣发,物流,大板,渠道,营销广告,品牌溢价,这些才是利润的最大头。
这个情况,在很多中国的奢侈品代工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人尽皆知的奢侈品,比如普拉达,Coach,Tim-berland, Armani,爱马仕,古驰等等,其实加工生产环节都在中国,这方面国内也有报道。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69612166_17ba891860010025yg.html
很少有人知道,每天从这里的6000多名打工者手中诞生的,是Prada、ColeHaan以及Camper等一连串上流社会的代名词。除了东莞,在中国的深圳、温州、杭州等地,还有难以计数的工厂正在为这些国际奢侈品牌代工生产。它们规模或大或小,或是直接订单或是“二道单”,或生产成品或只做某一道工序。但无须怀疑,它们生产的都是真品。
然而,最终与消费它们的人见面时,人们将无从发现它们与中国打工者之间的关系。迫于“MadeinChi-na”的廉价形象,这些产品最终绝大部分都将贴上 “MadeinItaly”或“MadeinParis”等标签。
这样的利润分布,本质就是香港台湾到欧美接单,然后再转包给中国生产商,收取渠道费用,而中国生产商生产,用了低价劳力,污染了环境,赚取的微博利润,还不如香港的转包赚钱,比起欧美的大牌子的绝大部分价值链,那个更是差的很远。所以说香港或者西方国家去工业化没有制造业是不准确的,他们只是把生产的最累最低价值的外包中国,真正制造业的最值钱的设计宣发引领时尚方面,我们还是没有介入。美国的服装产业鞋子产业现在如火如荼利润极高,他们制造业不过是把低端制造交给了中国和第三世界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芭比娃娃困局,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近10美元,在这个产业链里,我们只能创造1美元的价值,但美国商人通过“6”,却获得了至少高于9倍的价值,而且没有污染、没有浪费。换句话说,我们每创造1万元的价值,就为美国创造了9万元以上的价值,我们创造100万元的价值,美国人就会获得900万以上的价值。
中国人生产了南非世界杯全部的瓦瓦祖拉大喇叭,却只能获得10%不到的价值,世界杯奥运会的吉祥物和服装都是中国生产,最终获得利润真是屈指可数。也许我们越勤劳,美国人就越富裕,也正因为这种产业链的缺位,保护了欧美的家园和绿地。不改变这体系下的低端,不管怎么努力加班都是无意义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所谓产业升级的概念去深刻的改变。我们理解的产业升级好像只是从人工变成机械,一个人能生产5件衣服变成生产50件衣服,好像这样的就产业升级了,但是实际上现在中国生产服装的效率已经是非常高了比美国还高,但不管生产衣服的效率有多高,最终大头利润还是在宣发设计品牌溢价的服务业环节。我们真正需要升级的,是去做那70%以上的服务业的利润。
所以在现在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所谓加工业,中国去和东南亚之类比拼人力成本,效率生产力等等是无意义的。你就是比赢了也就是几个百分点的成本变化,生产商不会因为几个百分点成本就随便放弃中国的产业链,如果为这个放弃的那也不是什么好生产商。中国现在去做加工业,一件衣服最多赚几个美元 人工费加上材料等等,大头还是西方赚。在手机电脑行业,因为核心技术问题或许不能动,但是衣服之类的产业,中国完全可以升级了。衬衫那另外的9美元才是真正的创造就业的。
现在的快时尚发展,各种服装2,3周就会过气,对交货期要求很高,欧美国家离我们很远,通常要一个月才能运货到位,天生的土耳其,墨西哥,尼加拉瓜等离市场近,他们的议价能力比我们要高不少,中国可以靠飞机运货但是那个成本又上去了一大块。在制造衣服上中国的价值上限基本就是墨西哥生产成本然后减掉那些运输的费用,这是非常吃亏的。
zara两周下架的快时尚,对物流生产有极高要求
在这方面,其实思路应该转变,对于中国来说,要去获得国外国际市场的那7成服务业的利润目前是很困难,中国要做出一个好的品牌来打进国际市场那太难了,市场在别人哪里,别人的各种文化,宣发力量,品牌代言,整体构建都不是中国一时半会能赶上的。就像在国内,一个生产代工商和真正的品牌渠道商来比,也是议价权很弱的。
但是在国内我们去获得那7成的利润其实完全可以做起来了。
中国现在产业服装品牌还是有很多的,技术完全不差,完全可以做的很好,中国人采用直销的办法减少掉中间的服装不合理利润,让真正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国产买到,我们都是可以做的很好的。现在中国人也有钱了,普遍还是愿意为中国的好商品去买单的,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完全可以和西方的服装品牌对抗。中国应该直接保护好中国的品牌和专利的利润,去获取那真正的7成的服务业的利润。中国人现在在大街上,穿的普遍不是很得体,和日本韩国甚至港台都有差距,还有很大很大的升级空间,衣服作为人最基础的几个需要,其实现在升级的产业价值是万亿级别的。
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中国的奢侈品历史比欧洲久远多了,逼格可以说比欧洲更高。在古代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木雕,精美的瓷器就曾经是欧洲上层宫廷一致追捧的精美工艺品,那个年代的中国瓷器是欧洲只有富人和王室成员才能用的,比今天有钱就能买的什么LV包包档次可高太多了。中国的传统蜀绣,苏绣,瓷器,等等,天生就是中国美学的大成,其制作浑然天成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我们愿意用中国人自己的市场去培育我们的品牌,用我们发财赚的钱去真正的支持我们自己的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一定可以恢复我们历史的辉煌,那个奢侈品世界追捧的地位本来就是该属于中国人的。
漂亮精彩的蜀绣
在今天的快时尚饮品行业,工业化的饮料可乐已经被慢慢淘汰了,中国茶叶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饮品以健康,革新,潮流的姿态慢慢又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个饮品利润是非常高,哇哈哈的纯净水可能生产成本只有几分钱,却能卖个几块钱,中国各地的传统饮料厂,比如天府可乐,北冰洋,秋林格瓦斯等等又慢慢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低廉的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饮料可乐的不健康理念下,中国的传统饮料复兴也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恐怕也是千亿级别的。
