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卑怯,知识分子请睁眼看祖国

  • 看了文章和评论,感觉文章本身有些问题,有些评论简直是反智,有的或者是要延续文革遗风?第一,作者一个“知识分子”的称谓,就把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全部包括进去了,这种笔法,委实厉害。第二,有一些知识分子,不仅是文科的,包括理工科的,对中国现状多有批评,但绝大多数批评是有所出有所指的,绝不可能简单用一个”对西方的卑怯”就可以概括了的。第三,作者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却处处显示自己对历史的无知,说轻点叫误解。中国现代化自器物而制度而精神,逐一深入,这本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毕竟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来说,要自我革新确实很难。但作者竟然问出了甲午战争后“制度是否像衣服一样可被随意更换,它有无自己的历史沿革?”的问题,莫名诧异啊,难道作者在论证这个问题时不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变法吗?不知道立宪运动吗?不知道立宪和革命之争吗?百日维新、清末立宪不正是旧制度的沿革吗?又说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怎么怎么样,而马列主义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不到拯救中国的药方后所采取的行动吗?作者说我们的一些社会学科有一些问题,确实如此,本来今天中国一日千里,新问题新情况很多,需要这些社会学科努力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些学科本身在中国才发展了多久?积淀了多少东西?在现实中又有多少领域被划为了禁区而让人无可奈何?作者把所有板子都打到“知识分子”身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态?讲好中国故事,讲给谁听懂?讲给国内人民听,还要讲给外国人听,而你讲给外国人听,在现实环境中就得采用外国人的语言方式。对西方不卑怯,有自信固然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非得为民族而民族、为中国而中国,在一些社会学科上采取所谓的“中国标准”,真这样,中国故事是讲不好的!

回复7

  •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是分左中右的,文中所指的知识分子是特指那些看不起民族,看不起国家,连自己都看不起的那些知识分子。当他们张口说话的时候,对同行对同宗普遍带有鄙视,对西方对白人普遍带有卑怯,那张嘴里流露出来的味道,就像从不清洁口腔的人透出来的酸腐气,真让人不能面对。
  • 拉倒吧,那些叫“外国人的语言方式”?外国人的语言方式就是外国月亮圆?双重标准?发展多少年了?会比理科时间更短吗?禁区?我就知道上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老师上课表示没什么好教的,画画重点考试就行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没东西值得教?西方那些理论天上掉下来的?神谕?不是学科发展时间短,而是一帮子文科教授们自己不动脑子,放弃独立思考之精神,只是一味拾西方话语之牙慧。当然,这多简单轻松啊,还显得自己有见识,敢于“批判”,“直言”,“斗争”。
  • 作者批评的是一部分知识分子,或者说是以人文科学知识分子为主的主张“全盘西化”的那一批人,并不是要否定知识分子群体,不知道你的莫名诧异从哪里来?20世纪初,革命党战胜君主立宪派,从满清王朝直接跳到中华民国,美其名曰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实则是军阀军事独裁,还是最烂的那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所谓民国议会形同虚设,民主共和在实践中一天也没有实现过。其实革命党和民国的失败很容易理解,只有少数社会上层精英参与的活动,90%以上的广大底层民众根本不懂,“全盘西化”最理想的模式是什么?是像灯塔国那样消灭原住民,由外来的新移民和少数在精神上归化的原住民从头建立新国家,对底层民众而言,存在的意义就是像黑奴那样的生活,为新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在本质上,“全盘西化”与绝大多数原住民的利益是矛盾对立的,你觉得几亿中国原住民会支持你?听到一点批评,就说人家打板子,是不是多少有点做贼心虚的心态呢?对于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在西方文明面前失去自我,陷入完全的自卑,人云亦云的知识分子,就不该自己反省一下吗?说句实话,想讲好中国故事,采用中国过去的方式肯定不行,采用西方人的语言方式也行不通,为什么?因为在西方的思维里面,根本就没有为中国这样体量的原住民国家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新中国故事,一定有新的思维,新的语言,这才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与历史使命。
  • 先给你点个赞,独立思考。
    第一点,作者对知识分子是有特指的。从全文来看,没有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第二点,对西方的怯弱确实太简单了,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第三同第一。
    为民族而民族,为中国而中国确实不行。
    矫枉过正,可能避免不了,但极端自尊自卑的精神枷锁禁锢不了中华民族。
    中国可能会像叛逆的孩子想摆脱西方在成长中带来的的阴影,但终究会走上自己的道路。
  • santawang 内圣外王
    知识分子的最大问题是不直接产出价值,其劳动需要有人购买,故难以摆脱依附性。一些应用性质的自然科学尚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与工业产业挂钩;部分社会科学贩卖理论就更甚。当其学说成为显学,荣华富贵、"国师"之称谓纷至沓来。当今中国需要宣扬自己的道路,中国道路的理论建设这一部分就成为显学。知识本身的价值,绝无法以是否显学或学者是否独立来评判,而应放到更宽广的舞台上,以历史和辩证的方法来看。另外,缺什么就要强调什么。真正能与利益彻底切割,"遗世独立"、"悠然见南山"的学者并不多。所以部分认同你的观点。当然,只是部分认同而已。个人基本赞同范教授的全部论点和论述。
  • 张宏声 说实话
    评论很好,冷静务实,赞同。
  • 其实,作者说得挺好的(抓住了中国人在面对西方强势文明的过程中的心理与意识),不过楼主的反对精神,更需要,观网太一致了,呼呼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