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伟龙地段夹屋计划是中间落墨方案
在前日的城规会会议讨论十一份规划条件图草案中,位于邻近伟龙马路及鸡颈马路兴建夹屋地段的规划条件图时,有多名委员关注交通配套问题,担心交通不便令夹屋项目成孤岛。工务局代表表示,相关地段经过多轮演变,但都以住宅为主,预计单位数目不足四千户,较原来设计的减少一半,住户数大幅减少,整个地块开发量减少。而且,现时该地段规划条件图高度较二零一七年时降低,因应周边环境降低建筑高度。局方亦与相关部门讨论,会按需求设商业设施。而且楼宇建筑高度因应周边环境降低,局方希望尽可能兴建更多住宅单位,目前只保留一千五百平方米社会设施,设有巴士转乘站,裙楼设绿化空间、公厕等。至于交通配套,未来会设有天桥接驳至伟龙马路、科大及机场等,但现阶段不会在草案显示。中间位置有穿越隧道出口,未来工程设计会考虑两侧楼宇结构对隧道影响;规划条件图规定要保持地貌和绿化,山坡不会有开挖和大量建设。空气及噪音问题未来亦会做环评报告。
城规会委员的关心及担心,是正常及履行其职责的行为。而特区政府的相关规划,也已充分考虑到相关的问题,并已经作出了相关的规划安排。当然,还可以精益求精,尽量做得更好,更为与时俱进地契合当今的时代趋势,满足人们对居住正义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保育及生活设施配套齐备等方面的需求。
其实,从资料看,现时对伟龙夹屋计划的设计,已经比当初的公屋要优胜得多。实际上,澳门特区政府于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三年期间依法收回伟龙马路原「御海.南湾」土地后,于二零一六年推出的兴建公共房屋计划,是将会提供八千个单位,建议每座楼宇限高一百五十五米。但该地段及周边没有任何公共设施,又邻近机场及垃圾焚化中心等,引起社会关注。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出席立法会全体会议回应时表示,建设发展办公室将于短期内就伟龙马路规划兴建公屋的环评招标,研究范围包括噪音、垃圾焚化中心和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及风向流动等,亦会研究整体道路网、交通、社会及其他设施需求等。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七日,第四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计划于伟龙马路地段兴建六千五百个经济房屋单位。
而现任行政长官贺一诚二零二二年八月出席立法会答问时表示,伟龙马路公屋项目改为夹心阶层房屋。夹屋与公屋T1、T2面积不同,厅及房间都需要大些,按私楼要求面积作规划,整体供应数目上需要作出调整,他希望可供应的单位不会有大数量的减少。
因此,现时的夹屋规划,已经比十年前的公屋规划,有很大的改善。不但是因为楼宇高度降低,及住宅单位面积因应夹屋规格扩大而导致住宅数目减少一半而使得居住人口大为降低,而且公共设施也更为齐备,更注重环保问题。
当然,如果与刘銮雄当初的「御海.南湾」规划相比,可能又是「比下有余,比上不足」。因为光从「御海.南湾」这个屋宇命名来看,就可知其是一个豪宅,充满「豪华气派」。刘銮雄就是要将此地块打造成甲级豪宅,其主要买家对象也是香港的高等白领以上的富豪。实际上,刘銮雄在香港所投资兴建的住宅,都是「非富即贵」,包括「璈珀」、「壹环」、「帝峰.皇殿」、「御金.国峰」等,因而「御海.南湾」的品位也不会让香港的买家失望。为此,刘銮雄还曾邀请时任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参观过,而绰号为「煲呔」的曾荫权的「品味」之高,是人尽皆知的。
因此,在特区政府相比收回伟龙马路地段的土地后,有人提出将该幅土地用来兴建公屋,笔者就认为这似乎是「理想主义」。因为毕竟那是优质土地,用来兴建公屋显然是大材小用,有浪费之嫌,不符「比例原则」。而且,社会上的「意见领袖」往往是采用双重标准,「人又系佢,鬼又系佢」,倘届时特区政府真的屈从于民粹主义,宣布将「御海.南湾」土地兴建公屋,相信又有人痛骂特区政府「贱用(卖)土地」。
笔者当时分析认为,「御海.南湾」所在地块可作两个用途考量。其一、根据其邻近澳门国际机场,距离北安码头也较近的有利条件,辟作澳门旅游服务中心,作为配合「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实际上,「世界旅游中心」的定义尽管有多种说法,但世界级的旅游设备,世界级的服务素质,以及招徕世界各地的高端游客的阐释,相信无人表达异议。现在虽然澳门有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但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要求相比,显然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高端的「旅游服务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剩余土地则兴建政府设施,尤其是办公大楼,结束租用商业大楼,停止与民抢夺资源,降低商业大厦的租金售价,予民为便。
其二、作为中产阶层的「置安居」用地。此前有人提出「澳人澳地」的强烈呼吁,特区政府后来将之调整为「置安居」,但后来又说是要搁置。这对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颇不公平,特区政府必须重视他们的「居住正义」问题。实际上,属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现在更迫在眉睫的,是中产阶层的「上楼难」问题。因为「上楼难」是澳门民怨来源之一,而且已从中下收入阶层蔓延到中产阶层。而中产阶层是最重要的社会稳定力量,也是代议政制的主力军,倘是连这部份人都「军心不稳」,就将对建构和谐社会极为不利。而政府放弃「置安居」计划,不知是原因;但坊间传说,其中一个问题是「冇地」。倘果如此,收回的「御海.南湾」土地,正好就可以用来兴建专供中产阶层住用的楼宇,在他们无权使用公屋与无钱购买豪华住宅的中间,以取得平衡。
贺一诚出任行政长官后,推出「夹屋计划」,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提到,在不影响现有公屋建设的前提下,在国有土地中规划「夹屋」的用地,于二零二二年至二零二七年间陆续启动兴建约七千至一万个「夹屋」单位。在经过充分的公众谘询后向立法会提交《夹心房屋法律制度》草案,并获得立法会审议通过。贺一诚列席立法会全体会议回应议员关注房屋问题提问时强调,位于伟龙马路的公共房屋项目地段落实改为规划「夹屋」,原因是该处交通便利,而大部分年青人在路凼金光大道一带工作,故此先行先试。
由此可见,伟龙马路的「夹屋」单位,是特区政府推动「夹屋计划」的「先行先试」试验项目。当然,也是在「御海.南湾」豪宅与「公屋」计划之间,来个「中间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