在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国现在的人均肉类,人均奶制品消费跟西方国家还有一段距离还有巨大的升级空间,企业可以让大家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这块的市场也是巨大的。而对于普通的餐饮行业升级,那空间更是巨大,中国的饮食丰富程度基本世界第一,那些苍蝇馆子都有装修升级到高档次的能力和需求,而且那些装修很好的馆子其实也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贵,吃的饱到吃的好和精致又是一个升级的领域。
在家化化妆品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利润非常高,中国的国产货其实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和产业积累,比如就香皂来说,舒肤佳一块5元是化学品做的,上海家化的天然肥皂蜂花香皂价格贵一些确是真正的天然制品,在化工原料制造的家化产品上,中国可能是不如西方国家,当然打价格战是打不过的,但是如果论传天然的更适合中国人皮肤的制品只怕中国的家化产品也不该比西方差。这块我们完全可以迭代起来,价格稍微贵一点,也可以保证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国产品市场也是保护我们的健康。
国货香皂
软件领域,中国其实也有巨大的升级空间,中国人完全可以做出很好的软件来,但是因为盗版横行,把大家都给耽误了。如果我们能像每个月拿出几十块钱交移动通信费那样来购买软件的使用权,那么我们国家就可以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软件市场,中国公司只需要在里面吃下7成左右,就可以养活几百万的工程师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目前的程序员队伍的挤压状况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好转。如果说20年前大量盗版的原因是不得已是不得不考虑当年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现在我们经济发展起来,应该给我们的知识产权的提供新的利润了。中国工程师水平完全不差,我们完全可以做出顶级的游戏,顶级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样工程师压力都会小很多。中国电影市场,本质就是坚决打击盗版才获得了如今的高速发展的能力。以前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根本不敢想,现在有了市场积累,人才各方面慢慢就做起来了。
服装鞋帽玩具产业,衣食住行是永远朝阳产业,其实西方现在很火爆,就业极多,中国人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这快升级真的可以创造太多就业了。他们能创造出来的就业,并不见得比高科技突破创造来的少,这方面日本韩国当年推动身土不二运动,在衣食住行的核心领域坚决的捍卫国内市场,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利润市场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日韩的化妆品服装产业也是他们的市场保护起来的。
中国产业升级确实有技术问题,但是更多的地方其实技术只是一部分,对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的升级更能创造就业。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制造业占比基本就是3成,做一件衣服,即使所有的生产原材料配套都在国内都只能获得3成的利润,而人力成本加工只能获得几个百分点,中国如果继续这样给发达国家做衣服下去,不管怎么努力都是无法获得大头利润的,不管生产衣服的能力和技术有多高。你出口衣服到别人市场,标准,定价,款式,各种方面都是被欺压的,比起东南亚的生产,中国压力会非常大,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让中国员工不断加班去提升所谓的生产效率。中国的衣服生产能力已经很大了,满足几十亿人需求绰绰有余,我们放不着去出口那么多,跟东南亚的低端生产竞争,可以靠中国的材料生产规模,生产配套,生产效率去竞争的就去竞争,竞争不过的就让他们自己转移到东南亚去。中国生产的衣服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足以。获取那7成的服务业的就业市场,远比所谓的那点制造加工的就业来的多和来的好。
中国在和东南亚的生产成本竞争当中,因为有时候压力会比较大,经常必须强制的工人加班996,加时长,去满足西方供应商不断的更加苛刻的要求,这其实一方面拉低了中国制造层次,另外一方面也减少了中国的消费,而减少了消费和休息时间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的市场能力,造成更大问题,西方国内一样有巨大的服装制造业,只是一些低端的制造才转移。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就是跟东南亚彻底竞争不过做加工衣服鞋子,一样可以保持一定规模的贸易顺差来获取外汇。中国本来就不该有那么巨大的低价出口,中国出口的产品,可以换回中国需要的大豆铁矿石石油再稍微有那么一点剩余用于出国旅游就已经够了。
中国制造,现在应该从拼人力成本,拼加班时长向拼品质,拼制造业效率去发展,而这个首先就是要给我们的普通人以休息和提升品质的时间,普通人现在因为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财富积累,完全可以真正的去给我们的制造业升级提供能力。而且如果我们不需要到沿海去做加工业,巨大的民工潮就可以就在附近就业,以国内市场的发展为主,不需要再家庭分割分居的去其他地方,我们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解决很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