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的这档节目,许巍、周杰伦都曾争着上…
来源 | 摇滚客
今日BGM,《晴天》,周杰伦
2003年,许巍一身红衣,化着淡妆登上了湖南台。
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太爱上电视的人,但在这次节目中,和汪涵有说有笑,并且还有观众互动环节。
其中,他演唱了前一年年底发行专辑《时光·漫步》中的《漫步》、《完美生活》、《礼物》等多首作品。
节目中,除了演唱,记者还来到街上挨个向大众推荐这张《时光·漫步》,并且在演播厅许巍也和自己的昔日好友通了电话叙旧。
这视频是我在刷B站时,发现的一个“远古时期”打歌节目《音乐不断歌友会》。
它是早在1998年湖南台开播《音乐不断》的姊妹节目。
相比于近几年音综,它没有过于花哨的环节,仅仅就是表演、采访外加一些简单游戏,很纯粹。
当年这档节目堪称顶流,只要稍有名气的音乐人想增加作品曝光度,必然绕不开《音乐不断歌友会》。
周杰伦、陶喆、林俊杰、孙燕姿、许巍、陈冠希、朴树、花儿乐队……等无数组艺人,皆登上过该节目。
说它是21世纪初最具分量的音乐节目,根本不夸张。
2002年,周杰伦凭借专辑《范特西》,斩获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3项大奖。
同年,他做客《音乐不断歌友会》继续在大陆打开市场。
处于事业鼎盛期的杰伦,节目中演唱了多首金曲。
第一首《爱在西元前》,所有人都在为这为“新星”呐喊。
全场观众都沸腾了,热烈的尖叫声贯穿整场表演。
周杰伦刚出道时,经常被很多人诟病唱歌咬字不清、走路摇晃不正经,可久而久之这些反而没有阻碍其发展,反而成了他身上独一无二的特色。
青少年们开始争相模仿他身上每一个小细节,从唱腔、穿着、微表情,乃至表演时的小动作。
对此,节目随后还专门请了几位狂热歌迷上台,开始“模仿秀”。
现在看很滑稽,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周杰伦作为“偶像”的影响力有多大,他身上的标签到底多深入人心。
至少现在我们很少看见有新生代明星,综合实力可媲美周杰伦。
他话少、低调、不炒作,本来在节目中有机会多聊点八卦话题,来赢得更多讨论度。
可他偏不,面对现场嘉宾对私生活的提问,仅仅打个哈哈,搪塞过去。
节目在一首《简单爱》中结束。
表演前,周杰伦害羞的说道:
“希望大家可以一直很快乐的听我的歌。”
与其说这是一场歌友会,不如说是一场专属杰迷的家庭聚会,没有冗杂的节目设计桥段,简单的开心就足够了。
除了周杰伦,2004年另一位周杰伦的前辈、华语R&B教父陶喆也登上了《音乐不断歌友会》的舞台。
这是陶喆第三次来到该节目的现场,也是在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期。
比起2002年,这档节目变得娱乐属性更重了些,但基本上也没脱离音乐。
增添了节目设计,增加可看度,歌手也能最大限度得到宣传。
这是双赢的事儿。
陶喆除了在节目中演唱了《小镇姑娘》、《爱,很简单》、《讨厌红楼梦》等多首经典作品,还大秀了自己的乐器天赋。
吉他和键盘信手拈来。
当然这些对于陶喆的才华来讲还仅是冰山一角。
节目进行到后面,他直接向大家科普起了音乐曲风分类,并且现场即兴来了一段HIP—POP。
乐感实在太棒。
不仅如此,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陶喆巅峰时期的唱功。
真声、假声、高难度转音……说来就来,及其流畅,简直到了“丝滑”的地步。
小时候看仅仅就是图一乐,如今再看,的确佩服曾经那帮老艺人,这业务能力真强!
最后,节目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后方大屏幕放起曾经陶喆登上《音乐不断歌友会》的经典现场,现在的陶喆与之对唱。
当时的陶喆一定会有波回忆杀,但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假如他今天再次看到这期2004年的节目会怎样?
不光是他,我们作为歌迷,内心也一定五味杂陈。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从台湾出道的两位明星,21世纪初的大陆也是群星闪耀。
2002年花儿乐队做客《音乐不断歌友会》,那时的大张伟还是一个未满20岁,画着黑眼线的朋克少年。
吉他手石醒宇刚刚加入乐队,确立了花儿中后期稳定的四人阵容。
2001年12月,花儿发行新专辑《草莓声明》,而本次参加节的目的就为了宣传这张专辑。
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们朋克的黄昏时刻。
因为现在距离他们360度风格大转变,唱起《洗刷刷》仅还有两年时间。
到了表演环节,大张伟抄起吉他和乐队一起,连续演唱了专辑中两首主打歌《草莓声明》和《火星果冻》。
太Green Day了!
New School流行朋克的青春味道,扑面而来。
和前面周杰伦那期一样,节目组也请来了两支非常喜欢花儿的学生乐队,前来进行翻唱表演。
想当年,花儿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最火的朋克乐队之一,当然也是最出圈的。
不知多少初高中生,是因为听了他们的音乐才爱上朋克,甚至组起乐队。
当主持人说:
“希望花儿乐队永远保持年轻的心。”
大张伟举起手回答道:
“一定。”
虽然如今花儿已不在(“新花儿”不算“花儿”),但大张伟却始终保持年轻心态,依然少年感十足。
2007年,这个播出了近十年的节目《音乐不断歌友会》停播。
也就在此之后,互联网开始逐渐走向鼎盛,打歌也渠道愈加丰富。
音乐人不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职业,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一名“网络歌手”。
互联网发展到今日,我们正在感叹信息流强大的同时,耳边的好音乐却越来越少。
其实并不是现在没有好音乐,而是优质的东西都被差的淹没了。
希望今年的《乐夏》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