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文章: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2019年1月10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美关系》的文章。文章指出,中美将两国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视作零和游戏,这有损美国利益。虽然人工智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但也提供了潜在的合作机会。
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谷歌AlphaGo的成功使中国迈入了“人工智能热”的时代。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举措,如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发美国部分人士的担心,认为中国将主导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上述措施导致了华盛顿“歇斯底里”的反应,认为美国将在创新领域失去优势。
美国不习惯任何国家意在取代其地位的公开计划,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阻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包括限制核心技术领域的外国投资、审查中国学术交流、提高关税以削减中国在核心领域的竞争力、加大在反情报方面的投入等。
尽管美国有权保护自己,但应该避免损害自身利益。切断信息技术供应链等推动中美经济“脱钩”的方式就会导致这种结果。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深度交融,两国研究者和工程师之间合作紧密,学术交流深入。在技术领域切断中美之间的联系将减缓技术突破,降低美国公司的竞争力并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美国应当首先确定对国家安全具有影响的关键领域,在这些小范围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small
yard,high fence),以避免伤害本国的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
来源:路透社
以整体为重,双方存在合作可能
虽然中美两国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但两国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和国家实力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其他国家也无法复制两国的在以下方面的独特优势:世界级的研究能力、充裕的资金池、丰富的数据、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度竞争的创新生态系统。世界上4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有一半位于美国,三分之一位于中国。因此,与其说中美两国正在相互竞争,不如说两国正在同时探索创新的前沿。在这种背景下采取零和博弈的策略,将会减少共同应对挑战的机会,阻碍相互学习。
明确竞争和合作的领域
中美两国需要在能够带来互利共赢的领域进行合作,对本质上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进行管理。
(1)军事和安全
军事是存在最大误判风险的领域。人工智能与武器系统的结合越来越多,导致两国面临“安全困境”。两国应该着手建立战争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并从过去武器控制条约的规范制定过程中寻找启示。
(2)贸易
中美技术竞争有导致世界技术分裂的风险,尤其是在5G方面,欧洲、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将采取美国的技术和标准,广大亚非地区将采用中国技术。双方高层应当冷静分析,加速两国技术“势力范围”的割据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
5G基础设施
来源:Thilo Schmuelgen / 路透社
(3)政治
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工具,因此很可能破坏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紧张关系尚未成定局,深入持续的双边沟通有助于确定边界,缓解紧张局面。
(4)社会
中美两国在社会领域将率先受到新技术的挑战,两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包括改革教育体系、减少不平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双方在医疗保健、天气预测、能源有效利用、跟踪气候变化影响、扩大教育机会、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新技术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两国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共赢。
对美国与中国开展人工智能合作的建议
两国就人工智能方面的有效管理开展坦诚沟通十分必要,这种沟通应以管理风险和抓住机遇为目标。许多沟通也可从政府以外的渠道开始。百度加入美国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关系(The Partnership on AI)就是两国在这一领域合作的最佳实践。
以下是对美国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管理、提高技术影响力的四点建议:
(1)互信。当前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官方交流显著落后。双方应当加强对存在竞争领域的管理,增强在相关领域的协作。
(2)保持信心。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包括强大的政府支持、丰富的数据资源和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应当对两国的竞争充满信心。
(3)加强自身优势。美国应当放松对领军人才的移民政策;增强学界、政府和私人部门的三方合作;继续实施吸引资本流入的政策。
(4)找到盟友。美国应通过同盟对中国施压,并加强国防创新。
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不适用于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系,双方应该看到对抗和竞争的成本,采取更加平衡的视角,推动合作。但这种转变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需要双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