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墓》确实反了战,但它想拥抱的可能也不是和平

回复6

  • 我点的踩……
    如果没有本文,你根本想不到这一点,但是有了本文,你立即就能把这个帽子给人带上……
    的确,《起风了》就是这样的作品,所以这是我唯一的一部没有看的宫崎骏作品。
    可是,要知道,这是个日本人,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的确是需要他们去好好的反思自己的战争罪行,但是作为日本人自己,尤其是这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年日本人,让他们放弃自己的过往骄傲去反思国家的罪行,这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
    我喜欢很多的日本东西,比如宫崎骏的作品,此外还有很多日本动漫,都是非常喜欢的,另外,佳能的相机和打印机,也是我的工作必备,但这些都没有让我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日本人是中国人的敌人,只有死掉的日本人才是最好的日本人。
    但就是有一些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认为别人都应该具有国际主义的正义理念,一厢情愿的认为别人会对自己国家的罪行反思…………其实不过是给自己的软弱找一个借口罢了
  • 很明显不是,你这种人明显乱说。
    老宫一直是老左翼,比高田左不少。
    不过偶也不是要赞起风了,
    起风了现在的情况就是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在骂,不过其实感觉他们不是在骂片子本身,而是骂没出现自己希望出现的东西。
    起风了其实偶是比较失望的,是有骂了一点军国主义,但主题在最后却偏离了,
    变成跟国仇家恨都无关的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想表达的东西最后也很模糊。
    应该说,没表现出特别的东西,就在无语中完结了。
    老宫可能是老了,连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不敢明确表达,
    对比起幽灵公主的时候,的确是比较失望。
  •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贴出来《起风了》上映时写过的一篇影评,你说我为宫崎骏洗白也好,毕竟无论对于日本动画界,还是整个人类,拍出《幽灵公主》和《风之谷》的宫崎骏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师,而我是不忍心看到大师被误解、被怀疑的。虽然站在战争受害国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说《起风了》的反思还不够深刻,单拿宫崎骏与半吊子反战败注意者高畑勋和他的《萤火虫之墓》相提并论,我已然觉得是对大师的羞辱。
     文章大概会很长,所以我先写结论:《起风了》不是一部给军国主义洗白的电影,不是一部励志电影,不是一部关于追逐梦想的电影,不是一部反战败的电影。相反,在我看来,《起风了》隐晦、深刻,不仅对掩耳盗铃式的反战败进行了反思,也对现阶段日本沉闷无朝气的社会给予了批判。如果让我给《起风了》在宫崎骏多部影片中确立一个地位的话,我会把它排在《幽灵公主》和《风之谷》之后,名列第三。
      结论之后,我们从《起风了》当中许许多多别扭,或者说不和谐的细节说起。
      1、 主人公堀越二郎小时候路见不平,出手救助被欺负的儿童。
      2、 大地震之后,对于还回来的尺子,二郎的幻想(居然)是阿娟而不是女主。   
      3、 同情路边挨饿的儿童,但是递过去饼干,对方却跑开。   
      4、 为了能和二郎长相厮守的菜穗子,忍受孤独去疗养院治病,却在接到二郎的书信之后偷跑下山,并且同意留在他身边直至去世。   
      5、 男主人公堀越二郎,当着重病之中的菜穗子的面抽烟,因为要熬夜工作。   
      6、 结尾二郎的台词“谢谢”,之后卡普罗尼以美酒邀请二郎。   7、 捧读严重的男主人公声优庵野秀明。      
      我不是学影视相关专业的,之所以说以上情节不别扭,仅仅只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对以上情节设计保有一丝违和感,因为对外行人来说,一些情节设计应该是有模式的,比如说,如果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还尺子时男主角不应该首先想到女主人公,这样之后两人再次相遇才更能突显命运吗?当然你可以解释为只是女主人公单方面对男主人公仰慕。那为什么还要闪过阿娟的背影?OK,先放一放。   
      再看另一处,为了表现二郎富有同情心、正义感,递饼干的时候接受就是了,就像开头就被欺负的小孩,为什么要安排小女孩跑开?   
      为什么重病的菜穗子接到二郎的信之后就从医院跑出来?(你可以看到菜穗子在看信时的表情变化,那么)信上写了什么?   
      堀越二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会当着肺结核病人的面抽烟?   
      等等这些,请注意我的用词,这些情节仅仅是别扭,而不是不合理,因为任何情节的设计,那么是用来引导故事推进的,要么是用来塑造人物性格的。那么,起码从上边6和7上,得出堀越二郎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角色。   
      在深入的分析这个角色,你会看到这是一个相当扭曲的角色,事实上堀越二郎是一个只在乎眼前,只关注眼前的“美丽的东西”的这样一个人。这个“美丽的东西”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更可以是具体某一件事,对于二郎来说,评判一件事物是否会与自己有交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这件事物对自己来说,是否“足够美丽”。明白这个评判标准,就能很好解决以上多有问题。   
  • 织工 为理想卑贱地活着
    刚才的评论若你觉得太长,我可以简短地谈几点:
    公开表示日本政府歪曲历史的行为的厌恶,督促日本政府对二战罪行道歉,正视慰安妇问题,并向中韩两国谢罪的,是宫崎骏。
    在《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大奖时正值美伊战争,拒绝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以示对美国发动战争的抗议的,也是宫崎骏。
    被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骂为“卖国贼”却不为所动的,也是宫崎骏。
    当年在上美怀着满腔热情,希望在艺术创作和制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甚至已经在悄悄收集反战主题的素材,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国取景拍摄的,也是宫崎骏。
    你如果想用《起风了》来否认宫崎骏在反战态度上的坚决,那么就是西方媒体式的傲慢与偏见。
  • 织工 为理想卑贱地活着
    如果这些日本的动画人真的迈出了我们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所期望的一步,会发生什么?
    有这么一个人迈出了令中国人尊敬的一步,宫本宏志的《国家燃烧》,但是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差点赔上事业和社会生命。
    手冢治虫的《火之鸟》的现世编,大家都知道他想画什么,但是也都知道如果他真的画出来可能会付出什么代价。
    确实,不管是《萤火虫之墓》还是《起风了》,最终都停留在反战败的阶段,但依然为此冒了足够大的风险来暗示某些东西。
    日本右翼对《起风了》和宫崎骏的抨击都快要变成封杀和物理攻击了,他有义务牺牲自己的事业来满足中国人的历史期望吗?
    不管是《萤火虫之墓》,还是《起风了》,停留在反战败的层次上,却并没有扭曲历史,美化战争,也没有支持军国主义,只是说没有更全面的表达,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我们固然希望,鼓励他们能有更积极的表态,但是他们有权利保留在某个认识阶段,不对更进一步的概念表态。尤其是在日本这种地方,他们要说什么是真的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的。
    也不要期望外国人有义务帮我们还原历史,他们终究是外国人,他们表达了什么只能对他们自己负责。
    退一万步,即使手冢治虫真的画出了《现世编》,即使高畑勋真的更进了一步,即使宫崎骏真的更进了一步,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宫本宏志画出了《国家燃烧》,那又怎么样?依然有成百万上亿的日本人要么矢口否认,要么满不在乎。
    即使有一个鸠山由纪夫来到南京遇害同胞的纪念馆前,依然有几十个日本首相在参拜靖国神社。
    我们不能奢求每个日本人都对此立场端正,因为他们出生的环境如此,社会又压迫着他们,他们根本没有最起码的真实信息来判断对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是需要代价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认识的。
    如果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日本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两者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他们究竟是假反战,真为军国主义摇旗呐喊,还是因为所处环境而不敢说出反战败。
    毕竟,历史在中国这边,时间在中国这边,正义和公道也在中国这边,只要中国不垮,日本人终究是有更多条件来面对历史现实的。
  •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宫崎骏跟文化垃圾有任何区别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